李想回来了,但不要学理想汽车「梭哈」人工智能

汽车有文化 2024-12-27 18:50:11

随着一句“我不想当车企CEO了,想做一名人工智能企业CEO”,李想再次回归大众视野。

在这两天的理想AI TALK中,能够明显地看到李想对人工智能的期待与自信,“2022底的时候,把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作为企业的核心,2023年初发布战略,把人工智能当‘阳谋’,吸引了大量人才”,在两年时间后通过这次理想AI TALK,可以说无论是理想汽车,还是李想都在人工智能上完成了一次对外的总结。

人工智能,也是今年汽车行业的主题——既然有主题,就会有争议,即真智能与伪智能的纷争。对此,李想在理想AI TALK中重申,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软件智能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差别。

看完理想AI TALK,行业内进一步打开了对智能化的想象空间。但从现阶段来看,不是所有的车企都拿到了下半场的门票——智能化依然是个长期的主题。在汽车有文化看来,对于李想表述的内容,比起人工智能更应当引起重视的是理想对于技术、对于产品以及对于公司的定义能力。

事实上,当理想汽车入局时,面对投资人“为什么是你”的提问,李想曾这样说:“我比传统的汽车企业,更懂得怎么做互联网和大型软件,比大型的软件公司,更懂得怎么去制造一辆车。”

很多人曾好奇,长安汽车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申其“创业战略”,事实上,长安在一个个阶段所解决的,也正是李想曾经面临的问题——为什么是你?为什么用户在新能源或智能化时代仍然需要这家汽车公司?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去看,大量合资品牌仍然停留在“李想的创业阶段”,传统汽车行业“硬件为王”的发展逻辑,被新能源汽车彻底颠覆,云服务竞争的时代,更考验庞大的大型软件的能力,“谁能做基座模型,谁就有未来”,李想在对话中提出了如此见解。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看,“从人工智能的角度重新解构汽车公司”远远比“发展智能化技术”更加重要,这是李想带来的第一个启示。

李想,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杰出的产品经理——在理想AI TALK中,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当他被问到是否会如马斯克一样去做ROBOTAXI时,他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用户需要高质量的陪伴,理想的使命是创造移动的家”,李想如是说。

在整个产品端,理想汽车L系的场景化能力一直都是被模仿的对象,包含被妖魔化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就是最具象化的体现。

但也正是冰箱、彩电、大沙发“欺骗”了所有人,从底层逻辑上谈,李想不是把家搬进汽车,而是让汽车成为类似于家的空间——空间能力,才是场景化的正解。

李想定义产品的逻辑并不复杂,他在节目中提到,“产品就是把用户的需求跟你的能力进行结合”,而结合的落脚点毫无疑问就是空间——用空间去重新定义汽车,这是汽车有文化获得的第二个启示。

至于技术上的启示,则是“一切的技术都是最佳实践”的工具。

如果了解理想,那么更能对“李想不做ROBOTAXI”这件事产生更强的共鸣,因为在理想汽车中,并不对技术带有偏见或者迷信——马斯克是个技术的狂热分子,但理想则要更加现实主义。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并非是人工智能,而是增程式。当所有人都认为这项技术没有前途、是落后的技术时,理想汽车以一己之力重新带火了这项被历史遗忘的技术——这不是夸赞理想在增程式技术上的优秀,而是在说李想对技术的态度。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同样如此,在理想AI TALK中,李想提出了两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分别是人工智能的三个阶段即增强我的能力、成为我的助手以及硅基家人,以及数据的三个流程即面向客户的闭环、掌握原子级的数据、把财务放进数据系统,通过这些案例,能够清楚地看到李想为技术及数据确定了不同的实践阶段,以及理想到底能够在这个阶段扮演什么角色。

技术始终是工具,但技术披上资本的外衣后,已有很多企业忘记了或不愿意去回想。

有文说

友商若学习理想梭哈人工智能,那么大概率将栽跟头,因为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定义能力,亦或是对于技术的理解,都需要站在和理想同一身位,再去谈梭哈这件事。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理想,以及理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极少数实现盈利的新势力。(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

0 阅读:1

汽车有文化

简介:汽车有文化,每天文化一点点,给您不一样的汽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