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的书总是记不住,看完跟没看一样,怎么办?
我总是沉溺在游戏和短视频中,无法自拔,怎么办?
我的孩子到了叛逆期,不写作业还老顶嘴,怎么办?
……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对应的,我们也会去采取一些措施,但却发现收效甚微。如果有了心理学的加持,或许就能让你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
知名心理学家、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的《心理学讲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本书看过就忘,看了还有没有用,我们还要不要看?
答案当然是有用且要多读书。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记忆可以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就是我们可以让自己记住的内容,比如公式和课文。

内隐记忆主要有三类:
1、已经学过但忘了,受到条件刺激就能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我们三岁前听妈妈经常唱的摇篮曲,长大后忘了,但听到类似的旋律时就会感到安心。
2、程序性记忆,或者叫“肌肉记忆”。
会骑自行车的人,即使好多年不骑,只要他再次坐到车上,熟悉的记忆就会被唤醒。
3、零散类记忆:
“它可能是你过往生活中接触过的任何一条信息,虽然你当时看过就算了,并没有刻意记住,但它对你会有潜在的影响。”
是不是有点玄学的感觉,但这其实是被心理学实验所证实的。
这个实验是一位叫戴维.米切尔的心理学家研究的,跨度达17年:
他先是给被试者看了一组图片,17年后,他又找到这些人,让他们从碎片中识别图片,结果很多人对看过的图片识别起来很容易。

如果再有人问你:你看过的书看了就忘,有什么用?
你可以回答:它们在我的内隐记忆里。
我们的生活正是时时刻刻被这些内隐记忆所影响着。
心理学就是这么有趣和有用,让我们一起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