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生平经历颇具传奇特质。虽不宜将其径直冠以“清代第一富商”之名,此说或有夸大之嫌。然而,若聚焦于生活的奢华程度,在彼时的社会环境中,胡雪岩堪称首屈一指,无人能出其右。
【胡雪岩发迹源于一次偶然的义举】
胡雪岩,原名胡光墉,籍贯为安徽绩溪,系徽商群体中的典型代表人物。回溯其早年经历,并未呈现显著的非凡之处。年仅十三岁时,胡雪岩便背井离乡,前往杭州寻求生计,于彼时投身店铺,充当伙计之职。
胡雪岩天赋异禀,具备卓越的商业洞察力与领悟能力,堪称商业领域的奇才。然而,在封建专制体制下,社会极为注重出身与门第,一介钱庄伙计欲成就宏图伟业,面临着重重阻碍。直至年逾弱冠,胡雪岩仍仅为钱庄学徒,在困境中谋求发展的机遇。
在胡雪岩年方二十六岁之际,其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为自身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奠定了基础。彼时,胡雪岩与王有龄相识。王有龄身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执掌一方的高级官员,仕途顺遂,官至浙江巡抚之位。
然而,至道光朝晚期,王有龄仅获“候补浙江盐大使”之衔,尚未获授实际官职。彼时,在胡雪岩襄助之下,王有龄自钱庄筹得纹银五百两,凭借此笔款项捐得实缺之职。
出乎胡雪岩意料的是,王有龄此后仕途顺遂,短短数载,便荣膺杭州知府之职。及至咸丰十年,王有龄再获擢升,任职浙江巡抚。
王有龄秉持感恩之德,以其为助力,胡雪岩巧妙凭借官府资源,拓展商业版图。至同治与光绪年间,胡雪岩已跻身浙江富贾前列。王有龄之后,胡雪岩成功结交左宗棠,其麾下的阜康钱庄得以掌管全省钱粮与军饷事务,在商业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同治朝末年,胡雪岩所经营的商业版图臻于极盛。阜康钱庄作为其商业布局的重要支柱,于华夏广袤大地南北各处均设有分号,覆盖范围极为广泛。同时,他还成功创立胡庆余堂中药店,凭借在中药领域的卓越建树,荣膺“江南药王”之美誉。据相关记载,彼时胡雪岩的资产总额高达两千余万。
光绪七年,鉴于胡雪岩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役中发挥积极襄助作用,功勋卓著,清廷特颁旨意,授予其布政使衔,并恩准佩戴二品红宝石帽顶。此乃胡雪岩获称“红顶商人”之缘由所在。
【银子太多难免任性】
据野史所载,胡雪岩府邸坐落于杭州府元宝巷,此地于当时犹如杭州城之核心区域,仿若火腿之中心部位。与现今留存的胡雪岩故居相较,彼时其府邸规模应更为宏大。
胡雪岩出身平凡,未获系统文化教育熏陶。虽于江南地区富甲一方、声名远扬,却难掩其内在秉持的市井小民观念。在财富积累之后,胡雪岩的消费理念呈现出繁杂无序之态,从本质而言,与当下所谓“报复性消费”颇有相似之处。
胡雪岩在生活作风方面尽显奢华糜费之态,且于女色一事颇为沉溺。据史料记载,他姬妾众多,为安置这些姬妾,其府邸特意营建了一条狭长巷道。巷道两侧错落分布着诸多宅院,其布局形制,与故宫东西六宫的格局存在一定相似之处。
在商业历史长河中,富商追求奢靡生活并非罕见现象。然而,胡雪岩所践行的奢靡之风,却独具鲜明的皇家特质。于其府邸之内,妻妾依特定等级序列,分别安置于不同院落。每当夜幕降临,便有侍女恭敬呈上银质托盘,盘中所置为象牙制成的名签,其上清晰镌刻着各位妻妾的名号。
胡雪岩每有翻阅之举,管家即依例预先知会将行侍寝之妻妾,使其按规净身整衣,此套流程与宫廷之中妃嫔侍寝并无二致。其生活的奢靡程度,即便是同治、光绪二位帝王,与之相较亦难望尘莫及。
胡雪岩坐拥众多妻妾,然其品性中不乏喜新厌旧之态。于闲暇之际,常乔装简行,穿梭于市井街巷。但凡目睹姿容出众之女子,旋即差遣管家详查其居所,而后选定良辰,以隆重礼数行纳妾之举。倘若女方家属心存异议,胡雪岩便径直以钱财相诱,无论对方索求几何,皆毫不犹豫,绝无分毫议价之意。
据野史笔记记载,彼时于杭州,部分人洞察胡雪岩有喜好美色之特点,遂蓄意遴选青春妙龄且姿容秀丽之女子,借满足其色欲来谋取丰厚收益。其间,竟有青楼女子乔装成良家女子参与其中。然而,此等说法之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财富如银钱,本质上属身外之物,于生命之始不能携带而来,至生命终结亦无法相伴而去。然而,个体之身躯乃自我存续之根本,若过度损耗,所引发之后果往往不堪设想。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因沉溺于声色之欲,致使精力渐趋不济。为维持奢靡之态,他授意药房调配诸多催情药物,以满足自身需求。
春药因需内服,易对人体五脏六腑造成损害,且随着时间推移,其副作用愈发显著。鉴于此,旨在固本培元的胡雪岩,经多方探寻,终获悉京城有一药房,所制名为“狗皮膏”的药物或可满足其需求。
狗皮膏与常规内服药物存在显著差异,其凭借独特的外用方式,只需将之贴敷于涌泉穴,即可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尽管狗皮膏功效卓越,但其价格高昂,据相关记载,每贴售价高达十五两白银。在此情形下,胡雪岩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购置狗皮膏,且购置量为一年所需。
【家败之后犹显慷慨】
光绪八年,胡雪岩由于大量囤积生丝,致使自身商业运营陷入困局。在此情形下,其所经营的阜康钱庄遭遇挤兑风潮,进而引发资金周转障碍。随着事态的持续发展,至光绪九年,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已然濒临绝境。
胡雪岩着手安排遣散妻妾事宜,饬令管家告知各妾家属前来领回。同时,他郑重指示管家,各妾所居房室之内,所有陈设物品,皆归其个人私有,可由其搬至娘家。
据《清碑类钞》载,胡氏战败之后,已然明了自身无力再维持往昔那般奢靡无度的生活。于是,其率先遣散姬妾,责令家属将其领回。与此同时,室内财物亦任由他人掠取。经此变故,被掠之物价值竟不亚于中等人家之资产。
胡氏家族家道中落之际,胡雪岩之母已逾九旬高龄。回溯胡雪岩鼎盛之时,出于对母亲的孝悌之心,他于西湖畔“云林寺”侧购置一所华宅,以供母亲安享生活。同时,为便于母亲礼佛修行,胡雪岩不惜斥以重金,修筑一条专属通道,此通道可径直通往寺院方丈居所。
胡雪岩遭朝廷革职并被籍没家产,旋即溘然长逝。与此同时,其母亦因病薨逝。然而,彼时情境之下,二人丧礼皆从简操办。由于局势使然,诸多亲戚友人出于避免瓜田李下之嫌,皆婉拒亲临丧葬现场,此景恰似“树倒猢狲散”这一古语所描绘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