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系》作者:武志红
在这本书中,武志红老师从多年的实践经历出发,为我们分析了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那既然说到了“心理健康”,我们要先回答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的?或者说,心理健康有标准吗?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对此,不同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回答。其中,一位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家科胡特,给出了一个非常简洁明确的答案,只有两个关键词,那就是:自信和热情。
这个回答也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众多心理学学者的认可,其中就包括武志红老师。
在科胡特的回答中,自信和热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自信,面向的是自我、是我们的内心对待自己的方式,相信自己、爱惜自己,同时渴望拓展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热情,则有着不同的取向,它面向的是他人、是社会、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一个人如果可以热情待人,就可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热忱、认真努力,在这个过程里自身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来说,“自信”,指的就是“活力能滋养自体”的状态,而“热情”,指的则是“活力能滋养客体”的状态。
由此可见,有没有充足的活力,就决定了我们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活力充足,心理状态就比较良好,而活力一旦不足,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这个原理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直接、明了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源,值得我们仔细反思。
在人类社会中,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里,想要做到“活力充足”,进而达到自信、热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心理困扰。
于是,在分析人类大众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时,科胡特又提到了一个概念,叫作:全能自恋。他认为,我们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追溯到这个共同的起点上来。
全能自恋,几乎就是导致我们心理不健康的“罪魁祸首”。
全能感与全能自恋
那么,什么是“全能自恋”呢?它由两个名词组成——全能和自恋。意思是说,相信自己的力量,甚至认为自己的力量是无限的、能超越一切的。那我们日常的话来翻译一下,就是“世界绕着自己转”、“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
这种心理状态,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它源自人的婴儿时期,是婴儿最原初的心理,因此也是人的最原初的心理。
所以,我们如果去观察一个婴儿的举止习惯,就能发现,婴儿经常哭闹、发脾气,这就代表着他的全能自恋受损了。
而当全能自恋受损时,人就会产生自恋性的暴怒,或者叫作“全能暴怒”。受到这种全能暴怒的影响,人就会产生毁灭欲。我们在一些社会新闻里看到的凶恶歹徒,很多就是在全能暴怒控制下做出了无法控制的行为。甚至包括马路上常见的“路怒症”,也是“全能暴怒”的一种表现。
而如果一个人既不能像婴儿一样表达自己的全能自恋,又没有完全暴怒、无法控制时,这份内心的能量也并不会消失,而是会调转方向,面向自我,压制自己的内心。这时,人就会体验到一种彻底的无助。
一个内心孤独无助的人是十分脆弱的,他会觉得自己像是被世界抛弃了,在外部世界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和自己对抗,尽力破坏着自己的一切努力。这就是“被害妄想”。
全能自恋、全能暴怒、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这四种现象加在一起,可以概括为“全能感”。四种现象都是全能感的变化形式。
我们可以用一个想象的思维游戏,来看见这四种变化的样子。
首先,闭上眼睛,想象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球”,它本来是中性的、灰色的,就这样存在着。突然,这个能量球伸出了一个触角。如果这个触角被另一个能量球接住了,它就被点亮了。这是第一个变化,对应的就是“全能自恋”。
而如果能量球的触角没有被另一个能量球接住,或者被他人拒绝了,那么,这个球就会从中性的、灰色的,变成黑色的,具有破坏性的。这时,黑色的能量触角既可以继续向外延伸,也可以向内延伸。
如果触角继续向外延伸,触碰他人,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全能暴怒”。而如果触角向内延伸、指向自己,那就是“彻底无助”。
在后面这种情况中,明明是自己产生的黑色能量,却转过来压制了自己,这时我们就会感到有一种来自外部的力量。这就对应着“被害妄想”。
那么,在这个想象的游戏中,你看到自己的能量球了吗? 你的能量球又处在哪种状态之中呢?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这个练习,随时观察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全能自恋带来的种种问题
我们在前面说到,全能自恋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害。
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如果长期陷入了全能感的四种变化的控制,就会变得精神崩溃、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那就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了。
而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全能自恋水平不会达到那么严重的程度,这样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它隐藏得很深、以至于我们经常察觉不到它的存在。
其实,从心理学上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提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巨婴症”、“圣母病”、“PUA”,背后都有全能自恋的影子。
比如“巨婴”和“圣母”,就是一对共生的关系,反映了全能自恋的不同表现形式。
当一个人想为所欲为,并期待他人乃至社会无条件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时,这个人就变成了大号婴儿,又被称为“巨婴”。而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应该无条件地满足他人的一切需求时,这个人就是想做全能母亲,因此被称为“圣母”。
无论是“巨婴”还是“圣母”,内心的全能自恋水平都是很高的,因为,全能自恋可以分成“意志自恋”和“完美自恋”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意志自恋指的是,我的意愿必须付诸实施,不能被阻拦,特别是作为伴侣或亲人的你不能阻拦。而完美自恋指的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完美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那既然我是完美的,所以在关系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对方的。
所以,巨婴的“意志自恋”,表现在关系里就是暴怒、不懂事、闹脾气,发展严重时会出现伤害他人或是伤害自己的暴力行为。
而圣母的“完美自恋”,则会导致在关系中对他人的控制,比如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会不停地念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上进,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
我们再来看现在流行的热词“PUA”,也就是“精神控制”,背后的全能自恋也有两种表现。对于实施精神控制的一方而言,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度膨胀的,对自我非常认可、对他人非常不尊重,因此会肆意地侮辱对方、想要对方屈服于自己的权威,这个过程伴随着暴怒和威胁。
而对于被“PUA”的一方而言,内心往往有着长期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这就对应着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全能自恋四种变化中的“彻底无助”。因为彻底无助,所以不知所措,这就恰好给对方提供了实施“PUA”的绝佳机会,让对方能够趁虚而入。
总之,如果我们追溯全能自恋带来的种种问题,都能在一个人的婴儿期找到根源。
全能感本来就是最原初的人性,对婴儿来讲是十分正常的,只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种婴儿的精神状态带到成年期,否则不仅自己永远无法真正地成长、成熟,而且还会带来人生的全方位失败。
这种失败,我们可以在历史上找到许多例子。比如战争狂魔希特勒,他的失败就是全能自恋从发达到崩溃的必然结果。
因为他的全能感很强,所以他不能接受失败,否则就会先陷入暴怒、再陷入无助。恰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给了他当头一棒,这场战役的失败彻底破坏了他的自恋,摧毁了他的意志,于是他丧失了活力,变得和之前判若两人,他的帝国也走向了灭亡。
在希特勒之前,还有一个历史上的帝王有着类似的心理问题,那就是古代中亚的摩诃末,他是花剌子模这个国家的君主,在一场战争失败后,他竟然从英明神武的帝王一下子变成了疯子,就像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一样。
虽然我们不是国王或将军,而且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是这些历史上案例不断地提示着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全能自恋的问题,随时想象一下自己的“能量球”,看看它的颜色如何、触角伸向了哪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