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李世倬 山水册图
李世倬,字天章、汉章、天涛,别号十石居士、太平拙吏、伊祁山人等奉天(今辽宁沈阳)人,一说为三韩(今辽宁铁岭北)人,隶籍汉军正黄旗。
他是清代著名画家高其佩的外甥,自幼便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李世倬不仅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果品,而且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画作各臻其妙,笔法秀俊,深受后人赞誉。
李世倬少年时随父宦游江南,得王翚画学之理,后又与马昂(退山)游历,所作山水秀润,笔法淳厚。他的人物画学吴道子笔法,花鸟、果品各种写意则改其舅氏指画为笔画,写意传神,颇有生趣。
晚年写人物、花鸟、小品,以焦墨细擦,得轻重浅深之致,神韵倍增,自具风貌。

清 李世倬 临荆浩观瀑图
《临荆浩观瀑图》是李世倬的一幅代表作,这幅画不仅展示了李世倬深厚的笔墨功底,更体现了他对古人画法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荆浩是五代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他开创了有笔有墨的山水画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世倬在《临荆浩观瀑图》中,不仅临摹了荆浩的画法,更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创意,使这幅画成为了一幅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佳作。
李世倬在笔墨运用上堪称精湛。他通过细腻的皴擦和晕染,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层次,使画面充满了立体感。同时,他巧妙地运用水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使画面既具有写实性,又不失艺术的美感。
构图布局上,李世倬通过山峰、瀑布、树木等元素的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整体。瀑布的飞流直下与山石的稳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

清 李世倬 连理杉图
《连理杉图》以乾笔淡墨绘制,展现了狭谷间的松杉林木,特别是画面左侧的杉树,自同一主干双生出枝叶,形成连理之势,故而得名。
画面上,九疑山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山峰巍峨,云雾缭绕,仿佛将观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世界。松杉林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勃勃生机。
据李世倬自题,这幅《连理杉图》中的杉树长于九疑山侧,巨大挺劲。九疑山位于湖南永州,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名山。李世倬在乾隆十六年(1751)十二月奉派祭祀炎帝陵(湖南株洲)途中,或许正是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他遇到了这棵独特的连理杉树,并为之倾倒,从而创作出了这幅佳作。

清 李世倬 松冈黎策图
李世倬以松树为主题进行了多次创作,《松冈黎策图》中他运用其擅长的淡墨干皴等技法来描绘松树和山冈的形态和质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精细描绘来营造出一种苍茫古朴的意境。

清 李世倬 皋涂精舍图
《皋涂精舍图》取鸟瞰角度,描绘了巍峨雄伟的群山和葱郁的树木。山峰此起彼伏,道路盘曲,杂木丛生,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画作的构图巧妙,分为上、下两截。上面为一片清空,全无衬景,给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感觉;下截则是具体的景物描绘,山峰、树木、建筑、道路等一应俱全,每一笔都细腻入微,让人仿佛置身于这个山水世界之中。
色彩运用上,《皋涂精舍图》以浅绛设色,色彩淡雅而不失丰富。这种色彩搭配不仅使得画面更加清新脱俗,还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同时,李世倬在画作中还巧妙地运用了留白等手法,使得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值得一提的是,《皋涂精舍图》是李世倬应帝命根据乾隆丁卯年诗意所作的作品。画中的皋涂精舍是香山玉华寺中的御用书屋,是著名古刹。这不仅体现了李世倬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