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最近新作《麻黄梁记忆》和《陕北》系列继续了写生的创作方式,他敏锐的捕捉到了陕北所特有的风情地貌,画面中笃定的线条、有张力的色彩、宏观叙事等,给读者呈现了他的陕北印象。

陕北印象
文/赵龙
2020年8月,我带领几名研究生,来到了黄土文化的发源地——陕西省榆林市东北部的麻黄梁镇。尽管对陕北浑厚粗犷的风景早有耳闻,但在走进麻黄梁,看到千沟万壑、纵横交错的黄土高原时,还是被这里独特的人文风情以及雄浑苍茫的山川地貌所震撼。

现场写生
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几天的写生活动,住的是窑洞。白天画画,傍晚就在院子里喝茶、聊天,体验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陕北地区昼夜温差大,入夜的麻黄梁温度很低。荒凉的黄土高原真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站在这片黑黢黢、寂静无声的黄土上,仰望星空,那个时候最想听的就是正宗的陕北“信天游”了。

《麻黄梁记忆-1》,纸本水彩,55x150cm,2021年

《麻黄梁记忆-2》,纸本水彩,75x204cm,2021年

《麻黄梁记忆-3》,纸本水彩,75x204cm,2021年
麻黄梁的白天不同于夜晚的慷慨悲凉,它的蓬勃生机根植于陕北这片历史积淀丰厚的土地。平缓辽阔、一望十里,漫天的黄沙土塬。山梁上生长着稀稀疏疏的树木,在阳光的晖映下,植被变得黝黑、肃穆。陕北大地独有的山岭纵横、沟壑交错的地貌,蕴含着丰富的绘画元素,也激发着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创作热情。

《麻黄梁记忆-4》,纸本水彩,75x310cm,2021年

《麻黄梁记忆-5》,纸本水彩,204x75cm,2021年

《麻黄梁记忆-7》,纸本水彩,204x75cm,2021年
麻黄梁,这里既掩藏着历史的烟尘,又连接着现实的世界。正是这片沟沟壑壑的黄土地,沁浸着祖祖辈辈的慰藉与惆怅,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希冀,这方厚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如今的麻黄梁,不再困守于苦难的黄土高原,如今的陕北也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希望。

《陕北-6》,纸本水彩,55x75cm,2020年

《陕北-7》,纸本水彩,74x57cm,2020年

《陕北-8》,纸本水彩,74x57cm,2020年

《陕北-9》,纸本水彩,74x57cm,2020年

《陕北-11》,纸本水彩,74x57cm,2020年

《陕北-12》,纸本水彩,74x57cm,2020年

《陕北-13》,纸本水彩,74x57cm,2020年

《陕北-15》,纸本水彩,55.x75cm,2020年

《陕北-19》,纸本水彩,102x75cm,2021年

《陕北-20》,纸本水彩,102x75cm,2021年

《陕北-22》,纸本水彩,102x75cm,2021年

《陕北-25》,纸本水彩,74x57cm,2020年

《陕北-28》,纸本水彩,74x57cm,2021年

《陕北-29》,纸本水彩,55x75cm,2021年

《陕北-31》,纸本水彩,55x75cm,2021年

《陕北-49》,纸本水彩,75x105cm,2021年

《陕北-50》,纸本水彩,75x105cm,2021年

《陕北记忆-1》,纸本水彩,55x40cm,2020年

《陕北记忆-2》,纸本水彩,55x40cm,2020年

《陕北记忆-25》,纸本水彩,55x40cm,2021年

《陕北记忆-26》,纸本水彩,55x40cm,2021年

《陕北记忆-27》,纸本水彩,55x40cm,2021年

《陕北记忆-30》,纸本水彩,40.5x30cm,2021年

《陕北记忆-31》,纸本水彩,40.5x30cm,2021年

《陕北记忆-32》,纸本水彩,40.5x30cm,2021年

《陕北记忆-35》,纸本水彩,30.8x23cm,2021年

《陕北记忆-36》,纸本水彩,30.8x23cm,2021年

《陕北记忆-37》,纸本水彩,35.5x25.2cm,2021年

《陕北记忆-38》,纸本水彩,26x18cm,2021年

《陕北记忆-40》,纸本水彩,35.5x25.2cm,2021年

赵龙,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