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湖南省的有色金属矿藏丰富,但是古代的矿产开发,仅限于土法的开采和冶炼。并且开采规模较小,生产效率低下。清朝中期以前,湖南矿产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经济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发掘。
但在戊戌、维新运动后,湖南改变了过去保守、闭塞的面目,转变为当时最富有朝气的一个省份,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正是矿冶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71024c84302bd2a235d23ffcd0fa04a.png)
湖南省矿藏丰富
一、清末湖南矿冶业的发展背景湖南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清中期前一直发展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虽然湖南山多地少,矿藏潜力巨大,但是在古代限于思想观念保守、技术落后等原因,没有得到大的开发。山多地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的现实,导致了封建土地生产关系紧张,人口多,土地少。迫于生计,农民尝试将山上的矿产资源作为目标,或自采,或受雇于官办矿场,成为釆矿工人,以此来补贴家用。
早在先秦时期,湖南人民对矿产已有所认识,并进行了简单的开采和冶炼。到两汉时期,因为农业社会所需要的矿产主要是煤和铁,煤供燃料,铁为农具所需,所以煤铁的开采较多。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湖南的矿业也得到较大发展,大规模采铜成为湖南矿业的重心。两宋时期,政府放松了对矿业的限制,湖南各州出产矿产十余种。采银业较发达,铜矿业放缓,铅、锡等矿也有较大发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6beb781e38b10f1920f51ec4fffef3c.png)
湖南矿冶遗址
湖南传统矿冶业的局限主要在于:第一,思想观念保守。当时传言有“开矿十害”,但归纳起来,不过是风水、治安、污染。开矿确实是带来了污染,但是对于治安和风水,则可以通过政治改进和思想的进步得到解决。但时人不思进取,仍然宣扬矿工对治安的扰乱和矿坑对风水的破坏等,使得矿业难有大的发展。
第二、开采冶炼技术落后。土法开矿,因为无法预知矿藏量和矿脉走向,仅靠开采露天矿,产量有限。虽然已经使用火药炸矿,但是仅靠人力搬运,还是效率有限。土法冶炼,不仅矿质损失严重,而且纯度不高,含有杂质。
第三、社会需求有限。湖南山多地少,所以农业对于农具的需要不多,因此湖南的铁矿发展缓慢。而对于金属货币,政府严格管控,银铜业的发展就具有了间歇性的特点
二、清末湖南矿冶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洋务运动时期,湖南产生了近代经济因素。但由于士绅的顽固守旧、商品经济不发达、资金人才缺乏等原因,使得湖南近代经济沉寂而少有作为。戊戌、维新运动中,湖南改变过往守旧闭塞的面目,成为最有朝气的省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63a96db8dca9b14da55b648ef30636d.png)
湖南矿冶遗址
这一时期,湖南产生了一批近代工业,发展最有成效的当属矿业。尤其是矿务总局的创办,使得矿冶业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轨道。维新运动的失败使湖南的近代化进程受到一些影响,但随后矿务总公司的成立,湖南近代矿冶业得以继续发展。
清后期,湖南矿务总局的创办,拉开了湖南矿冶业近代化的序幕。湖南近代矿冶业在矿务总局的有效监管下,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铅锌矿和锑矿得到重视并大力开发,通过技术的改进、管理的规范、生产规模和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冶炼业也随之发展,通过冶炼提纯,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湖南的经济侵略逐步加深,尤其是觊觎湖南丰富的矿产资源。1903年湖南矿务总公司的成立,有效地抵御了列强对湖南矿权矿利的掠夺,保护和促进了湖南矿冶业的发展。湖南士民在与洋商矿利之争中,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取得了保护矿业权益的胜利。
三、决心发展矿冶业前的尝试洋务运动时期,湖南决定开办机器局,但由于觉醒较晚,信息滞后,落后于其他省份机器局很多年。湖南机器局又只限于军事领域,所以存在时间也极为短暂,仅历一年多时间便告夭折,可谓县花一现。
另一方面,清政府当时正面临巨大财政困难,穷于应付,所以对湖南机器局的开支经费不予报销,且令其以后所需经费概由湖南自筹。致使湖南机器局无法维持,不久便宣告停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71a672aa37e48faa7c18f167ede7806.png)
湖南矿冶遗址
湖南近代经济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夭折,沉寂少有作为,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最主要的是当地士绅的顽固分旧。因为在资金缺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他们决定了地方公共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兴废。其他的,比如官绅思想保守、湖南经济落后、湘籍要员多在外省任职等也是重要因素。维新运动时期,湖南近代经济缓慢发展,虽然工业规模较小,但总算是湖南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对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湖南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壮大,起到了抵御列强经济入侵、保护本省经济的积极作用。湖南矿业在湖南近代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成绩显著。以湖南矿务总局的成立为标志,湖南矿业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轨道。
有识之士对开发矿业的思想觉醒,这些人认为,以开发矿业来发展经济,益处有很多: 第一,以工代赈,安抚灾民。想通过开发矿业,不仅可以获得利润用以赈灾,还可以以工代赈,安抚灾民。并且开发矿产所得的资金,还能充实府库,可用于练兵,制造枪械等。第二,官办矿务,雇工开矿。由官府掌管矿山(特别是金银矿)的开采,并且雇工开矿,如果卓有成效,则大力推广。
四、湖南矿务总局的筹建虽然经历了士绅和乡民保守思想的阻烧、资金的短缺、人才的缺失等多方面的阻力,但矿务总局最终得以创办,并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湖南矿冶业发展的设想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根据湖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适先开发矿产资源。湖南山多地少,农用土地有限,而矿产资源丰富,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矿冶业,使其为士民造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ddfdb8870de95cb39bcc8ec222b4c07.png)
湖南矿冶遗址
二是富民强省之举。湖南士绅建议大力开发矿产,此为富源之所在。湖南矿务总局的经营管理,在但是也是先进理念,分别设立了总局、地方支局、转运局、冶炼厂等机构,并配置了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矿务形势渐趋好转。随着各项矿务政策的出台,有效地管控了全省矿务,使得矿产的采、冶炼、销售融为一体,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抵御了洋商对湖南矿产的经济入侵。
湖南矿务总局正常运转后,又在地方开办支局处。矿务总局为统管全省矿砂,成立转运局于湘阴。并且要求所属各矿的矿砂都要交给转运局,再统一进行销售。对私人运销矿砂则严查严禁。矿务总局在长沙南门外灵官渡设有收砂局,用以收发各地矿砂。
该处原本是南钱局使用土法炼铜用以铸币的地方,但是后来由于亏损而停止经营。为了打开销路,在湖北设立一转销机构。光绪二十二年湘矿转运局在湖北汉口大王庙街设立,后又移至汉口邱家档,从此湖南各地煤炭和各种矿砂都发往汉口销售。
湖南矿务总局成立以后,全省矿业得以有序快速发展,各地矿砂产量大增。但是运往汉口或上海等地销售的矿砂多被洋商控制,不仅随意伍低矿砂价格,还对矿砂抛潮压磅,使得湘省矿砂利益损失严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cfea2f758a2d5a4f768e0193120def1.png)
湖南矿冶遗址
而且洋商在廉价购得中国的矿砂后,运回自己国家进行冶炼,提炼成矿产品后,又高价卖给我国,获取更大利益。针对这种情况,为保护湘省矿利,湖南官绅反复商议,遂有自己建立炼炉提炼矿砂的举措。《辛丑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加快了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步伐,尤其是对矿产资源更是疯狂地掠夺。湖南矿产资源丰富,早就引起了列强的窥伺。列强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手段插手湖南矿务,湖南矿权矿利的斗争形势异常严峻。为抵御列强势力入侵,保护湖南的矿权矿利,保守的湖南士绅发起组织了湖南矿务总公司,并制定了《湖南全省矿务总公司章程》, 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抵御作用。
五、湖南矿务总公司的筹建湖南矿务总公司是由湖南士绅最先创办的阜湘公司与沅丰公司合并而来,以有利于于保护湘省矿权矿利,抵制西方列强染指湖南矿务。矿务总公司和矿务总局之间关系密切。矿务总公司是湖南士绅自发组织的,目的是“挽利权,杜外患”,它的性质是以官商合办为名,以官督商办为实。矿务总局为湖南矿业的官方机构,对矿务总公司具有领导和监督的权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29bf03d776d0384603fe3338f17cb9f.png)
湖南矿务总公司设于长沙,机构设置上要有炼矿总公司,西、中、南三路矿区,另设有购地总公司、矿务银行、矿务学堂等,促进了湘省矿务的发展。矿务总公司总办由原湖南矿务总局总办刘镇担任,西、中、南三路矿区由各地区士绅主持。矿务总公司从购买矿地,到采矿山,再到冶炼矿砂,具有绝对的垄断权利。《湖南全省矿务总公司章程》的颁行,有效地抵御了洋商对湘省矿产的掠夺。
结语清末湖南近代矿冶业的发展,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第一,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清末湖南近代矿冶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矿冶业的发展。湖南近代矿冶业的兴起是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内容,是对全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响应。第二,从本省来看,清末湖南近代矿冶业的发展推动了湖南近代工业化的进程。湖南山多地少,物产不丰。但是矿产资源丰富,矿冶业的发展是广开利源,造福人民之举。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