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中国外贸跨境电商人就真真切切成了感受全球外贸冷暖的那只鸭。
中欧班列方向,受到欧洲航运价格飞涨的影响,也开启了新一轮的提价:从重庆输往欧洲的铁路集装箱运费,已经把价格增加了约20%。但讨论中欧班列价格问题其实意义不大,主要的矛盾点在于铁路的运量实在是有限,相比海运只能说是九牛一毛、杯水车薪。
举个例子,一条2万吨级的集装箱船一次可以载运10000个40英尺的集装箱,按每个箱子12米计算,连起来就是12万米,也就是绵延120公里,这让火车来拉的话,按一般一列班列可以拉55个箱子计算,一艘货轮的运力约等于181列火车的运力,这就是交通工具运力的差距。
所以承担全球运力90%以上的,还要看海运。
而在2023年,随着红海危机爆发,中国通往欧洲的海上咽喉要道被阻塞,近日当地局势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赶上传统外贸的备货期,这将进一步引发恐慌效应:欧洲进口商去年已经把老库存清理的差不多了,正在准备今年大干一场,但不断飞涨的海运费会让他们越来越焦虑紧张——“再等下去会不会运费越来越涨?”,于是本该7月、8月进口的货物,全部提前到6月进口。
这让6月的出口货物激增,除了造成亚洲出口国港口大面积拥堵,例如新加坡港已经被堵到启用了废弃多年的旧港口,而这一大波货物到了欧洲,也有可能会造成欧洲如鹿特丹、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港口“消化不动”,重复2021年的港口世纪大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