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入祀贤良祠有何标准?有清一代又有哪些人获得这一至高荣誉?

左都御史有料 2023-11-17 09:09:03

有一位贵州的读者私信说,四川总督丁宝桢去世后,获得了入祀贤良祠的荣誉,询问御史入祀贤良祠有什么标准?清代又有哪些大臣死后得以入祀贤良祠?

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入祀贤良祠有何标准?

通常意义上所谓的贤良祠特指京师贤良祠(各省也有贤良祠),贤良祠是雍正皇帝于雍正八年下旨建造的,其本意是为了褒奖有功之臣,用雍正的话说就是:“国家效忠宣力之臣,勋绩懋著,令其世飨蒸尝。”

贤良祠于雍正十一年正式竣工,占地七百多平方,雍正御笔亲题“崇忠念旧”匾额悬于贤良祠前。

所以我们在史料文献中见到的大臣“入祀贤良祠”,具体时间就是在雍正八年以后。

从入祀贤良祠的大臣名单来看,等级还是很高的,起码得是二品以上大员才有这个资格。且从数量而言,入祀贤良祠应该比赐谥的标准定得要高。有清一代,文官予谥者共有四百多个,而入祀贤良祠者仅有177人(也有记载为178人的)。

雍正十年、十一年上谕批准了第一批进入贤良祠的王公大臣,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怡亲王胤祥。雍正帝与胤祥手足情深,他将胤祥的牌位摆在了贤良祠正殿最中的位置,且雍正朝时,正殿仅有胤祥一人。

雍正一朝,入祀贤良祠之大臣的总数为58人。不过雍正朝时并没有明确各王公大臣的具体排列顺序,故乾隆十年,乾隆皇帝下了一道谕旨,规定以“爵秩”为标准,即以爵位、官职高者在前,低者在后的原则排序。

此外,乾隆十五年,定边左副将军、固伦额驸、和硕超勇亲王策凌入祀贤良祠。乾隆念及策凌之功绩,将其牌位安放于正殿,列在胤祥之左,此后正殿之中,只设亲王牌位,其他宗室王公无此特权。

从具体的大臣名单来看,入祀贤良祠者多为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尚书、都统、将军、总督、侍郎、巡抚、提督一类的高级别大员。且地方官入祀贤良祠的整体人数不多。

大臣死后能否入祀贤良祠,需由大学士会同礼部查明开列,或由皇帝提出人选后,命九卿会议具奏。批准入祀后,礼部制造牌位,各按品级安设,每年春秋二祭由太常寺办理,由翰林院撰写祭文立传。

再说第二个问题:有哪些大臣入祀贤良祠?

关于入祀贤良祠之大臣人数,各种史料的记载多有出入,《清史稿》中记载的是177人,且不论正确与否,御史就采用这个说法。

罗列清单,自然少不了流水账,诸位有兴趣的可以逐一查看:

天聪朝1人:大学士巴克什达海;

崇德朝2人:大学士范文程、副都统褚库巴图鲁;

顺治朝7人:大学士宁完我、额色黑,一等公爱星阿,内大臣哈世屯,三等侯李国翰,四川总督孟乔芳,四川陕西总督李国英;

康熙朝35人:(人数多官职就不写了)图海、魏裔介、王熙、阿兰泰、张玉书、吴琠、张英、李光地、福善、费扬古、米思翰、姚文然、魏象枢、汤斌、顾八代、马尔汉、励杜讷、赵申乔、徐潮、徐元梦、陈瑸、靳辅、赖塔、冯国相、施琅、张勇、孙思克、王进宝、莽依图、佛尼勒、赵良栋、傅腊塔、于成龙;

雍正朝13人:胤祥、富宁安、朱轼、张鹏翮、田从典、高其位、尹德、阿尔纳、杨名时、杨宗仁、齐苏勒、鄂尔泰、李卫;

乾隆朝43人:徐士林、马齐、伊桑阿、那苏图、傅清、拉布敦、策凌、陈大受、潘思榘、福敏、和起、喀尔吉善、鹤年、汪由敦、黄廷桂、李元亮、蒋溥、史贻直、梁诗正、鄂弼、兆惠、阿里衮、傅恒、尹继善、陈宏谋、吴达善、刘纶、刘统勋、钱陈群、何煟、舒赫德、高晋、袁守侗、英廉、李湖、徐本、高斌、伊勒图、方观承、萨载、许世亭、傅弘烈、奎林;

嘉庆朝12人:福康安、阿桂、鄂辉、刘墉、王杰、朱珪、董邦达、彭元瑞、奉宽、戴衢亨、董诰、和琳;

道光朝14人:黎世序、汪廷珍、玉麟、富俊、曹振镛、托津、杨遇春、长龄、卢荫溥、陶澍、黄钺、隆文、王鼎、陈官俊;

咸丰朝6人:杜受田、潘世恩、文庆、裕诚、杜堮、胡林翼;

同治朝11人:桂良、翁心存、沈兆霖、祁寯藻、骆秉章、马新贻、官文、倭仁、曾国藩、瑞常、贾桢;

光绪朝29人:文祥、英桂、沈葆桢、沈桂芬、全庆、载龄、灵桂、左宗棠、丁宝桢、岑毓英、曾国荃、张曜、宝鋆、恩承、福锟、张之万、李鸿藻、奕䜣、麟书、额勒和布、李鸿章、宋庆、刘坤一、荣禄、裕德、昆冈、崇礼、长顺、敬信;

宣统朝4人:张之洞、孙家鼐、戴鸿慈、鹿传霖。

总得来看,贤良祠主要供奉在京的王公大臣,地方督抚大员大多无缘这一荣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雍正十年开始,在各省建贤良祠于省城,督抚、将军、提镇大员,及在外文武大员符合条件者,由礼部奏请入祀。

丁宝桢作为四川总督,死后获谥“文诚”,并得以入祀贤良祠,这在有清一代的疆臣中,也算是一个极为难得的荣誉。

1 阅读:23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