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庄子•渔父》去除有为之心,方能保全真性(一)

晨晨文化 2024-11-29 04:48:54
《庄子•渔父》借渔父的嘴对儒家圣人孔子进行了批判,其主旨与《庄子•盗跖》差不多,只是渔父更像是一位有着仙风道骨的高人,他的正面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而盗跖的身份会让人在本能中产生排斥,一时半会儿无法对他的言论产生共鸣。渔父对孔子所讲的话显然更能彰显一个得道之人超凡脱俗的境界。 孔子到缁帷林中游玩,坐在杏坛上休息。弟子们在读书,孔子弹琴吟唱,引起了一位渔父的注意。渔父问子路孔子是做什么的,子路回答是鲁国的君子。当渔父从子贡口中得知孔子并没有具体的职位时,他对子贡说的关于孔子的为人与所从事的事业已经不感兴趣了。 孔子所从事的事业,无非就是在君主面前极力推行自己的主张,也就是仁义道德那一套。《庄子》这部经典书籍中有多处内容涉及到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孔子求见老子时,老子就曾对孔子推行仁义礼乐那一套予以了否定。由此可见,渔父的言论代表的是道家的立场。这则故事就是借渔父的口来讲道家人物的观点。 用子贡的话说,孔子本性信守忠信,亲身实行仁义,修饰礼乐,择定人伦关系,对上忠于国君,对下教化平民,要为天下人谋福利。 但渔父对孔子的行为不以为然,他认为孔子恐怕不能保全自己,内心愁苦而形体劳累,所做的事伤身损性,他离大道太遥远。 凡是对道家思想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一点,那就是道家主张无为,主张行不言之教,不重视刻意的教化。主张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强行做一些违反常理的事,不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不重视刻意的教化,就是不强行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念,不强行改变别人的思想。 而孔子不是一国之君,又不是君主的辅臣,没有官职得以行使权力,却想着影响君主施政、教化百姓达到他所预期的那样,他这在当时就是存有为之心,就是老子说的,孔子用力标举仁义,就好像敲着鼓去追捕逃亡之人一样可笑,实属扰乱人的本性。 道家对孔子这种行为的批判,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如果我们细细思考,联系实际情况,还是会认同这种批判的。 假如一个什么职位也没有的草民成天跑到政府部门要求当官的都按自己制定的那一套来办事,在这个时代估计会被当成精神病人驱赶出去,或者以寻衅滋事为由把你请进局子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说你不要越俎代庖,不要越界,不是你该干的事,不是你能改变的现实,你就不必费那劲。 至于说教,你做好了自己,就是最有效的说教,这个时候愿意效法你的人,自然会效法你,如果还有不愿意效法你的人,你就只能任其自然,而不是非要别人学你。你顺着人性来做事,才是符合道的,你逆着人性做事,那就会吃力不讨好。 所以说,渔父认为孔子“离大道太遥远了”,这句话还是有根据的。
2 阅读:43
评论列表
  • 2025-02-13 12:31

    假圣人之口泼脏水,没落到头上不知感同身受,落到头上时旁人也务必回应活该[微笑]自祈多福吧

  • 2025-01-04 19:20

    本性体及佛性与本性合体作主体为能知真知真识道智! 当然是六识臣服听话如吾回帖是六根识化宝即妙智回你帖! 但是圣者涅槃没有回帖却留下的般若文字道语亦是宝真识智慧不坏!证圣者还是同语! 我说过凡夫身与识是一个阴阳体!但是人身识与本性又成一个阴阳体! 具毒凡夫由六根生六识产生分别行业行动! 本性体半点不由己如被傻子夹着跑作不了主! 所以禅师证后是蚊虫钓着秤铊飞!指本性能作主降服了色根识诸毒炽燃! 具毒凡夫是秤铊带着本性死后业衣穿上扼杀了为人时能成圣的机缘! 这是四果罗汉道!为声闻! 佛性证出如乳忽化酪如它方世界孕神母胎!如上生下生成佛经!如吾千万言语录直白圣道法义!

晨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