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脑科学》作者:戴维·罗克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处理多重任务的方法。无论是处理紧急任务还是多重任务,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调整自己的状态、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利用脑科学的原理,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前额皮质和工作表现水平的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职场中这是领导对员工的要求,即便在家中,我们也需要找到最佳状态,去处理生活中突发的大事小情。
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我们处理任务和挑战的成功与否,和我们的大脑息息相关。而在大脑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前额皮质”的表现又是最为关键的。
我们以书中保罗的故事为例子,来说明前额皮质的特性以及它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保罗开车去见一位重要的客户,在到达约定地点的途中,他经历了从放松到紧张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应的就是前额皮质从唤醒不足到过度唤醒的整个过程。
刚开始,他因为放松而开错了方向,这是唤醒不足的表现;随后,他因为担心迟到而集中注意力,进入了最佳状态;最后,他因为过度紧张而错过了转弯路口,这就是过度唤醒的结果。
保罗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前额皮质的一个重要特点:它需要恰如其分的唤醒水平,才能发挥最佳功能。
在脑科学研究中,神经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他们通过“脑电图”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测量大脑各区域的唤醒水平。测量结果表明,作为大脑的“指挥中心”,前额皮质需要足够的活跃度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然而,过高的唤醒水平反而会干扰其功能,导致大脑工作的表现下降。
关于这个问题,早在一个世纪之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一个可以帮助人们发挥出最佳表现的“甜蜜点”。耶基斯和多德森在1908年提出了一个叫“倒U形曲线”的理论,进一步解释了压力与表现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适当的压力能够提升表现,但是一旦超过了临界点,过大的压力就会适得其反,影响我们的表现。
在故事中,保罗的经历正是这一理论的生动体现:他在适度的压力下表现最佳,但在过度紧张时却频频出错。
那么,为了保持前额皮质的最佳状态,我们需要了解两种关键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与兴趣和动机相关,而去甲肾上腺素则与警觉性和注意力相关。
耶鲁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埃米·安斯坦发现,前额皮质的神经突触放电依赖于这两种化学物质的适当水平。当它们不足时,我们会感到无聊和缺乏动力;当它们过多时,我们会感到压力和焦虑。只有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人们才能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
故事中的保罗在开车途中,通过想象自己迟到的场景,提高了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从而增强了警觉性。然而,过度的焦虑又导致他错过了转弯,这是去甲肾上腺素过高的表现。
如何打破僵局、追求卓越?
既然前额皮质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我们的工作表现关联如此密切,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个原理,来提升我们的前额皮质唤醒程度、进而提高表现呢?
在生活中,除了喝咖啡,通过咖啡因来刺激大脑之外,有两种科学方法可以提高大脑的唤醒程度。
第一种办法可能最简单也最快速,那就是通过紧迫感来提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让大脑分泌这种物质,比如想象未来的可怕场面,来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一位职业拳击手曾经揭露过他成功的秘诀,说他总是想象自己输了就会被人打死,而这一点就足以让他拼命训练了。
另一种提升表现的办法,针对的不是去甲肾上腺素,而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让人变得警觉,而多巴胺让人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些新鲜的事物来刺激大脑,比如就算只是调节椅子的高度,都可以帮助我们产生全新的感受,从而促进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
接下来,我们再用书中的另一个故事,来介绍如何打破工作中遇到的僵局,帮助自己绕过障碍、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埃米莉。她要为公司主办一个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但这个题目很大,非常不好落实。她想来想去,一直找不到灵感,无法给会议起一个合适的题目。换句话说,她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僵局”。
这时,她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尝试倾听脑海中的其他线索,最终找到了新的灵感。也就是说,她不再集中于思考眼前的难题,而是让自己放松下来,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反而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埃米莉的故事揭示了打破工作僵局的关键:我们需要让大脑平静下来,以便松散的大脑连接得以形成,如此一来,才有可能获得工作中的突破。而这背后的原理,和“洞察”二字息息相关。
洞察,是打破僵局的关键,一旦有了洞察,我们遇到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在研究洞察的过程中,美国西北大学的马克·比曼博士通过研究字谜,发现洞察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大脑右侧颞叶前部的活跃。这一区域负责将不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同时,比曼还发现,快乐的情绪能够增加洞察的可能性,而焦虑则会抑制洞察的产生。
在埃米莉的故事中,她通过放松和转移注意力,最终找到了“未来的商业保障”这一会议名称。这一过程展示了高效洞察“ARIA模型”的应用,其中四个英文字母代表的分别是“觉知”、“反思”、“洞察”和“行动”。通过这一洞察模型,我们可以在工作中更有效地打破僵局,产生新的创意。
此外,想要在工作中找到最佳状态,我们还要具备正念和自我觉察的能力。
在探寻最佳状态和绕过路障的过程中,正念和自我觉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念是指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关注当下的体验,而自我觉察则是指能够实时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
认知神经科专家奥克斯纳的研究表明,自我觉察是高效工作的关键。通过正念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从而避免陷入过度唤醒或唤醒不足的状态。
另外,正念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改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正念练习可以降低压力水平,提升免疫功能,并减少抑郁症的复发率。通过正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从而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状态。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脑科学原理
那么,在了解了前额皮质的特性、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洞察的产生与僵局的打破,以及正念与自我觉察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呢?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发现,调节前额皮质唤醒水平、激发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以及打破僵局产生洞察,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保持专注和动力。同时,正念和自我觉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注意力,从而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游刃有余。
那在具体的做法中,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工作环境来提升多巴胺水平。比如,改变办公桌的布置、尝试新的工作方法或与同事分享项目,都可以激发多巴胺的分泌,从而保持专注和动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设定适度的压力目标来调节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如,为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工作期限,或者在完成任务前想象一下成功的场景,都可以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正念练习来提升自我觉察能力。比如,每天花几分钟时间进行深呼吸练习,或者在工作中定期检查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状态,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压力和焦虑。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放松和转移注意力来打破僵局并产生洞察。比如,在遇到难题时,暂时放下工作,出去散步或与同事聊天,都可以让大脑平静下来,从而产生新的灵感。
未来,随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开发出更多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比如,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时监测大脑的唤醒水平,或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不同的工作环境,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总而言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一定可以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保持最佳状态,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