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中国人对名字的重视度都很高,为了起一个好名字,家长们都会费尽千辛万苦,为的是让名字既能有深深的含义,又能好听、有诗意,不管怎么起名,现代人通常所说的名字,仅仅指的是人的名或姓名,但是古人往往在姓名之外又多了字号,今天就带大家了解有关古人的字号文化。
名:生命初始的重要记号
名,是一个人出生后被赋予的第一个称谓。
在古代,婴儿出生后,父母会根据家族的传统、对孩子的期望等因素为其取名。
《礼记》中有关于“幼名”的记载,孔颖达解释为:“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 这表明在孩子出生三个月时,父母会郑重地为其确定名字,从此这个名字便伴随孩子一生。
古人取名非常讲究,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有的名字是为了纪念特殊的事件或日子,比如汉武帝刘彻,“彻” 有通、达之意,据说是因其出生时景帝梦到赤彘从云中直入崇芳阁,所以取名为“彻”,期望他能够通达顺利。有的名字则寄托了父母对孩子品德、才华的美好期许,像屈原在《离骚》中自述“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意为正直而有法则,“灵均”表示灵善而均调,屈原的名字体现了父亲对他高尚品德的期望。
此外,古人取名还会遵循一定的避讳原则。为了表示对君主、尊长的敬重,在取名时不能使用他们名字中的字。
字:成年之际的礼仪延续
字,又称表字,是古人在成年后取的与本名相关的别名。
《礼记・曲礼上》中记载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也就是说,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交场合中供他人称呼,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在古代社会,字是一种尊称,一般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称呼时会用字。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称诸葛亮为“孔明先生”,关羽称张飞为“翼德”,这种称呼方式既体现了彼此之间的尊重,也显示了深厚的情谊。而在自称时,则通常使用名,表示谦虚。例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亮言”,这里的“亮”就是他的名。
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同义互训,即名与字的意义相近或相同。
例如屈平,字原,“平”和“原”在语义上都有平坦、广平的意思,二者相辅相成;
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 意思相近,都表示光明之意;
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寓意美好。这种关联方式使得名与字在意义上相互呼应,强化了名字所表达的概念。
反义相对,名与字的意义相反。
比如,曾点,字皙。“点”在古文中有小黑点之意,代表着黑暗、不明亮,而“皙”则表示皮肤白皙、明亮,二者意义相反,形成鲜明对比,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张力。
韩愈,字退之,“愈”有超越、胜过之意,而“退之”则有谦虚、退让之意,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一种中庸之道。这种取名方式在对比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古人对事物辩证关系的理解。
连义推想,名与字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关联,通过对名的含义进行推导,可以联想到字的意义。
如关羽,字云长。在古代文化中,“羽”常与飞翔相关联,而在天空中飞翔必然与云相伴,云的形态往往是悠长的,所以“云长”与“羽”之间存在着一种基于想象和逻辑的联系,使得名字富有诗意和意境。
此外,还有一些名与字的关联是通过典故、典籍而来。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名浩,字浩然。“浩然”一词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是一种盛大刚正的精神力量,以此为字,表达了孟浩然对这种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也让名字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号:个性情怀的自由彰显
号,是古人在名、字之外的别称,它不像名和字那样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往往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居住环境等因素自由取定的。
号可以分为自号、谥号、庙号等。
自号是古人自己为自己取的号,最能体现个人的个性与情怀。比如,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青莲”象征着高洁、纯净,这与李白豪放不羁、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性格相契合;宋代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他被贬黄州时,在东坡上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这个号既记录了他的生活经历,也表达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具有评价性质的称号。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如 “文”“武”“景”“惠” 等,像周文王、汉武帝,这些谥号肯定了他们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卓越成就;也有批判性的恶谥,如 “厉”“灵”“炀” 等,周厉王在位时暴虐无道,“厉”这个谥号便是对他的批判;还有表示同情的平谥,如 “哀”“怀”“愍”等。谥号的存在不仅是对逝者一生的总结,也起到了一定的道德约束和激励作用。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庙号的选定也有一定的规则和意义,反映了皇室家族对祖先的尊崇以及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
如今,姓氏通常就是指我们的姓,名字则是姓与名的组合。部分人还会给自己取一个号,不过总体而言,远没有古人那般复杂。但是不变的是,人们在取名时依然注重名字的寓意与美感,现在更是流行从古代的典籍中选字来给孩子取名,期望借名字传达对孩子的祝福和期许,这与古人取名的初衷不谋而合。
◎本文来源:“中华书局三全本”,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