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的历史中,有一个别样的存在,她叫李清照。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李清照偏用自己的诗句,让自己的名字与那些男子相提并论。
她既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
也有“此花不与群花比”的傲气。
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
可是,除此之外,李清照还有一个特别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叛逆”。
01
狂 傲
李清照女士,传世的诗词并不算多,词约50余首,文章尚不足10篇。
传世词章虽然不多,其水平却相当之高,同时,争议也很大。原因在于,李清照此人口气非常之狂妄。
她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文章题目叫《词论》,全文不足800字,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论词的专著。
在这篇小文章中,李清照娓娓道来,将后世被我们奉若神明的诗词大家,挨着埋汰了个遍。
她吐槽的笔触,先从李煜父子开始。众所周知,李氏父子治国能力一般,但他们在诗词界的地位,可谓泰山北斗,堪称“千古词帝”。
李清照说,他们写的东西,句子虽然奇特,但正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绝算不上诗词里的上品。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的诗词,传唱度之高,可能没有哪一个词人可以媲美。李清照却很毒舌地说:柳永的词句俗不可耐。(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一树梨花压海棠”故事的主人公,张先老爷子,平生爱美女、爱享乐,诗词做得不多,却以小令独步天下。他的那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可谓世人皆知。
李清照鄙夷地看了看这个好色的老头,信手评价说:“偶有妙语传世,但诗词支离破碎,算哪门子名家?”。
欧阳修、晏殊、苏东坡,算是“王炸”水准了吧?李清照评价曰:“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
苏轼都得到如此评价了,照李清照的标准,我们对王安石、曾巩的作品,还能有所期待吗?
李清照的意见是,完全不值得读,王、曾二人,“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让王、晏去作词,只会叫人笑掉大牙)
她还嘲讽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贫家美女”,虽然漂亮,却没有富贵态。
从唐初至南北两宋,但凡拿得出手的名家,几乎被李清照给数落遍了。(她倒是没有吐槽辛弃疾,考虑到两人可能是老乡,李清照有可能网开一面)
她曾经放言:“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意思是:在座各位都不行,只有我行。
虽然后世总有人说,李清照未免有点狭隘了。
但人家就是有狂的资本啊!
02
喝酒 、赌博
如果只是叛逆到读读书、写写诗,那就不是才女李清照了。她跟很多伟大的诗人一样,喜欢喝酒。
风流总是和酒分不开,不过大家都以为这是男人的事情。
但李清照不仅喝酒,还经常喝得找不到东南西北。
还是少女时,经常喝到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丈夫不在家,思夫心切,喝酒: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到了老年,漂泊流离,更要喝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赏花时,更不能无酒。
菊花开了,喝酒:“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茶花开了,喝酒:“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梅花开了,喝酒:“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喝酒的理由,只要找,从来都会有的。不仅要喝,还要宿醉不醒: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除了喝酒,李清照还赌博,而且成性。
北宋灭亡后,为了躲避金兵的围攻,李清照跟着宋朝的皇帝、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就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李清照也念念不忘赌的事儿。从逃难的船上一下来,刚刚租了临时的房子安顿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赌具找出来,赌一把再说,这赌瘾还真不小。
她流传后世的文章非常稀少,但关于赌博打马戏的就有三篇。自己在序言中写道: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自南渡来流离迁徙,尽散博具,故罕为之,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
更不忘炫耀吹嘘自己在赌博事业中的贡献: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
03
叛 逆
李清照实在太出名了,连最顽固的学究,也不得不承认:
“虽欲掩其名,不可得耳。”(我也想“封杀”她,怎奈其名气太大,本人做不到啊)
李清照如果看到这句话,应该会回应给对方一个白眼:我就喜欢你们既赶不上我,还恨得牙痒痒的表情。
她真的从来不在乎别人的意见。“叛逆”两个字,是印刻在李清照内心深处的东西。
当“叛逆”与亲情、爱情发生矛盾时,很遗憾,这两种情感,也要为“叛逆”让路。
众所周知,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之间,是真正的爱情的结合。毕竟,李家和赵家,原本就是政见不合的政敌。如果从家庭考虑,他们不应该走到一起。
李清照新婚不久,她的父亲即因与苏轼的关系,被列为“党人”而遭到革职。女儿并没有袖手旁观,她积极向公公寻求帮助,然而,却吃了闭门羹。
坦率地说,公公坐视不理,虽然不近人情,也可以理解。因为,政敌面前没有亲情。叛逆的李清照,却不能理解,她甚至作诗讽刺:
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在恪守妇道的封建王朝,对公公横加指责,这就是一种“叛逆”。
家难,偏偏又逢国破。金兵大肆入侵,北宋王朝一路南奔,最终偏安东南一隅。
李清照只好南下逃亡。大量的金石文物,无法带走,锁在青州10间房子里。不久青州发生兵祸,文物毁于一旦。
经过精挑细选的15车文物则随李清照南下,却在途中遗失大半,叫她心痛不已。
此时的赵明诚因奔母丧,任江宁知府。
一天,属下报告说有人要发动叛乱。赵明诚似乎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也没有做任何准备。倒是属下主动做了必要的安排。
当天晚上果然有人发动兵变,幸亏下属早有防备。叛乱平息后,下属进府衙找赵明诚汇报情况,却发现他早已用一根绳子将自己吊下城墙逃跑了。 李清照南下和赵明诚汇合,一同前往江西。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对古时女子的写照,时代也没有赋予女子忧国忧民的使命。
何况在乱世,身为弱女子,活着已属不易,哪里还会顾及其他。李清照偏偏不,不仅忧国忧民,还让堂堂男儿汗颜。朝廷软弱,不思进取;丈夫同样怯懦,临阵脱逃。
李清照悲愤难当。走到乌江时,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触景生情,心潮激荡,随口吟出《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让站在身后的赵明诚羞愧难当。
加上背井离乡,四处逃难。赵明诚抑郁成疾,不久病死在今天的南京。
从此,李清照独自一人在南方漂泊流离,但依然心系家国:“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的才华,李清照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胆魄骨气,足以让那个时代失色,风流无二。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孤苦无依。49岁时,再嫁张汝舟。
张汝舟是个伪君子,娶李清照,一是为了李清照的姿色,二是为了她的才名。
娶到李清照,总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三是为了李清照的文物古籍。
结婚以后,张汝舟发现李清照的大部分文物古籍已经遗失,剩下的又被李清照视若生命,不肯相让。他立马原形毕露,时常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骄傲了半生的李清照如何能够忍受这般屈辱?她要休夫。
在当时,守寡女子再嫁,已经是伤风败俗;休夫,更是天大的笑话。宋朝律令规定:女子要休夫,无论对错,都要坐牢三年。李清照宁愿坐牢三年,宁愿受世人讥笑,也要摆脱张汝舟。
张汝舟曾经在科举考试中舞弊。李清照就告发他欺君,同时要求解除婚约。结果张汝舟获罪下狱,自己也进了监牢。好在有好友搭救,九天之后,得以重获自由。
再嫁至离异,为时不过百日。在当时的社会风俗中,再嫁继而离异,举止确实惊世骇俗,这种行为方式,恰恰与李清照的个性相一致,是她坚定强大内核的投射。
❖
写最清新的诗,喝最浓烈的酒,撩最暖的汉,撕最渣的男,活最真的自己。
这样的女人多么可爱又可贵。
李清照的一生不平则鸣,慷慨桀骜,她以灿烂的诗词和独特的个性为自己在中国文学史上挣得一席之地。
无论沧海桑田如何转换,都掩盖不了她光芒万丈的才情,如一盏孤灯,高悬在千年历史的天空。
◎本文参考:“唐诗宋词古诗词”,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