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偏安一隅却能维持统治达数百年之久!

稷下学史来明志 2024-03-12 22:35:58

西夏(1038年—1227年)乃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所建之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位于西北故名西夏。历经十帝,共189年。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李氏政权延续346年。

唐末时,李思恭因平乱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其后,党项依附于唐朝、五代诸政权及北宋。五州被北宋夺占后,李继迁离乡创业,990年,被辽封为夏国王。随后,又攻占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西夏。在宋夏及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足鼎立。夏毅宗至崇宗初期,大权落入母族梁氏之手,导致内乱。金朝崛起后,转向金朝称臣。仁宗期内遭遇天灾及任得敬分国之变,然经改革后,至天盛年间出现盛世。蒙古帝国崛起,西夏最终于1227年亡于蒙古。

西夏疆域囊括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多里。外交策略上,虽对辽宋金称臣,但在国内实际独立称帝。前中期与辽、北宋屡次交战,维持三国平衡,后与金并存,末期受蒙古威胁。

从李继迁至李元昊建国期间,党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蜕变。元昊建国标志着奴隶制转变为封建领主制,乾顺之后,步入封建地主制,以农牧业为主。

割据五州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此部族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初,为羌族分支。隋书记载:“党项,三苗之后。”《旧唐书》亦提及:“党项,汉西羌别种。魏、晋后,西羌衰弱,或臣属中国,或栖身山野。自周灭宕(tàn)昌、邓至后,党项始强大。”唐朝时,党项羌与吐谷浑常联合抵抗吐蕃。唐高宗时代,吐谷浑遭吐蕃灭亡,党项羌欲投靠唐朝,被安置松州。此后,党项逐步繁衍,分为多个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仅占据今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唐代宗时,拓跋氏受到吐蕃军队进攻,求助唐玄宗,被迁至庆州。

唐僖宗时,党项族首领李思恭被赐夏州节度使称号,平定黄巢起义有功,后又因收复长安而获赐姓李,封爵“夏国公”。自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人以夏国公身份成为当地藩镇。这部分党项羌部队也被称为“定难军”。唐末,拓跋氏兴起,达到了极盛阶段,名兼四镇,实领夏、绥、银、宥、鄜五州之地。895年,拓跋思恭去世,其弟思谏继任定难军节度使。战争中,定难、保大两军采取观望政策,实力得以保存。

五代十国,无论中原何人执政,李氏(拓跋氏)皆称臣,获得了统治地位和丰厚奖赏。唐朝灭亡前夕,夏州节度使李思谏依附梁王朱全忠,建立后梁政权时,曾拜李思谏为“检校太尉、兼侍中”。908年,思谏去世,李彝昌继任夏州节度使,后梁随即正式任命他。923年,后唐政权建立,夏州节度使李仁福归顺后唐。924年,后唐庄宗封李彝殷为朔方王。同年四月,李彝殷因谋反失败投奔后晋,但后晋仍封其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

943年,夏州党项李氏内部出现动乱,李彝殷弟弟绥州刺史李彝敏等人合谋篡权。事情败露后,彝敏等人投奔后晋,出帝出于团结对抗契丹考虑,仍旧保留了李彝殷的官职。946年,契丹大举入侵后晋,灭掉后晋。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李彝殷成为了后汉的臣民。948年,后汉隐帝继位后,赐李彝殷“夏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同平章事李彝殷,并加兼待中”。后半年,李彝殷因后汉平定李守贞等叛乱有功,请求将静州(治所今陕西米脂)纳入定难军领地,得到朝廷批准,夏州节度由四州增至五州。

950年后汉宣帝郭威夺皇权,翌年正月遂诞生后周。原后汉河东节度使刘旻(刘知远弟)在契丹支持下,于晋阳称帝,建北汉。后周延续后汉对夏州割据势力的笼络政策,新皇即位便封李彝殷为“陇西郡王”。李彝殷既接受后周封号及臣服,又私下向北汉上表。954年正月,后周再加封李彝殷为“西平王”。

太祖建业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篡位,自立为帝,号宋太祖。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得知此消息,立即派使者送上贺表,避太祖父弘殷名讳,改名为彝兴,表达了归顺之意。967年9月,李彝兴去世,其子李光睿接任。太宗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李光睿避太宗名讳改名克睿,因其协助讨伐北汉有功,太宗封其为检校太尉。978年五月,李克睿病逝,其子李继筠继承。

980年十月,李继筠离世,因其子年幼而没有继承权,当地官府决定由其弟李继捧替代。然而,李继捧上台后,局势发生了变化。当时,夏州李氏家族因为继承问题内部争斗不断,银州刺史李克远与其弟克顺等人率兵入侵夏州,结果被李继捧杀害。982年三月,李继捧之父、绥州刺史李克文向宋廷写信,要求他返回朝廷,防止纷争。太宗即刻派遣使者下令让李克文掌管夏州,尹宪任同知州事。李继捧同年五月被迫带领全家迁往京城,将夏州节度使所属的“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献给宋朝,并居住在那里。然而,李继捧的族弟、银州蕃落使李继迁不肯赴京,声称去为乳母奔丧,带领几十个人,逃到了夏州东北的地斤泽(今内蒙古巴彦淖尔)聚集武装力量,对宋朝边界进行侵扰。

985年二月,李继迁听从张浦建议,诈降曹光实,约定在葭芦川受降,设伏将其击败。至受降之日,李继迁亲迎,引诱曹光实进入设伏场,将其生擒,并全歼其随从,一举占领银州。 李继迁占领银州后,部下推举他为定难节度西平王,李继迁决定继续进攻,占领了会州和三族砦。四月,李继迁与宋王·闻率领的援军在浊轮川相遇,李继迁军队遭受重创,伤亡五千余人,众多将领、亲属阵亡或者投降,或是被迫叛变。 李继迁残部无法回到银州,只好投靠夏州党项部落。再次陷入困境后,李继迁与辽达成联盟,希望能够借助契丹耶律氏的力量对抗宋朝,以此来实现复国大计。986年二月,辽圣宗耶律隆绪授予李继迁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李继迁还向辽国提出联姻请求,辽国则将宗室耶律襄的女儿嫁予他做义成公主。夏辽联盟顺利达成。

987年二月,李继迁攻打夏州,在王庭镇打败宋军,接着围攻州城。并配合辽军,不断袭击宋西北边境。宋因多次用兵失败,怀疑李继捧知晓朝中机密,将他贬为崇信军节度使;后来又改为陕西路威德军节度使。988年五月,采纳宰相赵普的“以夷制夷”策略,重新任命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及银、夏、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赐名为赵保忠,回乡驻守夏州,并令其招降李继迁。李继捧回到夏州,开始与李继迁通商,他则借助李继捧与宋朝廷进行谈判。990年十月,李继迁攻占夏州,向辽国报捷,辽与宋在徐河交战失利。

996年,李继迁截获宋军粮食四十万,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震怒,调集五路兵马攻夏,皆失败。太宗驾崩后,真宗继位,妥协地将夏、绥、银、宥(靖边)、静(米脂)等地给予李继迁,实际上默认了西夏的独立。1002年,李继迁率领部族攻占宋重要城池灵州,更名为西平府;之后进攻西北重镇凉州,切断宋与西域的贸易通道,阻绝西域向宋朝进贡,并禁止向宋出售马匹,对宋国防军力构成严重威胁。在与吐蕃的联盟中,李继迁竟遭暗算,被强弩射伤,伤重不治,享年仅42岁。

兴庆立国

李德明登基后,全力进军河西走廊,南覆吐蕃,西征回鹘,扩大了党项羌族的居住地。尽管西平府易守难攻,李德明日思夜想后,还是决定迁都怀远。1020年,他派遣重臣贺承珍领人为北渡黄河筑城,建筑宫殿宗庙,定此为西夏的都城——兴州。对外,仍向宋、辽俯首称臣;对内,则更显帝王气概。同时,伺机向西扩张,数年间,强占了吐蕃、回鹘,以及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诸地。其领土直达玉门关与河西走廊全境。

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着手筹备独立。他首先抛弃李姓,改姓为嵬名氏,次年以避父名之故,将宋明道年号改为显道,以西夏纪年,实行制度改革,建宫殿、文武堂,定制官民衣冠,筑军制,命军名,创西夏文,发布秃发令,同时出兵占领吐蕃的瓜州、沙州、肃州三地。因此,元昊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凉、瓜、沙、肃12州之地,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局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夏。然而,北宋并不承认李元昊的地位,宣布“削夺赐姓官爵”,并禁止贸易往来。元昊派出间谍回报宋军情报,引诱宋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附夏。于是,西夏同北宋关系彻底破裂。

和战北宋

李元昊称帝后,激怒宋廷,两国关系彻底破裂。此后数年,李元昊先后发动四大战役,消灭宋军西北精锐万余人。1044年,他在河曲之战中大败辽兴宗。这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

战胜宋辽后,李元昊沉溺美酒佳人,独断专行,导致西夏政坛日渐混乱,人心背离。与没藏氏私通,生下谅祚。又废正妻野利氏,立与太子宁令哥定亲的没移氏为皇后。没藏讹庞鼓动宁令哥起兵。1048年,宁令哥弑父,旋被处死。没藏讹庞立谅祚为帝,夏毅宗诞生。

西夏国力大损。夏毅宗与夏惠宗时,西夏内部为稳固统治,对外常与宋辽交战谈判。辽兴宗再攻西夏,包围兴庆府,西夏向辽称臣。1056年,李守贵因争宠杀死没藏后。事后亦被处死。没藏讹庞将女嫁予毅宗,以国舅及国丈之名独揽朝政。

年长后,毅宗对没藏讹庞日益不满,引入梁氏为枕边人,卷入谋反风波。1061年四月,梁氏告发,李谅祚斩讹庞一家,虐杀妻没藏氏,结束没藏氏专权。亲政后,李谅祚立梁氏为后,重用梁乙埋与景询等人。他推崇汉学、科技,废除蕃礼,采用汉制,并于1063年改姓为李。对外,与宋重新划界,恢复贸易,与吐蕃交战,占据河湟与青海,于拱化元年降服西域城吐蕃首领禹藏花麻。1067年,李谅祚诱杀宋将。十二月,毅宗去世,年仅7岁的长子李秉常即位,成夏惠宗。惠宗即位后,西夏政局不稳,宋神宗趁机伐夏,损兵折将,经济大伤。

女真崛起后,西夏夺得宋朝定边军,并向金朝称臣。金皇将占领的西夏故地乐州、积石州等河外诸州赐给乾顺,西夏领土扩展至巅峰。蒙古崛起后,视西夏为心腹大患,频繁袭扰,试兵练马。

母党专权

夏惠宗年幼力弱,政权掌握在母亲梁太后手中,形成了以梁太后和梁乙埋为首的母党专权局面。母党壮大势力,推崇番礼,重用都罗尾与罔萌讹,打击反对派势力,如夏景宗的弟弟嵬名浪遇。1080年,夏惠宗在皇族嵬名氏的帮助下始执政权。然而,夏惠宗热爱汉法,令太监李清策建议将河南地区割让给北宋,借此削弱外戚力量。然而机密走漏,梁太后谋害李清策,幽禁夏惠宗。此事引发皇党、仁多族士兵暴动,甚至连吐蕃禹藏花麻都请求北宋出兵讨伐。

而此时北宋正在进行王安石变法,国力日盛,1071年王韶用熙河之战侵占熙河路,对西夏右厢区域构成威胁。1081年,北宋朝廷采纳种谔建议,趁西夏内乱出兵五路,进攻兴庆府。梁太后采取坚守城池、袭扰军粮的策略挫败宋军,宋军只能夺取兰州。翌年宋军采用围困策略,派徐禧建造永乐城,进一步压迫西夏在横山的军事地位。梁太后趁其新建之际率军围攻,攻破该城,宋代惨败,谓之“永乐城之战”。

尽管西夏成功打败北宋多次进犯,但贸易中断导致经济衰退,战争持续消耗使得国民怨声载道。1083年,梁太后和梁乙埋让夏惠宗复辟,意图缓解矛盾,但实际权力仍未回到惠宗手中。梁乙埋去世后,政权顺利过渡到他的儿子梁乞逋手中。不久,夏惠宗因失望而离世,年仅三岁的李乾顺成功即位,成为夏崇宗。

内忧外患

漠北的克烈部与西夏交好密切,然而后续在铁木真的带领下,征服了不少部落。1203 年克烈部被纳入蒙古统治,其主将王汗的儿子桑昆转向西夏。两年后,铁木真率军进攻西夏,夺取边境城市后离去。西夏桓宗以为抵御外敌有功,将兴庆府更名为中兴府,但实则反倒受蒙威胁。

1206年,铁木真创建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后尊为元太祖。为了消灭敌国金朝,西夏遂成为目标之一。次年,夏襄宗即位不久,成吉思汗攻破西夏要塞斡罗孩城,虽被夏军抵挡,但却导致河西地区暴露于蒙古威胁之下。蒙古三征西夏,自河西侵入,拿下黑水城,围攻斡罗孩关口。夏襄宗派子李承祯抗击未果,夏将高逸被捕身亡。蒙军攻陷斡罗孩城,直指中兴府防御克夷门。夏将嵬名令公虽率军伏击,终被挫败。中兴府成为孤岛,夏襄宗派使者向金朝求援,然金帝拒之,还把邻国遭攻看作趣事。最后,夏襄宗献女求和,贡献物资,附蒙征金。

夏襄宗附蒙征金后,对金开展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两国损失惨重。国内经济凋敝,军队衰微,政治腐败。夏襄宗纵情酒色,不理朝政。1211年齐王李遵顼发动政变,废夏襄宗,自立为帝,即夏神宗,又称状元皇帝。夏神宗决意附蒙抗金,金宣宗多次反击。国内民变频发。1216年,因西夏拒绝成吉思汗西征,次年,成吉思汗攻击西夏。夏神宗以太子李德旺守中兴府,本人逃往西京灵州。最后,李德旺派使与蒙古议和。

1223年,夏神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传位于太子李德旺,即夏献宗。此时夏廷已预见蒙古将亡西夏,夏献宗决定联金抗蒙,趁成吉思汗西征时联合漠北诸部落抗蒙,保西夏北疆。时任汉地蒙将孛鲁察觉夏意图,于1224年从东面攻入西夏,攻占银州,夏将塔海被俘。次年,成吉思汗胜利归来,同期攻打沙洲。最后夏献宗接受蒙古条件投降,蒙古撤兵。

蒙古灭夏

1226年,成吉思汗以西夏未履约为借口,东西两路夹击西夏,此即蒙古灭西夏之战。成吉思汗率主力攻破黑水城,再绕过贺兰山,击败夏将阿沙敢不,最后进驻浑垂山(甘肃酒泉北)。西路军由阿答赤率领,忽都铁穆儿、西夏降将昔里铃部、察罕等人借道西州回鹘,攻陷沙州、肃州与甘州。然而在围攻甘州时,守将和典也怯律顽强抵抗,最后由成吉思汗亲自攻陷,并迫使凉州守将斡扎篑投降。至此,河西走廊全线失守。西夏献宗忧愤而亡,其侄南平王李睍继位,即夏末帝。

同年八月,成吉思汗率军穿过沙陀,攻占应理(宁夏中卫)。随后分兵占领夏州,主力围困灵州。夏末帝派嵬名令公率军救援,双方在冻结的黄河激战。嵬名令公与守将废太子李德任会师,终因城陷被杀。蒙军包围中兴府,又派军南下攻陷积石州(青海循化)、西宁(青海西宁)等西夏领土,驻于夏六盘山。西夏仅剩中兴府,1227年夏末帝坚守半年后投降蒙古,西夏就此灭亡。此时,成吉思汗已病逝六盘山,秘不发丧,以防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蒙军攻占中兴府后大肆屠杀,宫殿、陵园成为废墟,最后经察罕劝阻才停手,然而城里已经没剩多少人口。

蒙古大军还在西夏王陵周围挖掘三尺,毁灭殆尽。自明朝起,历代对此无计可施,未能在此处获得多少具有价值的物品。蒙古将军察罕努力保护银川免遭屠戮,入城安抚军民,使他们得以保全,西夏由此终结。

0 阅读:55

稷下学史来明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