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邓小平是怎样巧妙地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许诺言真 2024-12-23 18:26:08

邓小平在建国初期是我国的最高领导人之一。1975年的时候,他全面主持中央党政的日常工作。那时候啊,为了让大家都不再盯着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而是把心思放到经济建设上,他很巧妙地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指导思想给否定了。

【用四个现代化巧妙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地位】

197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后,全国各方面工作有了明显起色。可那时周恩来已重病缠身,这种情况下邓小平站了出来,帮着毛泽东治理国家。

1975年1月,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1月8日,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工作,再后来又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在当时那种政治状况下,又有毛泽东的支持,邓小平打算借助四个现代化来巧妙地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又重新提到了到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份报告实际上是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

从这里就能看出周总理和邓小平的用心良苦啊。

在这份报告里,四个现代化被着重强调了好多回。重新提及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其实体现了他的想法,就是在不直接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状况下,强调四个现代化,把它定为全党工作的“大局”,很巧妙地让四个现代化替代“以阶级斗争为纲”。

随后,在3月5日召开的全国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上,邓小平再次提出: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都要多强调。

全党全国都得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努力奋斗,这就是大事儿,这个被着重强调的大事儿就是四个现代化。

那啥是“四个现代化”呢?“四个现代化”就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的历史能追溯到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那次会上首次明确提出要完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四个现代化”乍一听特别宏大,不过以前常说的一句顺口溜能把农民心里的四个现代化大概模样给表现出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四个现代化要是实现了,那就意味着生活条件能变好,能过上现代化的好生活。

【以三项指示为纲,以经济建设为重点】

四个现代化只是邓小平巧妙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开始,没过多久,邓小平提出以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为纲,又一次强调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1975年2月的时候,邓小平想要提高经济建设的效率,打算对铁路运输、钢铁生产这些行业进行整顿。

5月8日到29日,国务院在北京开了个钢铁工业座谈会。有17个省、市、自治区,11个大钢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参加了这个会。

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仔细解读了毛泽东的三项指示,还着重指出这三项指示会是中共中央接下来一段时间各项工作的纲领,从这以后,“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成为历史了。

邓小平多次特别强调这三项指示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他觉得国内虽然有很多事要做,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相当重要。

“三项指示为纲”里的这些内容,都是毛泽东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出的讲话和决定。虽然邓小平把这三项指示都提到了“纲”的高度,不过各项指示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

对于理论问题的指示,主要是为了缓解“三项指示为纲”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之间本质上的冲突,邓小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这个指示的解释进行了新的阐释。

在邓小平主持起草的《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里,能明显发现很少提及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其中有个值得一说的,就是三项指示里的“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个指示主要是为了改变国民经济长时间停滞不前的状况。

1974年的时候,工农业总产值计划要增长7.1%,可实际上只增长了1.4%,仅仅完成计划的19.7%。国家的财政收入呢,比上一年还少了96亿6千万元,财政上出现了37亿7千万元的赤字。所以啊,改变落后的国民经济那是必须要做的事儿了。

要让经济复苏,就得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占主导地位,国民经济就没法好转、持续发展。

所以,虽说“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在三项指示里排在最后,但这却是邓小平重新复出后一直不懈努力奋斗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项指示为纲”的提出,还有《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对它的全面阐述,都是为了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要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成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这就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坚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做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方面的准备。

邓小平做的这些事,让大家深深明白,要是光搞阶级斗争,不重视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没法过上好日子。

【打开新局面,发展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从那以后,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讲话里明确说,得横下心来,只要不爆发大规模战争,就得一直推动经济发展和建设。

“三项指示为纲”促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进行整顿,全面整顿收获满满,全国各族人民都实实在在看到了转变,风气也变好了,这在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把“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三项指示为纲”这两种不同政策下的国力、人民生活进行对比,人们就特别能感觉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国民经济是多么重要、多么紧迫的事儿了。

1976年,“我们要搞四个现代化的中国,不要乱糟糟的中国”,还有“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到底,等到遗愿化作宏图那一天,一同祭告总理”这样悲壮的话语,成了亿万群众共同喊出的时代最强音。

如果邓小平不采取以上举措唤起全国人民的觉醒、信任和支持,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就很难快速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个科学结论也不能很快被提出,更不会得到全国人民的理解和响应。

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后回国。在东北的各个城市,还有天津、河北唐山这些地方,他发表了很有名的“北方谈话”。

邓小平觉得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存在这样的社会状况:生产力不怎么先进,老百姓生活穷困。这样的状况,是体现不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就理性地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样一来,中国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上了新道路。

后来,邓小平很明确地讲:“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样的战略布局,十年前我们就这么提过了,十三大就是用这种说法把它总结起来的。这个战略布局我们必须一直坚持,永远都不能改。”

从1978年到1988年这十年里,中国经济建设成果显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就此开启了。

打那以后,以邓小平这些人为核心的党中央,瞅着以前管理体制权力太集中的毛病,中共中央搞起了经济体制改革,给中国经济添了新活力,整个社会都有了新变化。

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和世界的接触也多了起来。邓小平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看得很准,一直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他全心全意地想让中国快点提升国力,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了,享年九十三岁。他是因为呼吸功能衰竭,抢救也没救过来。邓小平生前就要求,自己去世后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也不设灵堂,把遗体拿来解剖,角膜留下来供医学研究,骨灰撒到大海里去。

邓小平逝世的讣告一发出,全世界都悲痛不已。电台和电视不断地播报哀讯,几百个城市都一直在播放哀乐。

在北京的五棵松路口,人群高高低低的,熙熙攘攘的。市民们自发来给他送行,他们得知灵车会从这儿经过,就在那儿等着呢。

人群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轻的学生,还有特意从天津赶来的农民,他们都站在这儿为邓小平同志送行。

24日上午9点34分,拉着灵柩的面包车披着黑纱从医院开出来,在警车护送下慢慢往西走,灵车经过的地方哭声一片。

你所描述的内容存在严重错误信息。邓小平的骨灰撒入大海。我们应尊重事实,坚决抵制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

秘书依照他的遗嘱,打算把他留下的衣物都烧掉的时候,在遗物里发现了一件有破洞的内衣,跟着的工作人员忍不住落泪:“这么了不起的一个人,居然穿着破衣服。谁能信呢?”但邓小平就是这样的人,他很伟大,却又像普通百姓一样。

《邓小平巧妙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出自《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第10期。

2.《剖析1975年邓小平提出“三项指示为纲”的意图与实质》;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8,(05)

读秀网有傅红冬写的《嬗变与超越》(2020年),里面有《终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这部分内容。

4.《邓小平之死&凌志军》,资料来源于读秀网;也来源于阿昌主编的《悦读2》(2003年)。

8 阅读: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