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八六年春天去昆明,知道的美食只有“过桥米线”。另一个是,在昆明学会了吃凉拌茴香,那时候,扬州人根本没见过这玩意儿。尝新鲜的心理,让我勇敢地伸出了筷子。和我同行的人,都说没法下咽,我却吃的津津有味。对没吃过的食材,一定要尝尝。
如今的昆明,美食不枚胜举。其中有一种独特的美味,据说去昆明的人必须吃一次。吃了便难以忘怀。是什么美味,能有此殊荣?很简单,就是菌菇汤。
菌菇汤,是一类食物的统称。不同的菌类组合,会提供不一样的鲜美。扬州的饭店,并不少见。不过,云南地处高原地区,平均温度保持在二十度左右,最是适合适菌子生长。外地人到昆明,吃一次菌菇火锅,既能满足味蕾的需求,还有了一个谈资。很美。
在众多菌菇中,有一种菌菇名叫“见手青”,是菌菇家族中的大“明星”之一。早就听说过“见手青”的大名,却始终没机会见一次,遑论去吃它。
说起来,见手青是种令人又爱又怕的菌子。“见手青”这名字,很有点武侠高手的风范。我看到这名字,联想到的是“见血封喉”。其实,见手青属于牛肝菌的一种。据说牛肝菌受伤后,颜色会变化为靛蓝色,故名。原来,是受伤后的自我保护啊。
资料介绍,牛肝菌受伤后,不但会变成靛蓝色,还会变成粉红色、黄色等不同颜色。名字便有了“粉见手”、“红见手”、“黄见手”、“黑见手”和“紫见手”等,顾名思义。但是,基本上这些都被统称为“见手青”。
大部分见手青,无毒可食用,味道鲜美。但是,也有少数品种含有毒素。见手青中毒后,轻者腹泻眩晕,重则出现幻觉、昏睡不醒等症状,必须到医院就医解毒。这样的美食,不由想到“拼死吃河豚”这句俗话。
走进昆明的餐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有客人点了有见手青制成的菌菇美味,店家都会留样备查。这看似繁琐的程序,蕴含了严格制度执行和对食客生命安全的负责。更有意思的是,食客在品尝这美味之前,必须和店家签署一份所谓的“生死状”。听起来很夸张吧,其实从侧面说明,见手青的神秘与确实存在的危险。
点好餐坐定,耐心等待。环顾左右,几乎每一桌在吃和在等的客人面前,都有一张“生死状”。记得看了“舌尖上的滋味”的后,还看了几次对总导演陈晓卿的采访,发现这位陈先生对于吃,真是用心良苦。不,应该是不辞辛苦。有机会品尝什么怪诞、生涩、未知的美食时,陈先生会很激动很期待,哪怕找寻到犄角旮旯,哪怕飞越千山万水!
人生不就是这样?能有一种喜欢、值得去期待的爱好,活着的遗憾,会少了很多。有人问过一位有道高僧,既不抽烟又不喝酒,还没有近过女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老和尚是怎么回答的?我想不起来了。或许便是“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之类?凡人没有这境界。
终于,那个神秘的见手青,摆到了面前。瞬间,所有的思想、所有天马行空的想法,都被抛诸脑后。至于“见手青”有可能吃下去会中毒的担忧,早滚到爪哇国寻不见踪影了。伸出筷子夹一片入口,果然不同凡响。再用勺子舀点汤尝尝。呵呵,最是美食慰人心啊。汤汁浓郁,菌菇鲜嫩,每一口都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
众多食客和我一样,专心致志地品尝美食,用全部的身心。这样的吃,真的是为了吃一顿?感觉更是为了寻找一份休闲与宁静。远离内心的喧嚣与浮躁,沉浸在与平时生活不一样的美景与美食之中,心灵,便得到了片刻的休憩与放空。
或许,这便是生活应有的样子吧。习惯于某种规律和节奏多年,偶尔的改变会充满刺激。吃一份见手青所经历的种种,颇有些对未知与风险挑战的豪气。且吹了再说。
在人生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无可选择,只能勇敢向前向前。为什么?因为不管道路有多崎岖,总归会有美好与满足被遇见。来到遥远的云南,品尝一次见手青菌菇,明知有可能的风险,却依然无法抗拒它的诱惑。
离开云南回家了。那一碗菌菇汤,成了一段记忆中美好的保留。它证明,人虽老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能力,好像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