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79)敌后晋察冀(1)

子名历史回忆录 2024-08-10 12:54:33

1937年10月下旬的一天,地处山西东北部的五台城已属深秋,一阵小风吹来,路上的行人不禁瑟瑟发抖,道路两旁树枝上的树叶,也开始随风飘零,显得愈发萧瑟。

此刻,距离五台城不远的第115师师部的一个办公室内,师长林彪骑坐在一张椅子上,仿若无人地凝注着墙上的一幅军事地图。

旁边的副师长聂荣臻已经习以为常了,他明白,林彪对“繁琐的家务事”一般都不太感兴趣。

回头看了林彪一眼以后,聂荣臻就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说:

“你来分好,你公平。哪些人走,哪些人留下来,你有决定权,我不争一个人。”

因为刚刚接到命令,第115师的干部,要“分家”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党中央于8月在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洛川会议旧址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会议分析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明确提出我军的作战方针,基本的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会议还决定,要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国共抗战开始后,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国民党主力部队节节败退。随着华北地区抗日战局急转直下,9月24日,毛泽东发电说:

“山西地方党目前应以全力布置恒山、五台、管涔三大山脉之游击战争,而重点于五台山脉。该处应设置军政委员会一类的领导机关,应选择能独立领导党政军各方面之干部开辟工作。”

毛泽东在电文中,提到在五台山脉建立根据地,这个工作将由哪支部队负责实施呢?当然是第115师。

第115师全称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由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及红军第七十四师合编的。

所辖第343旅、第344旅分别由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改编组成。红一方面军机关和红军第74师分别改编为第115师机关和师直属队,由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

第115师挺进华北时,战场上的国民党一些军队正节节败退,张家口、大同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侵入晋北的日军继续南进。

9月25日,第115师军首战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1000多人,这是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大大激励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气。

国民党记者摆拍的平型关战斗指挥部,左一是115师师长林彪,左三是副师长聂荣臻。

这张照片中,左边第二位,拿着电话机正在打电话的是王秉璋,原任红一军团作战科科长,后改任第115师作战科科长。

平型关战役展开时,王秉璋正以“八路军运输司令”的头衔,到侯马车站跟阎锡山联系铁路运输事宜。

当时,日军疯狂进犯,阎锡山感到形势严峻,急切希望八路军上前线。因此,整个交涉过程比较顺利。

第115师全师1.55万人,从侯马车站登车,沿同蒲铁路北上,经太原到原平下车,第344旅旅长徐海东与王秉璋同乘最后一列火车,在五台县下车后,住了一宿。

第二天,下了一场大雨,山洪挡住了去路。因为徐海东和王秉璋都不知道平型关战役的计划,于是决定再留宿一夜。这样一来,两人就错过了9月25日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

9月26日,王秉璋到达平型关,没有参加9月25日的战斗。那么,为什么在这张历史照片上,有他的身影呢?

是这样的,王秉璋赶到师部后,向林彪、聂荣臻报到,并简要汇报了与阎锡山方面代表交涉车运的经过。这时,因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胜仗,国民党的《扫荡报》记者带着电影摄影机来到第115师要拍新闻纪录片。

林彪对《扫荡报》没好印象,说那是国民党复兴社办的报,不准备接待。聂荣臻说道:“现在搞统战与过去不一样了,宣传我们打胜仗是好事嘛!”

林彪默认后,聂荣臻立刻吩咐王秉璋:“你王秉璋与国民党交涉过车运,跟国民党打过交道,有经验,就派你去接待那几位记者。”

接着,他向参谋长周昆和几位司令部参谋了解了平型关战斗的情况后,就带着记者到现场去拍摄战斗场景,但因大战已经结束,他们兴趣不大。

记者要求林彪、聂荣臻等人到战斗时的师指挥所位置,按当时的情景像演电影一样让他们拍摄。

既然已经同意,林彪、聂荣臻也只好按记者的要求来到现场,司令部的一些干部当时都很年轻,对拍电影感到挺稀奇,都赶来凑热闹。记者在拍电影的同时,还拍了许多照片。

那时候,照相的机会并不多,王秉璋身为第115师作战科科长,也趁此机会照了几张。当时,谁都没有想过,这些照片会有历史意义。

回到师部,王秉璋要求记者将照片冲洗出来。当晚,记者就冲出了一套照片交给王秉璋。记者走后,王秉璋将20多张照片分发给了片中人。

事实的真相很简单,但后面的过程却不简单。拍的电影没有公开放映过,原因是国民党当局不允许公开宣传八路军。那套照片在战争年代大部分丢失了,只有几张保存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党史军史有关方面征集史料,王秉璋手上的这几张照片就被当成真实的战斗场景,公开发表出来。

平型关大捷之后,第115师从平型关开始向五台方向转移,山西五台城边的河东村,随之成为了第115师师部的所在地。

这时,毛泽东从延安发电指出:

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一切工作,例如民运、统一战线等,应环绕于游击战争。华北正规战如失败,我们不负责任。但游击战争如失败,我们需负严重的责任。

此刻,国民党正面战场惨败连连,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国民党惨败可能会带来的问题。

10月20日,毛泽东又致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人指出:

敌占太原后,战局将起极大极快之变化,第115师等部及八路军总部有被敌隔断的危险。因此,拟作以下部署:留第115师独立团在恒山、五台山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第115师主力转移到汾河以西吕梁山脉;总部应转移至孝义、灵石地区。

根据这个指示,八路军总部当即决定,聂荣臻留守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受命以后,聂荣臻想了很多,他明白,自己的任务很重。首先在兵力上,自己只有师独立团、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再加上各地方工作团,满打满算也只不过3000人。

兵力不多,要负责的地盘却不小,在晋、察、冀三省交界这片广阔的地区,我军不仅要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还需要和一些地方武装周旋,手底下没有一些过硬的干部可不行啊!

抗战时期,聂荣臻(左二)在山西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按照中央部署,第115师“分家”时,主力部队将随林彪转移,毫无疑问。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第115师的干部将如何分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有了这次林彪、聂荣臻等人参加的这次“分家”会议。

看到林彪继续凝视地图,聂荣臻提出让自己主持这次“分家”,罗荣桓也不再客气。

至于如何分,罗荣桓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林彪带走的是主力部队,分到的干部自然多;

相对而言,聂荣臻分到的干部也就要少一些。不过,接下来的任务非常艰巨,所以,分得的干部虽然少,一定要很得力才行。

按照这个思路,像搞后勤工作的查国桢,搞卫生工作的叶青山被留了下来;政治部留下了潘自力、余光文;司令部留下了刘彬、黄鹏、刘显宜、路遐、李廷赞等。

不仅如此,罗荣桓还留下了师随营学校。当时,师教导大队队长孙毅,自告奋勇要求留下来办学,为部队培养管理干部。看到留下的干部虽然少,但个个得力,聂荣臻非常满意。

第115师“分家”的时候,八路军总部还没走,聂荣臻就到总部去了一趟,副参谋长左权把唐延杰推荐给聂荣臻当参谋长,他欣然答应。

其实,对于这个唐延杰,聂荣臻早就认识。他原来是安源煤矿的工人,北伐军打进武昌之后,他拿着湖南省委书记夏曦的信,来找聂荣臻分配工作,聂荣臻就介绍他到叶挺的独立团当兵。

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唐延杰在红28军当参谋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他在总部任作战处长,以后又任副官长。

参谋长的人选确定后,聂荣臻又提出缺政治部主任,任弼时、邓小平告诉他,可以考虑把舒同调去担任此职。

舒同现在是总政治部秘书长,字写得很好,曾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书法家”,当时,他正率工作团在五台、定襄一带开展工作。就这样,政治部主任人选确定。

有了这些干部加入之后,聂荣臻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

师独立团、骑兵营,师教导队的两个队。还有总部特务团的一个营部带两个连,以及团部的政治处、供给处。

此外,还包括第343旅派往平山、井陉、平定地区的工作团,第120师第359旅派往平山、盂县地区的工作团,第685团的一个连和孙毅带的随营学校,随营学校底下还有些干部。

把这些“家底”全部加在一起,总共约3000人,这就是日后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全部基础。

虽然留下来的人数很少,但聂荣臻并没有忧虑,因为,他十分明白留下来的部队和干部都是红军时期的骨干,有了他们,自己的队伍一定会一步步壮大起来。

第115师完成“分家”以后,林彪即率师主力南下汾河流域和晋南,聂荣臻和留下的部队隔绝在敌后,按照中央的指示,开始部署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八路军挺进敌后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年,北方的冷空气来的格外早,刚刚进入深秋时节,五台山区时而细雨霏霏,时而大雪纷飞。转眼间,山上山下,花草枯萎,树木凋零。

不过,天气的骤然转变,并没有影响聂荣臻等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激情。

这一天,聂荣臻和留在五台地区的几个干部又聚在一起,讨论根据地的开辟问题。

聂荣臻说:

“要创建根据地,必须首先发展武装。没有武装,一切都谈不上。现在我们只有用滚雪球的办法来发展。你们看这3000多人滚雪球怎么个滚法?”

旁边的舒同说:

“9月间,我带工作团在五台、定襄一带做发动群众的工作,王逸群、洪水、罗亦经等在繁峙一带发动群众,看到这里的老百姓抗战热情很高,牺盟会做了很多工作,有些地方还有党的基层组织,只要有支主力部队做骨干,就可以开展游击战争。”

此前,舒同带领工作团来到定襄,发动群众,由于红军刚刚改编为八路军,群众还不太了解。当时,八路军战士穿的军服与国民党军队又十分相似,大家误认为他们是军纪败坏、欺压百姓的国民党军队,自然无人自愿报名参军。

舒同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让老百姓把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区别开来,舒同开动脑筋,最后终于想出了几个办法:

一是无论晴天阴天,总是把写有“八路军”3个大字的大草帽背在身后;

二是积极宣传八路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是严格执行八路军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

四是从臂章入手,一有合适机会,就指着左臂上的八路军臂章告知老百姓:“我们是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救国救民的队伍。”

山西定襄、五台等县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活动,加上红军东征、平型关大捷等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有了这些有利条件之后,工作团在定襄中学对面召开群众大会,由舒同登台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舒同的江西口音太重,群众听不清,和舒同一同参加招兵的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王宗槐,就在一旁给舒同当翻译,还告诉大家:

“都说八路军是土包子,这是不对的,里头能人多着呢。就说舒同秘书长吧,不光才学渊博,字也写得好,在南方时老财们出钱买他的字还买不到呐!”

台下的青年学生们一听,立刻围上去向舒同求字,舒同当场书写了不少抗日救国的标语,别具一格的字体博得大家的称赞。

不少学生拿着舒同书写的标语如获至宝,纷纷报名参加八路军。

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000多名定襄青年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后来,由这些年轻人组成的新队伍,被称作“定襄团”,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第6团。

听完舒同的话后,聂荣臻想了一会说:

“赵尔陆同志不是也率领总部特务团直属队和部分部队留下了吗?就让他在那里开辟冀晋边界地区的工作。”

接着,他又说:

“杨成武同志的独立团,已经在北部地区收复了广灵、灵丘、浑源、蔚县、易县等地,可以作为一坨坨。

罗荣桓同志还告诉我,他在阜平等地活动时,成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由王平同志任主任,这里已经有了初步基础,同样可以成为一坨坨。我们可以把这三大块先定下来,开展工作。”

听了聂荣臻的话,大家都变得兴奋起来。他继续说道:

“听左权同志说,总部已派周建屏、刘道生同志率领一支小部队,到平山、寿阳一线平汉路和正太路交界地区活动,工作很有起色,将来也可能成为一坨坨。我们滚雪球就先这样滚吧!”

在聂荣臻等人为增加干部问题绞尽脑汁的时候,党中央自然也明白聂荣臻等人的难处,很快北方局派出李葆华、刘秀峰等人组成晋察冀临时省委,配合八路军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发动群众。

人员不足的问题逐渐有了眉目,但是,物资短缺问题依然还没有解决。

当时,山西的局面一片混乱,各县的政权机构,实际上都已瓦解。晋东北地区,除五台、盂县两个县政府,分别在宋劭文和胡仁奎领导之下,仍能执行一些政务外,其他各县政府的人员,都已逃散一空。而且,逃走时,他们还把粮食等物品全都带走。

曾经,聂荣臻等人路过市镇,市镇是萧条的,走进县城,县城是空荡荡的。城镇上留下的,多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许多县城都笼罩着死沉沉的气氛,呈现出兵燹之后的荒凉景象。

当时已经是深秋,五台山已经开始飘雪花,留下来创建根据地的干部大都没有棉衣,脚上甚至还穿着草鞋。吃饭也是个大难题,常常是顾得了今天,顾不得明天。

为了解决根据地物资紧缺问题,宋劭文被请来参加问题讨论。他是山西太原人,早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担任五台县县长,所以对山西的情况比较了解。

宋劭文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开讨论会的时候,负责后勤保障的干部对宋劭文说:

“现在,五台山地区简直已是严冬季节,但我们的战士还穿着单衣、草鞋,吃饭也更是个大问题!以前,在在中央苏区,这些事情都是依靠各级苏维埃发动群众解决的。现在你们地方政府是不是又该想想办法?”

宋劭文说:“八路军的困难,我们是要发动群众帮助解决的,但目前困难很大,得要时间。”

聂荣臻说道:

“要解决物资方面的困难,需要发动群众;要补充兵员,扩大武装,也离不开群众。因此,如何发动群众,就成为我们创建根据地成败的关键。”

宋劭文说:

“眼下,除了五台和盂县两个县政府由我和胡仁奎负责以外,其他的县政府都没有了,下面的各级政府更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要发动群众,不仅要有正确的政策,还要组织政府去执行政策,目前这种情况,发动群众还是有难度啊。”

聂荣臻笑着说:

“你说的对,要发动群众,一靠政策;二靠政府;三还要靠我们艰苦细致的工作。”

经过认真讨论之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对建立根据地充满信心。

10月25日,军委华北军分会在《关于冀察晋绥军事部署的报告》中正式宣布:

“平绥以南、同蒲以东、正太以北、平汉以西为晋察冀军区,以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聂荣臻于10月27日,在五台县组织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至此,成立晋察冀军区的各项条件已经成熟。

11月7日,也就是太原失守的前一天,五台城的大街小巷张贴着晋察冀军区成立的布告。在五台石嘴的普济寺前,庆祝大会广场涌动着花花绿绿的小纸旗。

38岁的聂荣臻走上主席台,用浓重的四川口音,高声宣布道:

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同志为参谋长,舒同同志为政治部主任,查国祯同志为供给部长,叶青山同志为卫生部长。

接着,聂荣臻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动员大家一致抗日。

听完讲话之后,大家兴奋地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很显然,他们被聂荣臻激情的抗日演讲打动了,对这支坚持在后方抗日的队伍,充满了信心。

晋察冀军区成立后的第二天,太原失守,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人们对晋察冀军区的憧憬。

几天之内,晋察冀军区成立的消息就传遍了华北,那时,冀中、冀西、晋东北、察南的不少抗日武装和抗日组织,纷纷来函祝贺。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