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三十六讲》解伤寒条文之二阳并病(048)

和雅聊健康 2024-03-01 18:17:08

导读:疾病发生时,会出现多脏腑的联合病变,称为合病,也会出现脏腑之间次第病变,谓之并病,还会出现脏腑之间疾病的传变,变化多端。本章节,我们讨论太阳病的一种特殊发病形式,即二阳并病。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其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其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048

该条文篇幅较长,详细讲述了“二阳并病”的治疗问题,所谓并病,乃是指一经病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与合病不同。本条文中讲的“二阳并病”,主要是讲太阳经病与阳明经病之间的一种病理关系,以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学习该条文,我们一方面需要整体把握太阳经病与阳明经病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从细节把握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症状要点。

从整体来讲,太阳病发汗不彻底,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转入阳明,此时患者阳明内热,迫汗外出,所以症状可以见到微微自汗出,没有了恶寒的太阳表证,可以按照阳明病的治疗策略进行。第二种情况是太阳病症状存在,阳明病也出现,此时治疗需要先解表,再治疗阳明里证,否则就会形成逆症,而治疗策略则是小发其汗,避免加重阳明里证。条文中所讲的“二阳并病”,指的就是第二种情况。

从细节之处来讲,二阳并病,会出现以下两种较为特殊的情况,一种情况是阳气怫郁在表,一种情况是阳气怫郁不得越,阳气在里。阳气怫郁在表,主要表现是整个面部发红,治疗方法是解表散热或者使用热熏法散热。"阳气怫郁不得越"的二阳并病,有可能是发汗不彻,也可能是没有及时发汗,所以条文中提到当汗不汗,患者的表现是烦躁、短气,周身不适,这些可以归结为汗出不彻,治疗需要继续发汗。

条文最后,提出了识别“汗出不彻”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脉涩。伤寒医家解读此条文,多认为邪热雍塞于内,故而见到脉涩,这与血瘀的脉涩原理不同。二阳并病的两种表现形式,两种特殊情况,是学习本条文需要把握的要点。

0 阅读:4

和雅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