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会昌传统道德传承

丁丁尊随 2024-03-27 10:53:41

孝道,是古来客家会昌家庭中的首要道德,信奉“天大地大,父母更大”俗话道理。普遍认为“家中有老,如有一宝”,日常生活要给父母长辈以优待,所以“尊老爱幼”是最基本的道德传承。

例如,吃饭时,一般要老辈先上座,桌上荤菜要先给老人吃,比如桌面上有“蒸蛋”(蛋羹)这道菜,必须要先用汤匙舀给年龄最老的长辈碗里先吃。特别老的要是不便上桌,则应该用碗另装一份。如果儿孙分了家,逢年过节,家家要给老人端一碗美食,以“敬老”实际行动示范儿孙;要是家里杀了猪,一定要请老人吃一餐,或送两斤肉,还要将腌熟的猪血送上一碗给附近居住的邻里各家,那怕平时相互有过矛盾口角,也会安排小孩端送到邻家。女儿出嫁后,每年的春节、端午和中秋节,要向父母和爷爷奶奶送鱼肉、饼果,俗称“捎年”“捎节”,以示孝敬。

会昌人普遍认为“虐待父母者天理不容,会遭天打雷劈”,所以要是谁家出现虐待老人现象,都会受到谴责,会遭到家族中德高望重长辈的呵责。虐待父母者不及时痛改前非,就会被人看轻,没人理搭,亲戚朋友会避而远之,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甘为儿孙作马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些是会昌人一般做父母的传统观念,旧时也有“重男轻女”陋习。当今普遍认为“儿女有出息,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养育成好儿子,受人称赞和尊敬,终生喜欢;儿子不肖,父母不光彩。然而父母认为“儿子再坏,儿子总是儿子。”俗话说:“父母不嫌儿女丑,儿女不嫌父母穷。”

会昌家庭中,婆媳关系好的为多,但不和者也存在。会昌俗话:“讨个儿媳卖个仔”,是指儿子婚后注意力转移,对父母的态度有变化,往往给人感觉没那么孝顺了。但随着文化的提高,“五好家庭”“孝老爱亲”道德的宣传影响,婆媳和睦的家庭越来越普遍。

男女忠于夫妻爱情,严守贞操,为最基本的道德。妇女与人私通,是典型的“伤风败俗”,被众人谴责、蔑视,甚至唾骂。妇女的“三从四德”道德规范,根深蒂固,特别是夫权思想还很普遍,重大事情由成年男子定夺,不认同“妻管严”现象。通常情况下,妇女不能当家长,当了就叫“鸡婆啼”,认为于家庭不吉。因此,如果谁家母鸡会啼,就认为是“女人压制男人的不祥之兆”。解放后的新社会,“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树立,此风渐淡。

会昌人主张家中兄弟姐妹的老大要多担当、多付出,要多关心爱护弟弟妹妹,有“长兄当父,长姐当母”做表率的说法,普遍认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庭和谐、兴旺发展。

0 阅读:0

丁丁尊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