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0九地质队依靠群众,艰苦奋斗,为革命找盐矿的事迹
(节选自1970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在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从革命的摇篮江西,传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江西九0九地质队在红层盆地,找到了一个蕴藏量十分丰富的大盐矿。
井冈山儿女捧起白花花的盐,想起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没盐吃的困难情景,激动得热泪盈眶,纵情欢呼: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
为了革命,翻地三层,也要找出盐!
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九0九队的广大革命职工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决心在革命老根据地找到盐。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有人说:江西东靠闽、浙,南连广东,海盐多的是,还找什么盐呢?
有的人断言:这里多是红层小盆地,没有成盐条件,找盐是白费劲!
还有人提出:全年地质勘探计划已经定下来了,任务安排得很紧,要找盐也得放慢点。
要不要找盐!能不能找到盐!什么时候找盐!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九0九地质队党委会和革委会领导的面前。
夜深了。队党委会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队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翁盛林领着大家一字一句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教导说:“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这个经济问题的相当的解决,实在值得每个党员注意。”大家一边读毛主席的书,一边联想到当年老苏区军民向敌人夺盐的斗争史实。
当年,老根据地军民,为了解决食盐问题,和敌人英勇机智的斗争,红军战士打破敌人封锁,到敌后夺盐;广大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往根据地送盐,他们有的以撑竹排为名,把食盐装在竹筒里运回根据地;有的伪装成敌人的“官吏",把食盐藏在轿子里,一伙人抬着冲过敌人的封锁线;有的用浓盐水浸透棉衣,穿回根据地,再将盐溶解出来,不少同志为夺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毛主席的谆谆教导,老苏区人民的英勇斗争史,使翁盛林和领导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食业对革命事业,对人民生活是多么重要,一个共产党员对解决食盐应该采取长什么态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血的教训不能忘纪。找不盐,实际上是有没有“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观念,执行不执行毛主席指示的问题。
……
找盐小组立即出发,分赴各地,发动群众找盐。
打破洋框框,向红层进军
在各级党组织和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地质人员同广大群众相结合,很快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找盐运动。
九0九队一分队的六人小组,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身带毛主席著作,肩挑矿石标本,冒看隆冬的严寒,向一个红层小盆地进发。
行前,有人根据过去洋专家和资产阶级技术“权威”散布的“江西红层无矿论”,对他们说:“别白跑啦!屁股大点的红层盆地,还能有盐?!”组长陈士扬等同志坚定地回答:“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你们根本没有作过调查,怎么知道那里没有盐?!”
陈士扬同志带领找盐小组,一到这个红层小盆地,就深入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开展革命大批判,发动群众找盐。
……一位老贫农听说要找盐,可高兴了,逢人就讲:“这是毛主席的号召,我们坚决响应!”他经常头戴斗笠,肩扛锄头,清晨看哪块地返潮,中午看哪块田晒起了白霜。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老少,人人找盐,很快发现了好几处盐点。
一位裁缝师傅,放下手边的活计,领着找盐组的同志去查看一处咸水泉。
几天之内群众就送来了几百份咸泥巴、咸水样。
广大群众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找矿小组的同志们,他们顶风冒雨,披星戴月,挖咸泥,取咸水,不怕脏,不怕臭,抓起泥就舐,见到水就尝。短短的六天,完成了过去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经过这段工作,发现这个红层盆地虽然很小,但古时基底很深,四界封闭良好,有成盐条件,就肯定了这个盐点。
向深部钻探的战斗开始了,担负钻探任务的九分队的同志,猛打猛拼,精心操作,快速钻进。领导干部日夜跟班,技术人员在现场设计、编录、化验,抱着钻孔一米一米地加深。人们盼望见盐的心情也日益急切起来。大家密切注视着钻孔的每一微小变化,每次取上岩心都要舐上一舐。
化验的结果说明,钻头就要进入盐层了。这时正是清晨,上班的同志提前赶到,下班的同志不肯离开,附近的群众围聚在机台,大家眼盯钻孔,等待着,等待着那振奋人心的时刻。
“提钻!”班长一声令下,钻杆飞速提升,取出岩心一看,“盐,是盐!”人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响彻矿区上空。
从此,结束了江西无盐的历史,实现了江西人民世世代代的愿望!
从此,宣告了“江西红层无矿”、“小盆地无盐”等谬论的彻底破产!
这一件大好事,再一次证明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比正确,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能够创造出人间奇迹!
喜讯飞快地传到田头、圩场,传到井冈山下,赣江两岸。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一群群的工人、干部、社员,学生和“五·七”战士,赶来参观,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从几十里外赶来看盐,他们拉着钻探工人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做了件大好事,让毛主席他老人家放了心,为老苏区人民造了福,今后一旦有事,我们再也不会没盐吃了!”
同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半年拿下大盐田!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勘探盐田的大会战打响了!
一些受洋框框束缚,按常规走路的人,认为要拿下这个大盐田,需要三、四年时间,最快也得两年,广大职工坚定地回答:“革命加拼命,半年拿下大盐田!”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飞速奔向盐田,快安装,快钻进,边探边采早出盐,谱写出一曲又一曲高昂雄壮的战歌。
五台钻机的高速集中,是一场十分紧张的战斗。一台钻机十多吨重,一个钻塔十几米二十几米高,还有工具、材料一大堆,近距离拆迁也得十天半个月时间。现在,要把这五台钻机从四、五百里外的5个山头迅速向盐田集中,又碰上雨季,这是一个多么艰巨的任务啊!英雄抢时间,时间催英雄。为了早日拿下大盐矿,工人们响亮地提出:“千难万险无阻挡,快马加鞭上战场,保证四天赶到!”
八分队的同志们一接到命令,立即行动,冒着大雨把笨重的钻机、耸立的钻塔迅速拆下来,踏着泥泞小路,抬出二十里深山;滑倒了,爬起来紧跟上;受伤了,坚持不下火线。
七分队的同志,摸黑从深山赶到公路边,连夜打着火把装车,飞速前进。到了盐田,把行李扔在路,就去安装钻机、钻塔。
四分队的同志经过长途急行军,来到盐田已是深夜,领导要他们休息,他们怎么也不肯,说钻不开动捱不安,又打起火把连续作战。
盐田附近的贫下中农,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助抬机器,运材料,和地质队的同志并肩战斗,亲如一家,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为探明盐矿贡献力量。
仅仅四天,四百多名职工把一百多吨设备、材料,全部运到了盐矿,全部开了钻。
在安装钻机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好人好事。老工人李德华前不久负了重伤,正在住院治疗,一听到盐田大会战,立即赶回现场,和另外三个老工人,带领几十个青年组成安装队,迎着困难上。有一次搬运钻机,由于连日大雨,泥深路滑,汽车走不了,李德华老工人手一扬,高声地说:“来,用肩抬!”自己抢先抬上一头,同志们不让他拾,他说:“愚公能移山,我还怕这几百斤?走,分秒必争!”安装钻塔时,他又抢着上,左手负伤,一只手操作。这台钻机拆卸、转移、安装只用了一天半。在李德华同志的带领下,青年人得到了锻炼,女同志也都能爬上钻塔,在高空作业。
在盐田会战的日日夜夜,矿区风展红旗如画。钻塔耸立,机声隆隆,钻探工人胸怀朝阳,攻难关,破艰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勘探高速度。
四分队副指导员张林仔同志领导的一台钻机,效率最高,质量最好,半个月的进尺达五百多米。张林仔同志是个苦大仇深的老工人,他亲身尝过当年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造成的缺盐的苦,今天在他家门口找到了盐,他心情激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当时他生着病,但坚持不下火线。在钻进过程中,遇到了松散的砂砾层,一百多米孔壁坍塌,卡住了钻头。几次处理都无效。有的人说:“干脆报废算了。”张林仔同志和大家一起学习“老三篇”,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振精神,鼓干劲。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好办法,制服了砂砾,又顺利地钻进了。
在盐田会战中,广大革命职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从盐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布置钻孔,节省工程量70%。同时,还采取了部分不取岩心钻进法,提高效率好几倍。这样就大大加快了勘探速度,不到半年就探明了这个大盐田。
从第一个钻孔见盐后,他们就把勘探同生产结合起来。主动为生产部门提供资料,传授技术,参与设计,配合施工;和生产部门一起把勘探井加固、注水,变成了生产井。经过47天的共同战斗,地下的盐水涌出地面,源源不断地流进熬盐锅,流入晒盐场,生产出白净净的盐来。
工人们选出最洁白最纯净的盐,带着他们和老苏区人民的颗颗红心,向伟大领袖毛主席报喜。他们决心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江西省革委会、地质局 联合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