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孙权的长女,孙鲁班的前半生可谓志得意满。一方面,她不需要像皇子们一样,为了皇位斗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她大可以安稳享受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她深得父亲孙权的喜爱,还嫁得了如意郎君,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烦恼。
可就是这样一个养尊处优的公主,偏偏要因为小小的嫉恨心理,把东吴的朝局搅和得天翻地覆,为东吴灭亡埋下了祸根。她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孙鲁班是孙权最宠爱的妃子步练师的大女儿,字大虎,她还有一个妹妹叫孙鲁育,字小虎。
因为母亲受宠和自己是长女的缘故,孙鲁班从小到大都很得孙权的看重,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她没有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所以日后谁来接父亲的班,对她来说都没有太大区别。
孙权称帝后,在立后问题上十分为难。依照孙权的心思,他最想立心爱的步练师为皇后。
可惜步练师虽然各方面条件都很出色,却唯独在子嗣上不给力,只生了两个女儿,这让孙权无法平息朝臣们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立后之事只能暂时搁浅。
一晃九年过去,公元238年,步练师带着遗憾去了另一个世界。孙权觉得步练师到死也没当上皇后,很是对不起她,便正式追封她为皇后,算是给了所有人一个交代。
步练师死后仅三年,太子孙登也去世了,孙权便另立了三子孙和为太子。孙和这一当上太子,立马有朝臣提议立孙和的母亲琅琊王夫人为皇后。
琅琊王夫人性格温婉,长相美丽,也很受孙权宠爱。立其为后,孙权是没有意见的。可有一个人意见很大,那就是大公主孙鲁班。
孙鲁班对着孙权哭诉:“母亲在世时爱您入骨,却并未被立为皇后,死后才得到追封。如今只因为孙和登上太子之位,便要立他的母亲为后,这是对母亲的不公!”
孙权听了女儿的话,可能也是觉得愧对步练师,便再一次放弃了立后的打算,琅琊王夫人的皇后梦也因此泡汤了。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算告一段落了,可是孙鲁班心里忐忑啊,她搅乱了太子之母的皇后梦,太子能不记恨她?以后太子继位了,自己的好日子不就到头了吗?
强烈的恐惧和不安让孙鲁班日日夜夜做噩梦,一会儿梦见自己被当上皇帝的孙和砍了头,一会儿梦见被做了皇太后的琅琊王夫人大声呵斥,得到了一杯毒酒。
怎么办呢?孙鲁班决定“先下手为强”,不把孙和从太子位上撸下来誓不罢休!

孙鲁班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仅凭自己的力量恐怕不行,于是她找到妹妹孙鲁育来帮忙。
可惜孙鲁育根本理解不了姐姐的脑回路,连连摇头说:“母亲既然已经被父皇追封为皇后,姐姐又何必去阻挠父亲立琅琊王夫人为后呢?这样做损人不利己啊。”
孙鲁班气愤地瞪大了眼睛:“你居然这么想?母亲那么受宠,活着时都没当上皇后。她琅琊王夫人凭什么能当上皇后,难道她比母亲更高贵吗?再说了,我做都做了,你觉得琅琊王夫人会放过我们姐妹?”
孙鲁育叹口气,回应道:“姐姐,琅琊王夫人当皇后,和她与母亲谁高贵没有关系。依我看,琅琊王夫人母子俩谦和善良,应该不会为难我们姐妹的。”
孙鲁班冷笑道:“妹妹你是有多天真?你觉得你不和我联手,太子母子就会放过你?我没有你这么愚蠢的妹妹,从今天开始,我们姐妹情断,势不两立!”
和妹妹闹翻后,孙鲁班又去找了鲁王孙霸。鲁王孙霸是孙权的第四子,同孙和存在竞争关系。一听长姐孙鲁班的诉求是把孙和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立马点头,姐弟俩结为同盟。
接下来,孙鲁班开始派人跟踪孙和,调查他的把柄。令她意外的是,孙和就像我们传统认知中的乖孩子一样,一边学习,一边习武,天天有正事儿,事事有回音。无论她怎么调查,孙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查不出半点破绽。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孙鲁班更加恐慌了,毕竟对手越优秀,就越难对付。她只能要求负责调查的人加大力度,从早到晚地盯,她就不信了,一个人还能完美到那种程度?
结果,还真被孙鲁班查出了“问题”。一次,孙权因为生病无法去太庙祭拜哥哥孙策,便命令孙和代替自己去祭拜。孙和认认真真完成祭拜后,本打算立刻回宫,谁知路上遇到了朝中重臣,自己妻子张氏的叔父张休,便应邀去张休家坐了一会儿。
本来嘛,去亲戚家小坐片刻,聊聊家常,也不算什么大事儿。可是孙鲁班既然想扳倒孙和,便有的是办法。她以探望父亲病体的名义跑到宫里,对父亲孙权说:“孙和去见张休,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孙权本就多疑,听了孙鲁班的话陷入沉思,还没想出个始末,孙鲁班又说:“儿臣入宫时碰到琅琊王夫人,竟见她面露喜色,估计是想让她的儿子早点继位。”
孙权火冒三丈,把琅琊王夫人叫过来就一通责骂。琅琊王夫人本来就因为没有被立为皇后而不太开心,如今又平白无故被怀疑更加惊恐。焦虑不安加恐惧,让琅琊王夫人的身体很快垮了下去,不久便去世了。
琅琊王夫人去世后,孙鲁班更加频繁地入宫,往孙和身上泼脏水。孙权虽然不是每句话都信,但他潜意识里认为孙鲁班和孙和没有竞争关系,不会平白无故地冤枉孙和,于是对孙和越来越疏远。
孙鲁班趁热打铁,催促着鲁王孙霸联合朝臣,加紧对付太子孙和。孙霸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做事疯狂不计后果,他对孙和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击和诋毁,到了过激的程度。
结果孙权虽然对孙和猜忌重重,对孙霸也心生厌恶,两个人都被排斥出了继承人的阵营。
孙鲁班一看事情不妙,当机立断和孙霸划清了界限,重新寻找起合伙人来。

孙鲁班这次找到的合伙人,是孙权最新的宠妃——潘妃。潘妃有一个儿子,名叫孙亮。虽然年仅7岁,但也不是没有当太子的可能。
潘妃听说颇受皇帝宠爱的长公主愿意扶持自己家儿子,当然是喜不自胜。两个人结为同盟,开始筹划下一步行动。
公元250年,孙权对孙和与孙霸的争斗行为忍无可忍,他废掉了太子孙和,将其流放古鄣,将鲁王孙霸及支持者斩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鲁党之争”。
由于孙鲁班避嫌比较早,并没有在南鲁党之争中露出马脚。接下来,她不断在孙权面前为潘妃说好话,说潘妃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孙权被说动后,很快立了小儿子孙亮为太子,潘妃为皇后。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年仅10岁的太子孙亮继承了皇位,是为吴少帝。由于孙亮年少,没有治国能力,政权主要把持在受托孤大臣诸葛恪、孙峻和孙峻任命接位的孙綝手中。
孙峻和孙綝傲慢无礼,嗜好杀戮,重臣朱异、吕据、滕胤等人先后被二孙杀害,百姓生活恶劣,忧愁恐惧。公元255年发生大旱也不见有相关惠民措施,百姓饿死无数,军士怨声载道。
孙亮15岁亲政后想要废掉二孙,但由于谋划不周,缺少辅助,最终被废掉了皇位,孙鲁班也被流放到了豫章郡。孙綝则继续把持朝政,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东吴的灭亡,孙鲁班难辞其咎。她本没有当政的野心,但却因为嫉恨心理,一步步挑起了祸端,把平静无波的湖水搅和的昏天暗地。
因为她的疯狂搅和,优秀的继承人孙和被无端废掉,东吴的江山落到了小娃娃和奸臣贼子手里,然后一步步走向灰飞烟灭。
当这位“虎女”在流放地回望建业城时,不知可曾后悔——为了弥补母亲的遗憾,最终连累整个家族走上了亡国之路。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