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在顺民心,废在逆民心”,管仲著作《管子》思想有多超前?

晴朗看文史 2025-04-10 03:22:01

著名历史文化学者纪连海曾提出:“中国的思想家有成百上千位,管子可谓‘千古第一人’。”

这句话并没有夸张,作为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不仅将齐国治理得有声有色,成就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业,还留下了一部重要的典籍《管子》。

以今人的视角打开《管子》,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部书实在太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感觉就像是现代经济学家穿越回春秋战国写出来的。

比如《管子·牧民》篇中有这么一句话:“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和我们当代所强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管子·权修》篇中也提出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见解,和今天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谋而合。

《管子》为什么如此厉害?它真的是由天才管仲凭空想出来的吗?

1.

《管子》内容广博,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法律、哲学等各个方面,不过它最主要的特色还是从政府管理者的视角来研究如何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比如书中提出了“轻重术”这一概念。轻重,也就是价格高低的意思。价格高的为“重”,价格低的为“轻”。

管仲认为,市场虽然具有自动组织发展的能力,但如果完全不干预的话,市场会逐渐走向不均衡。为了保证市场良性健康发展,需要政府采用价格机制,也就是“轻重术”的手段来进行调节。

以商业活动为例,尽管表面看来是公平竞争,但商人做生意的水平参差不齐,掌握信息的速度也各不相同,这会导致财富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出现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

如果政府对此置之不理,长期以往,国家将会出现富可敌国、无法无天的超级大富豪。而穷人在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可能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整个国家就会出现大问题。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政府一定要遏制资本的无序扩张,避免两极分化。怎么做呢?

以农业为例,每年秋天粮食丰收价格便宜的时候,政府要出资进行收购存储。等到春天市面上粮食匮乏价格昂贵时,政府再把储备的粮食投放市场。

这样一来,既能防止一部分商人因为粮食投机而牟取暴利,又能避免民众陷入生存危机,饿殍遍地。此“轻重术”着实不简单。

除了用“轻重术”来管理国家,管仲还会利用它来助力齐国称霸。

比如为了打击齐国的竞争对手鲁国,管仲曾派人大力收购鲁国的丝织品——鲁缟,鼓励齐国人多穿由鲁缟做成的衣服,限制齐国本国的纺织业发展。

齐国老百姓看做丝织品赚不到钱,只好改去种粮食。管仲见国内的粮食储备越来越充足,便限制起了粮食进口。

而鲁国老百姓知道只要制作丝织品就可以发家致富,纷纷放弃种粮食改种桑叶养蚕。

结果几年后,等鲁国的丝织业成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时,管仲又下令停止进口鲁国的丝织品,也不再向鲁国出口齐国的粮食。

这样一来,鲁国老百姓纷纷破产,还陷入了食物危机,国家濒临灭亡,鲁国国君不得不向齐国臣服。

管仲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鲁国,这可能就是最早的“贸易战”吧。

2.

除了用于经济调节的“轻重术”外,《管子》中还有很多以民为本的思想,闪耀着人类之光。

比如书中强调“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认为君主的功绩在于让国家走向富强,而国家富强是免遭敌国侵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

书中亦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认为富民是治国的基础,提出了帮助民众走向富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农业发展:通过提供耕地、减免田赋、兴修水利、遵守农时、鼓励种植桑麻和养殖六畜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手工业发展:通过建立政府统一管理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建立国家垄断的盐铁专卖制度来做好手工业生产。

商业繁荣:通过为商人提供吃饭住宿,为商人的马匹提供草料,促进地区间贸易往来和互通有无。

书中还倡导“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也就是无论是君王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得遵从法律,依法办事,这样国家才能大治。

书中亦建议国君主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收求天下之贤士”,这样国家发展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管仲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汉代桑弘羊实行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统一铸币,唐代刘晏推行的常平法,宋代王安石实施的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等,都是在学习《管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策略。

3.

说了这么多,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那就是《管子》这么厉害,全都是管仲一个人的智慧吗?还真不是。

《管子》中的大多数内容虽然来源于管仲,但真正把管仲的思想进行整理,并加进去许多新内容,编订成集的是田氏齐国的稷下学宫。

正是得益于稷下学宫的整理与传承,管仲的治国理念才得以复兴,齐国也才迎来了第二次崛起。

此后,齐国国力持续增强,连续击败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六国。管仲虽然早已去世,却仍然凭借自己的智慧泽被着后世,实在值得我们对他致以诚挚的敬意。

即便在 21 世纪的今天,管仲的思想依然熠熠生辉,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着宝贵的启示。真的要为老祖宗的深邃智慧而喝彩!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