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数十万的伊朗国王,为何被“手无寸铁”的霍梅尼赶下了台?

说一件史知兴替 2025-02-28 04:42:00

1979年的德黑兰,人们的情绪高涨而充满希望,成千上万的伊朗民众走上街头,热烈庆祝一位从巴黎返回的老人。

他不是打了胜仗的军人,也不是光荣回乡的官员,而是离开祖国流亡了十四年的宗教领袖鲁霍拉·霍梅尼。

谁能想到,这位看起来文弱、专心研究宗教经典的阿亚图拉,竟然能推翻拥有先进军队和美国撑腰的巴列维王朝,建立神权统治的伊斯兰共和国?

当时的伊朗,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各种政治力量都在暗中角力,老国王礼萨汗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判断失误,他没有同意英国和苏联提出的驱逐在伊德国人的要求。

这个决定最终成为了他政治生涯中的巨大错误,也为巴列维王朝未来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为了保证重要的物资运输通道畅通,英国和苏联直接派兵进入伊朗,逮捕了当时的国王礼萨汗,并且强制他离开伊朗,去国外生活。

而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英苏等盟国的支持下当上了国王,继续统治伊朗,成为巴列维王朝的新君主。

但是,他的这个王位一开始就受到外国势力的严重影响,权力并不稳固。

二战结束,世界力量重新分配,英国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美国成为伊朗新的重要支持者。

为了强化统治,摆脱外国势力的干预,巴列维国王积极推动现代化变革,希望将伊朗建设成一个类似西方的现代化国家。

这场改革被称为“白色革命”,内容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教育体系改革、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

巴列维国王认为这是伊朗变得富裕强大的必然选择,但是,实际情况是,伊朗的现实环境很难支持这样远大的目标实现。

巴列维国王发起的“白色革命”中,土地改革是重头戏,他想要从大地主和宗教人士那里拿回土地,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这样一来,他认为能提高农业产量,让国家经济更好。

但他没考虑到伊朗的特殊情况,伊朗多山,农业生产特别需要水利设施,在过去,这些水利设施主要靠地主来维护,而国王却忽略了这一点,这直接影响了土地改革的效果。

土地被国家收走后,维护管理就没人管了,就算农民分到了土地,也拿不出钱,没有技术,根本没法好好种地。

最后只能把土地卖掉,离开家乡,到城市里找活路,可是城市里的工作机会不多,很多农民变成了没有工作的流浪者,反而让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巴列维国王本来想通过土地改革来获得农民的拥护,结果却完全相反,既得罪了原来的地主,又让农民感到失望,最终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除了土地改革,“白色革命”里的文化改革同样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巴列维国王想让社会变得更世俗,减少宗教的影响力,所以限制了宗教领袖的权力,把清真寺和宗教学校变成国家的,还大力推广西方的教育模式。

信源:一场震惊世界的刺杀,34年难解的诅咒2022-08-17 环球人物杂志

有些人觉得这些做法是好的,是让伊朗跟上世界潮流的必要之举,但在那些比较保守的宗教人士看来,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冒犯和不尊重。

更让人头疼的是,巴列维王朝的腐败变得越来越严重,国王的家人和有权有势的人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想方设法积累财富,老百姓的日子却过得很艰难,挣扎在贫困线上下。

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明显,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人民群众的怨气越来越大。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巴列维国王设立了一个令人恐惧的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

这个机构专门用来对付那些反对他的人,手段非常残忍,制造了大量的冤案和假案,这样的行为非但没有让社会安定,反而让更多的人对国王不满,使得更多人加入到了反对他的队伍中。

在巴列维王朝面对重重危机时,一位宗教领袖逐渐崭露头角,他就是鲁霍拉·霍梅尼。

霍梅尼的家庭是传统的宗教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敢于说话的宗教人士,曾经因为批评当地有权势的人而被杀害。

而这件事对霍梅尼影响很大,也让他日后有了反抗压迫的想法,霍梅尼从小就认真学习伊斯兰教的知识,成为一个很受大家尊敬的宗教学者,在库姆神学院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和许多只埋头书本的学者不一样,霍梅尼不仅搞学术,还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也敢于批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巴列维国王搞“白色革命”的时候,霍梅尼就站出来反对,公开批评国王的统治,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支持,特别是那些生活比较困难的底层民众。

伊朗国王巴列维当然不希望霍梅尼威胁自己的统治,1963年,霍梅尼因为在阿舒拉节发表讲话,公开指责国王的政策而被逮捕并投入监狱。

这个举动却意外地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许多人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要求释放霍梅尼,表达对国王统治的不满。

在重重压力下,巴列维国王被迫释放了霍梅尼,但霍梅尼并没有因此停止对国王政策的批评,没过多久,霍梅尼再次遭到逮捕,这次他被流放到了土耳其。

在流亡的日子里,霍梅尼始终没有停止批评巴列维王朝,他辗转来到伊拉克,在那里继续开展宗教和政治活动。

他利用录音带和学生组成的网络,将自己的思想传回伊朗,鼓动人民起来反抗国王的统治。

霍梅尼的演讲非常有感染力,他把巴列维国王说成是美国的提线木偶,谴责他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描绘了一个“伊斯兰政府”的蓝图,也就是一个以伊斯兰教法律为准则的国家。

这些主张在伊朗社会激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在那些对生活现状感到沮丧的人群中。

于是霍梅尼的影响力日益增长,许多人开始把他看作能够带来改变的领袖,一个能解救他们于困境中的人物,而巴列维国王的统治则越来越不得人心,成了人们指责和不满的焦点。

1970年,伊朗什叶派的精神领袖哈基姆去世,霍梅尼成为了新的领导人,这让他更有威望和影响力。

1978年,伊朗发生了很大的示威活动,霍梅尼在伊拉克纳杰夫的住处成了组织这些活动的中心。

为了让局势稳定下来,伊朗国王巴列维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商量好,把霍梅尼赶出了伊拉克。

后来,霍梅尼去了法国巴黎,这反而让他更容易和西方媒体打交道,他的主张也因此传播得更广。

在巴黎,他设立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的领导中心,继续指挥伊朗国内的革命行动。

当时的巴列维王朝随时可能倾覆,不仅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日益激化的社会冲突、政府官员的腐败,再加上霍梅尼领导的革命运动带来的巨大冲击,都让巴列维国王的统治变得非常不稳定。

1979年1月,面对无法承受的压力,巴列维国王不得不离开伊朗,前往埃及避难,结束了他对伊朗的统治,巴列维王朝也由此宣告终结。

几个星期后,结束了十四年流亡生涯的霍梅尼回到了伊朗,数百万民众夹道欢迎他,场面就像迎接一位凯旋的英雄。

他立刻宣布取消君主制,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并担任国家的最高领袖,掌握了宗教和政治的双重权力,一个崭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笔者认为

伊朗伊斯兰革命是意义重大的社会巨变,它彻底改变了伊朗的政治面貌,对整个中东地区甚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革命之所以成功,既离不开其独特的历史环境,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深刻的思考。

在当今这个日益复杂且联系紧密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类似的社会变革浪潮?

0 阅读:0

说一件史知兴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