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总投资2209亿,运行了14年,每年利润有多惊人?

说一件史知兴替 2025-03-01 04:34:35

每天清晨,一列银色的高速列车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奔驰在中国大地上,它承载着旅客,更承担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

这就是连接北京和上海的京沪高铁,它是如何在各种讨论中诞生的?又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盈利?它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故事还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说起,那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是突飞猛进。

经济快速增长,人们也开始频繁流动,原有的京沪铁路一下子就显得不够用了,运人运货都达到饱和状态。

那时候的绿皮火车,简直是人挨着人,货物堆得满满当当的,这就是当年中国铁路运输的真实写照。

为了尽快提高列车速度,中国铁路工程师前往日本、法国、德国等高铁技术领先的国家,深入调研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经过充分考察和研究,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想法逐渐清晰:建设一条连接北京和上海的高速铁路,以显著提升中国的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这项计划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让乘客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往返于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城市之间。

但是,这个想法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觉得高铁造价实在太贵,很可能亏本,毕竟要花两千多亿人民币,相当于某些小国一年的经济总量。

那会儿中国人均收入不算高,这么大笔钱砸下去值不值得,大家都在议论,还有很多人在争论用哪种技术。

当时中国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传统的轮轨技术,另一种是更先进的磁悬浮技术。

有人觉得,普通火车用的轮子和铁轨技术很靠谱,就像用了很久的老朋友,造价没那么吓人,修起来也简单。

另一些人则觉得磁悬浮列车更厉害,跑得更快,像是未来的交通工具,大家反反复复讨论,仔细比较了好处和坏处,最后还是觉得普通火车更适合。

京沪高铁的构想早在1991年就提出了,但直到2008年才正式动工,中间历经了漫长的17年。

这期间,中国的铁路系统进行了多次提速升级,铁路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京沪高铁的最终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这项浩大的工程正式启动。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堪称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它横跨华北平原、黄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途经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桥梁和隧道的比例很高,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成功解决了软土地基沉降、黄河大桥建造等多个世界级难题,最终完成了这项壮举。

为了保证京沪高铁的质量和工程进度,建设者们采用了不少先进的施工方法,比如,他们使用了无砟轨道技术,这种轨道不需要铺设道砟石子,更加平稳,减少了维护成本。

他们还运用了高速铁路桥梁建造技术,保证了桥梁的坚固和安全。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行。

过去,从北京到上海要花十几个小时,路途遥远,现在只需要四个多小时,最快的时候甚至能缩短到4小时18分,时间上几乎可以和飞机相提并论。

京沪高铁的开通,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它把北京和上海这两个重要的经济中心紧密连接起来,助力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真是让人没想到,京沪高铁运营才三年,也就是2014年,就开始赚钱了,盈利大约12亿元,这比之前预计的要早两年。

一般高铁项目的回本周期都比较长,京沪高铁能这么快盈利,算得上一个奇迹。2015年,京沪高铁的净利润更是达到了65.81亿元人民币,稳稳地成为中国高铁里最能赚钱的。

2016年,京沪高铁还被大家称为“全球最会赚钱的高铁”,每天的净利润高达1800万元,算下来平均每个小时就能赚75万元。

时间来到2024年上半年,京沪高铁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了208.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2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达到了63.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77%。

京沪高铁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因为它顺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它连接着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商务活动频繁,人们对出行的需求量很大。

数据显示,2022年京沪高铁平均每天运送旅客超过20万人次,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更是大幅增长,突破了60万。

更重要的是,京沪高铁的乘客质量很高,其中有不少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人群。这些人对出行速度和舒适度有更高的要求,也愿意花更多的钱来享受优质服务。

这让京沪高铁能够保持较高的票价,从而获得不错的收益。

京沪高铁常被大家戏称为“打工人专列”,这可不是随便说说。

很多在社交媒体上能看到关于它的段子,说它“班味儿”很浓,原因就在于,经常往返京沪高铁的人们,不是在开会,就是在赶去开会的路上。

这条线路连接的城市大多是重要的商业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商务人士坐高铁在北京、上海和沿线城市之间奔波。

他们在高铁上抓紧一切时间工作,开会讨论、处理文件、接打电话、收发邮件,简直把高铁当成了移动办公室,分秒必争。

宽敞舒适的座椅、稳定的WiFi、方便的充电口,这些让商务人士在旅途中也能高效工作,感觉很舒服。

这种现象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竞争也很激烈。同时,也说明京沪高铁运营得很成功,才会让这么多人选择它。

尽管京沪高铁成绩亮眼,运营压力却不容忽视,高铁运营烧钱是出了名的,电费、人员工资、设备维修和线路维护,每一项都是巨大的开销。

拿京沪高铁来说,一趟只有8节车厢的动车组,单程电费就要好几万元,加上其他费用,总成本高得吓人。

京沪高铁全程1318公里,来回一趟就是2636公里,平均每公里耗电约22度,单程耗电量将近29000度。

如果按照每度电1元计算,单程电费成本就接近3万元。在人员工资方面,从驾驶列车的司机、服务乘客的乘务员,到负责调度的幕后人员,每个人都对高铁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人力成本也非常高。

京沪高铁运营成本确实不低,想想看,从火车头那些精密的发动机,到车厢里让大家舒服的空调和照明,再到车轮和铁轨的维修,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因为都关系到安全和乘坐体验。

线路维护也一样重要,每天都要检查线路、打磨铁轨,遇到下雨下雪等坏天气还得采取防护措施,桥梁隧道这些基础设施更得定期维护,这些都需要花很多钱。

为了应对这些高昂的成本,京沪高铁的票价就比较灵活,人多的时候,票价会上涨一点,但淡季的时候会有各种优惠,目的是尽可能让更多人坐车,提高收入。

而且,京沪高铁也在努力寻找其他赚钱的方法,比如在车身和车站里做广告、出租商铺、开发沿线商业等等,他们甚至还和外卖平台合作,让旅客在火车上也能点外卖。

京沪高铁对不同城市的影响各有侧重,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高铁加强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往来,让资金、人才等资源流动更顺畅,城市竞争力也随之增强。

信源:京沪高铁被称为“中国班味最浓高铁”?现场直击2024-11-18 潇湘晨报

而对于曲阜、枣庄、蚌埠、宿州等二三线城市,京沪高铁带来的更多是旅游机会,大量游客的涌入,推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京沪高铁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超过4.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

越来越多城市接入了高铁网络,其中湖北和广西分别成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所有地级市都通高铁的省份。

信源:京沪高铁350公里时速标杆列车+2,“班味儿”忒浓2025-01-08 北京铁路

以湖北为例,随着荆荆高铁的建成通车,湖北省所有地级市都已开通高铁,这显著促进了湖北的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

南玉高铁的建成让广西成为西部第一个所有城市都通高铁的省份,这对于帮助广西人民摆脱贫困、发展乡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铁正在深刻地影响中国,也在改变世界。中国高铁凭借速度快、效率高、乘坐舒适、安全可靠等优点,获得了全球的认可和称赞,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京沪高铁虽然运营得很成功,但也遇到了一些难题,首先是欠了很多钱,得一直赚钱才能还上。其次,运营费用一直在涨,这让它能赚到的钱变少了。

此外,飞机和公路也在和它抢生意,竞争压力不小,京沪高铁乃至整个中国高铁行业都需要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要解决高铁发展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引入社会上的资金来一起建设和运营高铁,也就是让民营企业也参与进来。

二是改进高铁的运营和管理方式,提高效率,同时减少运营所需的各项开支,三是持续投入研发更先进的技术,例如更省电、更环保、更智能的高铁技术,这样能让高铁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笔者认为

京沪高铁是中国高铁发展的代表,也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它不只方便了大家的出行,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布局。

展望未来,中国高铁将不断进步,为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法。

展望未来,高铁还将以何种方式革新人们的生活?它又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思考和憧憬。

1 阅读:285

说一件史知兴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