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这片我们亲切称为“巴铁”的土地,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几名中国企业援建人员在瓜达尔港附近遭到恐怖袭击,不幸失去了生命。
这突然传来的噩耗,不仅夺走了宝贵的生命,更狠狠地打击着中巴友谊的基础,引发了人们的众多疑问:在两国如此紧密的关系下,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巴铁”,真的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坚不可摧吗?这起事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鲜为人知的原因?
要想弄明白中巴友谊的真相,就得回过头看看这段关系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它背后的原因。
中巴友谊这份深厚的感情可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而是慢慢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的小心试探,到后来的互相信任,再到如今的互相依靠。

新中国成立后,巴基斯坦当时面对的是冷战格局,它的外交策略更多是偏向美国,因为美国可以帮它对抗最大的威胁——印度。
那个时候,美国为了阻止共产主义蔓延,也愿意支持巴基斯坦来牵制印度,所以就给巴基斯坦提供军事和经济上的帮助。

当时的中国,国际环境颇为复杂,而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联系,更多是因为共同面对外部压力而维系,关系算不上特别紧密。
即便在1951年中巴正式建交之后,巴基斯坦在中国非常重视的问题上,比如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以及台湾问题,也并非完全支持中国,甚至还制造过一些摩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巴关系,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的强大实力,让巴基斯坦印象深刻,他们开始觉得,中国可能成为对抗印度的可靠盟友。

而美国在战争期间对印度的军事援助,则让巴基斯坦完全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体验到了被盟友抛弃的滋味,这也使得巴基斯坦更加坚定了与中国合作的决心。
信源:中国和巴基斯坦到底有多铁?普通人经历讲述中巴友谊2015-04-23 观察者网

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进一步加强了中巴关系,在联合国就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中,巴基斯坦改变了之前的立场,投了赞成票,这代表着两国关系开始变得更加紧密。

之后,中国和巴基斯坦很快达成了边界划分协议,消除了两国之间的边界争端,这为他们未来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在1965年和1971年的两次印巴战争期间,中国的坚定支持让巴基斯坦深深体会到来自中国的友谊和帮助。

特别是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后,由于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的实力大为削弱,中国便增加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帮助它重新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这让巴基斯坦对中国的信任和依赖感变得更加强烈。

中国改革开放后,与巴基斯坦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不再局限于安全方面,还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中国大力支持巴基斯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而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合作关系对双方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一种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

2008年汶川地震,巴基斯坦拿出所有资源帮助中国,这充分体现了两国之间“全天候”的深厚友谊,堪称中巴友谊的最佳证明。

虽然官方一直强调中巴友谊“全天候”,老百姓也亲切地称巴基斯坦为“巴铁”,但巴基斯坦国内复杂的情况,其实给中巴合作带来不少潜在的风险。

巴基斯坦是个民族、语言、宗教派别都很多的国家,大家对“我们是巴基斯坦人”这种认同感并不强,各个地区、各个派别之间,像旁遮普省、信德省、俾路支省、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等等,彼此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很深。

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让巴基斯坦的政治很不稳定,中央政府的话地方上不一定听,政策执行起来效率很低,贪污腐败的问题也经常发生。

中巴经济走廊是个大手笔,想帮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砸了620多亿美元,但是,钱怎么分成了问题,各地方吵得不可开交。
更糟糕的是,有些心怀鬼胎的政治团体,他们瞅准了民众的这些怨气,故意把矛头指向中国,到处散布谣言。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煽动民众反对中国的项目,借此攻击执政党,从而捞取自己的政治好处,比如2016年,信德省的反华情绪就特别严重,甚至发生了袭击中国人的恶性事件。

中巴合作除了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外,还面临外部挑战。
一些西方媒体长期抹黑中国,这种宣传影响了巴基斯坦,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容易被误导,错误地认为中国搞“新殖民主义”。

美国和印度等国家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不愿看到中巴走得太近。它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破坏中巴合作,阻碍中国发展。
而这些外部因素给中巴关系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需要引起重视并妥善应对。

所有这些难题中,恐怖主义无疑是悬在中巴合作关系上的一大威胁,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加上社会情况复杂,使得这里容易滋生恐怖主义。

贫困、找不到工作、社会不公平、宗教极端思想等问题,都让恐怖组织更容易招募人手和发展壮大,更糟糕的是,外部势力的支持为恐怖组织提供了钱和武器,让它们变得更加难以对付。

恐怖组织攻击中国目标,一方面能制造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也能吸引国际目光,扩大影响力,同时向追随者炫耀自身力量。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对中国和巴基斯坦都非常重要,所以成了恐怖分子重点关注的目标。

他们可能袭击在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工人、外交人员,或者攻击中国的公司、项目设施,比如发电站、港口、公路等等。这些袭击既能造成实际损失,又能达到宣传目的。

巴基斯坦为了确保中国项目和人员的安全,做了很多工作,像提供安保力量、增加巡逻次数、分享情报信息等等。

但是,因为恐怖组织特别狡猾,行动方式隐蔽,而且手段非常残忍,加上巴基斯坦国内的安全形势比较复杂,所以还是很难完全杜绝恐怖袭击的发生,尽管已经尽力防范了。

巴基斯坦的反恐工作困难重重,国内政治环境复杂,某些政治势力把反恐当成党同伐异的手段,甚至与恐怖组织暗中勾结,利用他们攻击政敌,这大大削弱了反恐行动的效果。
此外,巴基斯坦政府在情报搜集、安全管理和边境控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充足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来有效打击恐怖主义,这也给恐怖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他们的活动更加猖獗。

一些恐怖组织甚至在巴基斯坦境内设立了训练基地和藏身之处,这给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虽然中国和巴基斯坦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合作紧密,而且中国也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训练反恐人员、提供反恐装备、共享反恐信息等等,但是巴基斯坦要彻底消除恐怖主义威胁仍然困难重重。

这是因为恐怖主义的根源复杂,既有巴基斯坦国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外部势力的干预影响。
所以,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的项目,以及在那边工作的中国人员的安全,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笔者认为
2024年的袭击事件再次警示我们,中巴友谊并非一帆风顺,“巴铁”的称呼背后,实际上存在着复杂的情况和难题。
中巴合作的未来,关键在于巴基斯坦能否稳定国内局势,切实打击恐怖主义,并抵御来自外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