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血书上前线
陶清化,坚江省迪石市人,出生于1957年,1979年加入越南军队,在北部边境地区服役。他回忆:1979年3月5日,在中国军队进攻北部边境六省,老街、高平、谅山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的紧急情况下,孙德胜主席签署了第29号命令,进行全国总动员,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总动员令在坚江省激发了强烈反响,我和来自坚江省工业和农业学校的大约20名年轻人割破手指,写下血书,自愿参加保卫北部边境的战斗。
我和坚江省的其他年轻人入伍之后,乘车前往北方,抵达北部边境之后,在第3军第10师第6团第8营接受了为期4个月的军事训练。从那以后,我所在的部队一直驻扎在北太省,即现在太原省和北件省。虽然我不熟悉当地的气候和地形,但一直积极参加射击、爬山、攀岩等训练,努力克服2-3摄氏度的寒冷。
战争很激烈,所以我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我只有一个想法和决心:保护祖国是最重要的,即使流血、牺牲,我也不会后悔。
黄连山前线的激战
杜洪军,太平省钱海县人,出生于1957年,目前是坚江省迪石市永光区的一个社区负责人,他的右脚在1979年的边境战争中受了重伤,落下终身残疾。他回忆:1979年,我是黄连山省军事指挥部第21营侦察排排长,准尉军衔。2月16日晚上20时,我们奉命前往坝洒县边境地区,侦察第一线的情况。
2月17日凌晨,中国军队渡过红河进攻越南。在我的记忆中,人数众多的中国军队如潮水一般涌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海战术”。我们的部队最初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很快就调整部署,形成了战斗队形。正规部队和民兵自卫队在各个方向进行了猛烈的阻击。我们的炮兵既支援步兵战斗,又炮击中国军队的炮兵阵地和他们的渡河点。
在中国军队进攻的各个轴线上,我们的部队英勇作战,但由于实力悬殊,我们无法阻止对方的进攻势头,不得不一边战斗一边撤退,以保存自己的力量。
我的部队最开始驻扎在老街镇的铺梅车站,老街失守之后,我们向后方撤退,一路上密切关注着中国军队的情况,3月11日晚上8时,一枚手榴弹在我身边爆炸,包括我在内的4人受伤,右脚因此落下永久残疾,无法继续上战场,1979年11月调到第二军区后勤部工作。
1990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坚江省交通厅下辖的坚江路桥公司工作。2019年9月,我退休了,迪石市永光区书记要求我帮助当地工作,于是我负责一个社区的工作,直到现在。
在边境战斗的9年
黎春亭,清化省东山县人,出生于1956年,目前是迪石市永光区一个社区退伍军人协会的负责人。他回忆:我在保卫北部边境的9年间,经历了无数危险和困难,目睹很多战友在战场上倒下。
我原本在清化省灌溉公司工作,1978年2月参军入伍,在清化省军事指挥部下辖的第14团服役。后来,被调到义安,分配到第337师,准备前往老挝作战。1979年2月,北部边境保卫战爆发,我所在的部队接到了立即前往谅山前线执行作战任务的命令。
在谅山前线,我是第14军第337师第52团第6营第10连的班长。这个班由12名士兵组成,装备12支AK冲锋枪和2挺轻机枪。2月25日,我们在谅山省文朗县投入战斗,中国军队的炮兵火力很猛烈,但我们并不惧怕,决心战斗到底。副班长还没来得及吃发放的干粮,就在炮击中倒下了,就在我的眼前。
经过两天多的连续战斗,2月27日,我在一个山坡上中弹负伤,被送下阵地。后来,上级告诉我,从2月25日到2月27日,我所在的班很好的完成了作战任务,消耗了大量弹药,给中国军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3月5日下午,中国宣布开始撤军。从第二天起,中国军队陆续撤出越南。然而,从3月6日开始的撤军历程中,中国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爆破作业,很多地方成为了废墟。
中国军队于3月18日完成撤军,但他们继续使用大口径火炮、迫击炮射击整个边境线,并派遣步兵进行武装渗透。在这些地方,我们部队和当地群众坚决战斗,守住了阵地。
谅山省高禄县青螺乡的400高地(即法卡山),是我们和中国军队激烈交火、反复争夺的地方之一。1981年5月16日,在400高地的战斗中,我再次负伤。我在谅山省一直战斗到1987年,后来转业到清化省水利局。1990年,我们一家搬到坚江省,一直到现在。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