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无人驾驶企业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推进下,Robotaxi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美国咨询企业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Robotaxi将于2026年左右规模化落地,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采用。
而在Robotaxi爆发的前夜,中、美两国的相关企业早已摩拳擦掌,拼尽全力准备在黎明到来之前,抢占这个巨大的市场。
01中国和美国,是当今全球无人驾驶领域最有话语权的两方势力。
作为无人驾驶出行的发源地,美国拥有Zoox、Cruise、Argo AI、Aurora等众多无人驾驶企业。但随着商业化落地难等问题,这些企业逐渐沉沦。目前,只剩下特斯拉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引领着Robotaxi的发展。
10月11日,特斯拉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没有方向盘,没有踏板,惊艳全场,唯一的不足是要等到2026年才能落地。Waymo则抢先一步,在经过长期测试后,目前已经开启商业化运营。今年8月,Waymo在旧金山每周订单量已超过10万单。
反观中国,百度直到2013年才投入无人驾驶领域。虽然相比Waymo晚了四年,但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在全国11个城市累计提供超700万次的乘车服务,测试和运营里程达1亿公里,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商。
此外,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如祺出行、元戎启行等中国无人驾驶企业,在技术以及商业化上,同样均取得明显进展,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02过去十几年,中国一直在努力追赶美国,如今在技术上已并驾齐驱。
不过,两国企业在技术路线上有着明显的不同。Waymo、特斯拉等主要采用“单车智能”的策略,侧重于通过车载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无人驾驶。即使同为美国企业,Waymo和特斯拉的技术路线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特斯拉主要采用无高精地图+纯视觉方案,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车辆控制,实现无人驾驶。Waymo则是把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装到车上,强化车辆本身的感知、计算、决策能力,推动无人驾驶的实现。
简单来说,特斯拉着重用软件解决问题,Waymo着重用硬件解决问题。相比之下,百度等中国企业则选择采用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结合地图实现更加准确的环境监测和车辆控制。
激光雷达方案能够提供3D建模和高精度的环境识别,在过往面临成本较高的难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扩大,当前国内一台激光雷达的成本已下降至2千元上下。
其实,本质上来讲,中美两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不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整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美国的优势产业是半导体产业,为高性能车载芯片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论是Waymo还是特斯拉,背后的核心能力都是人工智能算法和决策芯片。
中国的优势产业则是通讯行业,通信基础设施价格低廉且运行稳定,车路协同技术可以降低车端的传感器和计算平台要求,将成本转移至云端。因此,中国厂商基本选择单车智能为主、车路协同为辅的路线。
03无人驾驶出行的巨大市场,让中国企业想走出去,外国企业想走进来。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中国和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将分别达4888亿元、8349亿元。
当前,特斯拉、谷歌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Robotaxi业务。其中,特斯拉FSD业务(Full-Self Driving,无人驾驶系统)入华的消息也不断传出。
在国内,已经取得一定成功的百度,据外媒近日报道,正计划进军海外市场,在中国以外地区推出无人驾驶服务萝卜快跑。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多家国内企业也已布局海外市场,,在美国、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或地区开展无人驾驶车辆测试与商业运营服务。元戎启行近期也宣布,计划在德国设立欧洲运营中心。
不过,对所有的中国企业而言,在海外均面临着包括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许可、运营许可、数据保护法规、隐私政策等难题。此外,还要搭建本地化运营团队,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用户习惯,提供符合当地特色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