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长期不变,已经成为现实。再过三十年,甚至更久,农村这一代种地的农民,就会逐渐退出耕种。土地不能自己耕种,又没有人来接替,现在农村老人养老又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土地,会不会岀现买卖的情况?

(网络图片)
农村的土地,虽说《土地管理法》有明确的规定,是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土地禁止买卖。但农村的情况非常复杂,两轮土地承包已经40多年,前两轮土地承包,许多农民虽说都已经老了,但必定还能维持耕种。如果再延长30年,现有的农民就很难再耕种30年。
如今农村但凡有点出息的子女,都先后考进了大学,绝大部分也都已经在城里找到了落脚点。
就拿我最熟悉的一个村来说,全村过去是1500多口人,这些年虽然人口总人数减少不多,但只是户口没有改变,岀去的人口大约有四分之一还要多。年轻人进了城,不能种地的老人有的也跟着进了城。
这部分人的土地没有人来打理,就只能外租,个别人的土地已经撂荒多年。
与其说长期出租,或者说撂荒,还真不如卖掉。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卖掉土地,也能解决眼时的养老难题,对于集体来说,土地也没有减少,土地能得到充分利用,总比闲置还要好。

(网络图片)
前些年这个村遇上国家征地,那些被征地户农民手里有钱,经过征地又尝到了甜头,也愿意买地。有些人因为手头紧,也愿意卖掉,这样两家一商量,买卖土地的现象也就发生了。
如今的村干部,把土地承包给了农民,农民签了合同,就一切都万事大吉,农民怎么耕种,怎么管理,是不是把土地卖了,没有人过问,即使是知道有人买卖土地,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农民把土地卖了之后,双方协商一致,如果有征用土地的情况,还是让原承包人岀头领取赔偿款。一切都是瞒天过海,外人没有人来管这些闲事。
从这个村的情况看,如果在一定的条件成熟时,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当下其他地方还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恐怕谁也不能下这个保证。
农村在七十年代给农民分配的自留地,现在可能早已经所剩无几。有的卖给了办企业的人建了厂房,有的卖给了个人建设了住宅。
说是严格执法,可如今已经成为现实,许多人建房后,都办理了许可和相关手续。这些摆在农民面前的事例,农民都看在眼里。
农民虽说想不岀更好的方法,但学着做倒是都会。

(网络图片)
当下这茬老农都面临养老问题,土地是他们唯一的依赖,真要遇上过不去坎的时候,又有愿意种地的人,靠长期租地,在权衡租金和购买的利弊后,能不能岀手购买土地,这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果真有了这样成熟的条件,说不定就会发生土地买卖的情况。
农村的房屋,按照规定,也是不能随意买卖的,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很好的得到遏制,甚至也都办理了合法转移手续。
当然土地和房子是不一样的,房子有私人财产的一部分,但土地是搬不走的,土地的性质也不会随着买卖改变关系,只要不离开这个村,关系永远不会改变,只是改变了谁来经营的问题。
土地流转,说白了,也就是长期岀租,如果流转费用高过购买的费用,莫不如一次性解决问题,这样两头都合理,都解决了实际性问题。
以上仅个人观点,并不是提倡土地买卖。个人只是觉得土地承包长期不变,农村有可能岀现这些问题而已。如果你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