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区域竞争陕西逐胜的“王牌”

财经西部 2022-04-29 10:26:17

2021年3月,陕西省举全省之力打造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启动。

当时,外界就秦创原总窗口为何设在西咸新区不乏探讨。就区域发展底蕴而言,无论就科技、产业、资本单个指标而言,还是就区域整体实力来说,作为“后起之秀”的西咸新区,似乎略显稚嫩。

能否堪当大任,西咸新区给外界留足了悬念,尤其是秦创原定位于全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一个科创新高地,其所肩负的使命不言而喻。

近日,悬念揭晓。

4月27日这天,秦创原总窗口主题地铁专列与民众来了一场近距离互动——科技蓝主色调掩映之下,诸多秦创原及总窗口西咸新区的元素徐徐铺展,情景式的体验,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百闻不如一见,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在陕西促进‘两链’深度融合上作了诸多探索,成绩亮眼。”车厢内,不少市民驻足端详,不时拿起手机拍照。

诚然,作为陕西“特区”,秦创原及其总窗口西咸新区,如今已是“网红”般的存在,前段时间甚至引来400余家中外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的集中关注。

但与之而来的另一个悬念是,西咸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会创造多少“惊喜”。

202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报告中指出,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中国产业优势领域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品牌营销、客户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拓展,增强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另外纵观国内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保持领先的区域和城市,皆存在一些共性,即这些区域和城市意识到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市场是第一资源,政府全力出台措施,为创新创业型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孵化环境等。

其次,则是这些区域和城市意识到盲目追求GDP已经过时,进而全方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可以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如今已是各省各市角力的一个“主战场”。

这也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设立的初衷——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并将其作为全省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

具体到总窗口的设置上,选择西咸新区,实则亦是有着诸多的考量。譬如,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创新”属性依托着多个“国字号”试点示范而得以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在破解城市发展之困上,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咸样本。

再者,西咸新区的科创氛围加速成型——依托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等加持,这里已是西部地区科技人员最为密集、活跃的区域之一。加之大批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都在此布局,将其定为秦创原总窗口之所在,顺理成章。

作为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虽说刚满一岁,但随着涵盖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其已成为陕西全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影响深远的科创新高地。

这个结论并非夸大,而是有着系列数据作为支撑。仍以总窗口西咸新区为例:

在创新主体上,过去一年间共有227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760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1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07亿元、13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新区“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综合排名居全国65个试点单位第一名;

创新人才方面,组建科技经纪人队伍40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7支、新创双队伍51支、新增西安市国内高层次人才23人、西安市海外高层次人才10人;政策支持方面,覆盖了配套奖励、场地补贴、人才补贴、研发奖励、金融支持、税收奖励和住房保障、投资奖励、活动资助等42个支持方向;

同时打通了省、市、新区三级政策兑现通道,当前已经兑现政策资金2.69亿元,惠及总窗口科技企业1087家。此外,在平台建设、金融支持上,西咸新区亦是不遗余力。

“设立了14支基金,总规模近60亿元,形成企业全链条全周期投资体系。”秦创原春种基金一位负责人表示,“企业在创办初期最难的就是融资。春种基金就是帮助高校科研成果迈出下书架、上货架的第一步。”

春种基金为陕西省、西安市和西咸新区联合出资设立的“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陕西省内高校师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受益的企业。据公司首席科学家张彦峰介绍,其团队自主研发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作为西部科技创新港获得的春种基金001号项目,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仅仅用时4个月,就实现了“纸上科研”到“市场新宠”的成果转化。

据了解,如拓锐考新材料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如陕西得龙金属加工制品有限公司、西安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航天亮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恒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西安贝克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些行业新贵,借助秦创原总窗口在资金、技术等资源上的助力,企业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短短一年多,作为总窗口的西咸新区,便推出了上述诸多针对性的政策,且真金白银地反哺企业,效果颇为明显。

除了上述一些初创企业在发展中的获益,诸多行业龙头企业亦是“闻声而来”,纷纷在西咸新区落子布局。

如,中国电子、航天771所等多家央企,以及创维、瀚海氢能等诸多知名民企的秦创原项目也先后落地。且很多行业大佬看好于秦创原对企业的助力,一再加码。

譬如,创维集团创始人控股股东、开沃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便是其中一位。2021年6月,黄宏生宣布在西咸新区斥资100亿元打造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

签约仪式上,黄宏生再赞,“西咸新区具有雄厚的创新承载力,创维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深耕智能制造领域……未来将会有更多好项目落户新区。”

近年来,黄宏生毫不掩饰对西安的青睐,此前的一次考察后,他发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西安,真是厚积薄发,人才济济啊!”的感叹,而创维集团在西安的布局,也不止上述的智能电子产业园。

全球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三一集团,亦是如此。

继2018年宣布在西咸新区打造总投资30亿元的“三一西安产业园”系列项目后,近期又宣布斥资65亿元,在西咸新区打造三一西部智能制造中心、秦创原三一全球研发中心等系列项目,围绕工程机械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生产等展开深化务实合作。

在公众视野中始终保持低调的三一创始人梁稳根,也一再出现在西咸新区,为项目“站台”。

陕煤集团、秦川集团等,在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上,同样不遗余力。

这两家企业的秦创原孵化转化项目,近期在同一日宣布正式开工,吸引了不少外界的关注。

得益于秦创原总窗口对创新生态的助力,位于西咸新区的同力重工,于2021年11月作为首批企业成功登陆北交所。据悉,西咸新区有13家企业纳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有望在未来数年间诞生几家上市公司。

企业与秦创原的之间的互动,现实中还有很多,一个明显的感触是,这样的互动已成风气和规模。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全球通讯社联盟、法新社、日本共同社、韩联社等国家通讯社,以及每日新闻、朝日新闻、Infoseek、韩国NAVER、欧洲太阳报、巴黎卫报等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近期纷纷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总窗口”西咸新区,短短数日总浏览量便突破2.5亿人次。

同时,人民日报要闻版、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陕西日报头版、新华社英文电讯稿等,亦相继刊文,聚焦西咸新区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作为总窗口的西咸新区,未来还会带来哪些意外“惊喜”呢?

2 阅读:1838
评论列表
  • 无耐 21
    2022-04-30 21:34

    吹牛皮比较厉害而已

    用户15xxx67 回复:
    你不说话没人当你哑巴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