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张勋复辟以后,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推翻帝制,再造共和,但很少有人知道,段起兵讨逆,源头就是黎元洪的这封电报。
段祺瑞收到这封电报以后,多少还是有点气难消,他气冲冲的对身边的张国淦吐槽:
“局势变成这样,都怪他无能,他今天还能够算总统吗?他已免了我的职,凭什么我还要接受他的命令?我难道不可以叫几个军人通电推戴我举兵。”
张国淦既不姓皖,也不姓直,更不姓黎,此人来自前清旧臣,终日游走在“袁、黎、段、徐、冯”之间,但是他从不挑事,而是到处主和,为北洋各派的团结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
张国淦给出了一个段祺瑞没法拒绝的理由:
第一,如果你承认民国,那么黎元洪还是大总统。大总统任命你为总理,组织讨逆军,合理且合法。
第二,你自然可以靠军人拥戴起兵,但这是不合法的,而且他们今天拥戴你起兵,日后你怎么回报他们?
第三,即便是军人拥戴,除了你们皖系几个省份,西南各省你又怎么看待?他们既然认黎元洪,那你这个军人拥戴出来的总理,又是哪门子总理?
结论,放下意气之争,只有承认黎元洪的合法,你的任命也才合法。
段祺瑞虽然脾气暴躁,倒也很听劝。于是接受了黎元洪的任命。
其实还有一个理由,可以说明段祺瑞起兵讨逆,并非蓄谋已久。
段祺瑞决定起兵讨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手中没兵!
没错,是真的没兵,甚至连个具体的作战计划都没有。
他就近找直隶省长朱家宝和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用他们手中那点兵力组织讨逆,不料人家觉得他已经失势,不愿意搭理他。
艰难之际,他甚至想要南下南京,找冯国璋商讨讨逆计划,被旁人劝阻。
最后对着地图扒拉半天,总算从京畿附近找到了两支军队。
一支是驻马厂(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马厂镇)的第八师长李长泰部。
另一支是驻廊房的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部。
严格来说,这两支都是直系部队。
7月4日,段祺瑞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
7月3日,程壁光与淞沪护军使卢永祥联名通电讨伐复辟。同日,冯国璋在南京召集军事会议,通电讨伐复辟。
如果不是冯国璋距离北京太远,这泼天富贵归谁还不一定。
段祺瑞应该早有讨逆之心,但没想到节奏被带的这么快。
冯国璋和段祺瑞通电讨逆以后,各地督军也纷纷重新站队,通电跟进,由于反转来的实在太快,有些人刚刚通电赞同帝制,向溥仪表示谢恩,仅仅一天之后,又不得不再次通电反对复辟,结果闹了不少大笑话。
战争的经过可以说无聊到乏味:
7月6日,讨逆军进抵卢沟桥,7日,进抵丰台,这里的辫子军甫一接触就溃散,纷纷跑回京城。
8日,讨逆军休息一天,9日,辫子军奉张勋令,全部撤回北京城,同日,讨逆军包围北京城。
然后就是三天的休战,与其说休战,不如说是在讨论怎样体面的拿下京城。
讨逆行动从7月7日开始,12日即告结束,前后一共不过六天,中间还有四天囤兵不进,真刀真枪的战事只有两天,打了两次。
第一次是“丰台大战”。
第二次是12号拿下北京城,在这次战斗中,辫子军只阵亡一百多人,其余人一经接触,马上就掏出匕首剪掉辫子,要么投降,要么扔枪跑路。
张勋对自己的败局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但还是想挣扎一番。
他先是想效法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纵火焚宫室,挟“幼主”出齐化门“西狩”热河,当然这也行不通。
后来只好请求让他回徐州地盘,继续做他的地方军阀。
同样被拒绝。
和谈无望,那就只好开打。
不过在怎么打这个问题上,列强公使团也有话要说:
攻城时间被限定在12日凌晨4点到中午12点,而且大炮只允许打一发,其他只能发空跑,最好能直接迫使辫子军投降。
不过就是这一炮,最终解决了战斗。
12日天刚亮,讨逆军第二师进攻天坛,驻守天坛的三千人刚接触,马上逃出五色旗投降,剩下的一部分跑到张勋在南池子的府邸。
上午的时候,张勋的老巢徐州又传来噩耗,留守徐州的张文生,率领辫子军神余下64营通电投降!
北京的辫子军更无心恋战。
中午十二点左右,眼看马上到了公使团限制的时间了,架在宣武门的大炮终于开出了它唯一的一炮。
这一炮直接打在张勋府邸的墙头,并戏剧性的引起一片火光和爆炸声,护卫府邸的辫子军们四散奔逃,纷纷剪下辫子开溜。
张勋落魄的坐上荷兰人的汽车,躲进了荷兰使馆。
这是讨逆军的第二战,也是最后一战,辫子军累计死了不到100人。
战后的北京城,房屋倒是没怎么被破坏,居民也没有被抢劫,唯一混乱的是街道环境——大街上到处都是被辫子军剪下的辫子。
这玩意在前几天,还是辫子军们护身符,乘车免费,看戏也不用给钱,甚至买东西也可以不掏腰包,就连调戏妇女,似乎也不用负责,现在却成了催命符,被扔的满大街都是。
张勋复辟的失败,除了帝制不得人心这个问题,他的手法也是在欠缺高明。
第一,吝啬官爵。
老袁当年复辟的时候,黎元洪好歹还给了个“武义亲王”,到张勋复辟,却降一级给了个“一等公”。
对于比较看重两个实力派,直系的冯国璋和桂系的陆荣廷,张勋只分别给了个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而全国仅剩的一个直隶总督,给了自己。
对于其他督军,则全部改为巡抚和都统。
对于这些唯利是图的军头门,张勋复辟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号,甚至远不及老袁复辟时候的待遇。
第二,对于下野的段祺瑞,张勋则直接忽略,没想到最后就是段祺瑞领头推翻了他。
好嘛,不论如何,复辟闹剧终于是结束了,现在一个崭新的问题摆在各位面前:
黎元洪还是不是民国大总统?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
如果黎元洪还是总统,那么冯国璋的总统就不复存在,他只能回到南京去做副总统。
再者,如果黎元洪还是总统,眼下段祺瑞是国务总理,黎、段又将回到复辟之前的关系,到时候能不能和睦相处,很难说。
总不能大家都白忙活一场吧。
格局,还得是格局。
段祺瑞一开始也不想迎回黎元洪,老好人张国淦又站出来了:
“还得迎回黎元洪,毕竟他是正统。”
段祺瑞火爆脾气又上来了:
“我跟他没法共事!”
张国淦还想再说,段祺瑞身后跳出来一个人——讨逆军总部的军法处长丁士源,他立刻掏出枪,大吼一声:
“那个敢替黎某人作说客,就以军法从事。”
张国淦苦笑不已,因为这个人素来无派,常在两边走动说和,所以黎元洪的人说他是段党,段祺瑞的人说他是黎党,此前他劝说黎元洪恢复段的国务总理职务,黎的亲信金永炎也曾摸出手枪,骂他替段祺瑞做说客。
张国淦只好折中建议:
“你的国务总理是他任命的,人家现在还在日本使馆蹲着,至少你也应该接他回来吧?”
段祺瑞是个很在乎自己口碑的人,于是终于同意。
然后就派了江朝宗(这货又反水了)去日本使馆接回黎元洪,并将他护送到黎府,在黎元洪离开以后,段总理又亲自跑到日本使馆,对其保护民国大总统表示感谢。
黎元洪虽然回来了,但关于黎元洪的总统还是否有效,仍旧是个问题。
众人研究了半天的《临时约法》和《大总统选举法》,最终得出结论:
黎元洪亲自起草的电文, 是请副总统冯国璋代理大总统,这就意味着,一旦黎的自由得以恢复,总统之职也自然恢复,冯国璋的代理资格也随即消失。
事情的另外两个当事人,都表现了非常人性化的觉悟。
冯国璋在闹剧结束之后,立刻通电全国:
“现在京师收复,应即迎归黎大总统入居旧府,照前总理,国璋即将代理职权奉还黎大总统,方为名正言顺。”
虽然人家客气,黎元洪自己却很清楚,这个“张勋复辟”,就是自己一手酿成,当初为了赶走段祺瑞,请来了张勋,最后张旭搞复辟,结果还是人家段祺瑞给平掉的。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这个总统也没法干下去了。
再回到黎府的前两天,他连续发布两份通电,洋洋洒洒上千字,总结下来就几个字:
“有愧于民国,这个总统,我没脸干了。”
黎元洪自此远离政治,五年以后,被直系军阀抬出来重新做了一年的总统吉祥物,1923年十月份,曹锟贿选成功以后,黎元洪出走日本,1928你那6月3日,因脑溢血病死于天津。
言归正传,黎的决议去职,让这个问题突然变得不是问题。副总统冯国璋跻身代总统,段祺瑞恢复国务总理,民国正式进入直、皖争霸阶段。
而引起直、皖分裂的主要导火索,居然还是“张勋复辟”留下的一个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