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07分,91岁的袁隆平院士在长沙与世长辞。这位"共和国勋章"得主、著名农业科学家因器官衰竭医治无效去世。袁老生前担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还曾出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的消息让全国人民深感痛惜。如果要评价他的一生,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说得最到位:
这个人是实打实的实干家。早年在农村教书时,他就敢挑战国际权威;后来功成名就了,还是守着田地搞研究,不在乎名利。他这辈子就想做一件事:让天下人都不饿肚子。
这张照片拍摄时,85岁的华国锋已是满头白发的和蔼长者。据袁隆平回忆,他刚到北京就听说老友身体不太好,专门抽空去家里探望。见面时华国锋格外高兴,一直紧握着他的手聊了半小时都没放开。没想到这次相聚竟成了两位老人的最后一面。
临走时,华国锋特意题字"隆平同志:贵在创新"赠予袁隆平。袁隆平感动地表示:"这份礼物意义非凡,衷心感谢华老!"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袁隆平对华国锋的敬重源于后者多年来对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给予的坚定支持。
华国锋在湖南任职时,由于长期扎根基层,对农业情况非常了解。他经常亲自到农田一线考察调研,并主导建设了洞庭湖排涝工程和韶山灌区等重大水利项目。例如在担任湘潭地委书记期间,刚上任就召开会议强调,领导干部不能光在办公室想对策,要多下地头实地解决问题。
没过多久,国家科委给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发去了正式通知,明确指示要全力配合袁隆平开展杂交水稻的科研项目。不过那会儿正赶上特殊年代,尽管袁隆平的实验始终没停,但研究进度比预期慢了不少。
1970年6月,湖南省在常德举办了一场农业科技交流会,重点讨论大寨经验。当时担任省革委会代主任的华国锋特意点名要袁隆平参加,并安排他在会上作报告,向与会人员讲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
袁隆平得知消息后,心里有些忐忑。他明白任务艰巨,在会上向代表们如实汇报了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也坦率说明了技术瓶颈,并坦言没能达到省里预期的成果。
华国锋对此并不认同。他紧握袁隆平的手说道:"周总理一直很关心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希望你们能坚持实验,争取早日取得突破。"他还特意叮嘱袁隆平,今后若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直接找他帮忙。
华国锋曾提到他与袁隆平的一次谈话:"那次交流很愉快。袁隆平为人直率朴实,既有科学家的严谨思维,又具备开阔的研究视野和战略眼光,让我印象深刻。我建议他把水稻不育系材料推广到基层进行试验,并叮嘱给予全力配合。"
袁隆平深受触动,决心坚持杂交水稻研究直到成功。经过不懈努力,1973年10月,他在苏州举行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布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报告,标志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袁隆平去北京参加会议期间,听说华国锋身体不适,立刻前去探望。虽然袁老已经离世,但华国锋当年送给他的题词仍完好地保存在办公桌的玻璃相框中,成为两人深厚情谊的永恒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