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天,张灵甫的夫人王玉龄专程前往孟良崮。79岁的她在那处丈夫牺牲的山洞前,弯腰献上花束并合影留念。临走时,她轻声对工作人员说:"请给我也留个位置。"
王玉龄始终无法释怀丈夫牺牲这件事,那时她才19岁。这次去孟良崮圆了她的心愿,让她百感交集。多年后她回忆道:
这件事始终让我难以释怀,在他最煎熬、最孤独的时刻,我却没能陪在他身边。每次看到那个山洞,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最让我懊悔的是,我从来没对他说过"我爱你"。直到他离开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可笑,连这么简单的三个字都说不出口。
王玉龄的这番话显然是真心话。当时张灵甫在孟良崮牺牲后,她并没有立即获知丈夫的死讯。虽然历史上对张灵甫的死因早有明确结论,但如今网上和书刊中却流传着各种不同说法,引发不少争论。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1947年5月25日,在孟良崮战役结束七天后,《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题为《美械师长张灵甫死在美式武器下》的报道,详细披露了张灵甫的死讯。该报道具体描述了其死亡经过。
在孟良崮战役的第四天(16日),解放军用缴获的美式武器击毙了国民党王牌部队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当时该师指挥部被攻破,张灵甫试图逃跑,结果被解放军用美制汤姆逊冲锋枪击中后脑身亡。作为蒋介石嫡系部队中首支装备美式武器的精锐师指挥官,张灵甫就此毙命。
报道显示,张灵甫兵败后宁死不降,最终在突围时牺牲。这一说法在他写给妻子王玉龄的遗书中得到印证。由于蒋介石方面隐瞒消息,王玉龄在丈夫阵亡数月后才获知这一不幸消息。
在最后关头,张灵甫把一封遗书托付给参谋,让他带给妻子王玉龄。信中写道:
战局急转直下,弹药耗尽,补给全无。我与仁杰决定用最后一颗子弹以身殉国,既不负国家与领袖重托,也对得起将士和百姓。父亲刚到南京就遭此噩耗,实在痛心,请代我尽孝。孩子还小,望好好抚养。玉玲爱妻,就此永别了。张灵甫绝笔。5月16日于孟良崮。
熟悉张灵甫的人都知道他结过四次婚,王玉龄是他的最后一任妻子。当张灵甫在战场上牺牲时,王玉龄才19岁,刚生完儿子张道宇。虽然她完全有机会再嫁,却选择终身不再婚配。
周总理写信请王玉龄回祖国看看,还能和亲友团聚。一开始王玉龄没答应,怕回大陆会惹麻烦。直到1973年9月,她在香港游玩时,"碰巧遇见了一位老朋友"。
多年后重逢,王玉龄和闺蜜聊得停不下来。聊天时朋友提议去澳门玩,结果却把她带到了北京。直到后来王玉龄才明白,这是周总理特意安排的。年迈时她仍清楚记得这件事,还详细讲述了与周总理会面的经过。
王玉龄回忆,周恩来总理热情欢迎她回到祖国,并特别批准她今后入境无需通过外交部审批。她形容周总理为人亲切随和:"跟他聊几分钟就像认识多年的老友,让人毫无拘束,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说。"
从那以后,王玉龄几乎每年都会回中国探亲。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开始照顾王玉龄,经常安排她住在中南海西花厅。1984年国庆节正值新中国建立35周年,王玉龄获得特殊礼遇,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年近六旬的王玉龄思乡心切,想回到故土生活。2005年对她来说是特别的一年,她作为抗战军人家属受邀出席9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这成为她人生中的重要荣誉。
王玉龄后来选择在上海安家,这座城市承载着她与张灵甫的婚姻记忆。2007年春天,沂南县举办孟良崮战役60周年纪念活动时,特意向王玉龄发出邀请。得知这个消息后,她百感交集,在儿子张道宇的陪伴下专程从上海前往沂南参加。
60年后,王玉龄带着儿子张道宇来到孟良崮。这是她第一次踏足丈夫牺牲的战场,文章开头那张照片就是这时拍的。记者问她有什么感想,她沉默了很久才说出一句:"都过去60年了..."
王玉龄这个名字背后藏着无数未讲完的人生篇章。2021年10月9日,这位93岁的老人于上海寓所安详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