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主任和沙利文,连谈2天,注意8个字,中美风向确实有变!

岁月星辰 2023-05-12 16:30:42

日前,中美同时发布公告称,王毅主任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进行会晤,这应该是中美关系恶化以来,双边进行过的最高层级正式对话。

据说,双方在2天时间里,交谈了差不多8个小时,涵盖的议题广泛且深刻。从中美关系到俄乌冲突等地区安全议题无所不包,而且双方通告都不约而同使用了坦诚、实质、有建设性这些表述,虽然暗含分歧依旧很大,但在“气球事件”后,双方高层可以当面沟通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信号。这样一看,中美之间的风向,确实出现了变化。

【王毅主任与沙利文在维也纳会晤】

看似出人意料,但仔细一想,却也合情合理。因为这段时间,中美的互动频率有了明显增加,也逐渐从中低级别的官员对话,过渡到了较高层级的外交沟通。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此前就表示,美国已经做好与中方进行通话的准备,没几天就跟秦刚外长跟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见上了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中美都选择高度保密,事前没有传出一点风声,当各界的目光都放在秦刚外长的访欧行程时,王毅主任也已经抵达了奥地利。会议地点似乎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毕竟,奥利地作为永久中立国家,其首都维也纳向来是各种国际会议的召开地点。美国与伊朗间的核协议谈判,就是在维也纳进行的。

【伯恩斯与中国商务部长会晤】

这里再插一句题外话,冷战时期,奥地利地处欧洲腹地,又夹在东西方集团之间,维也纳作为该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情报人员密集来往的场所。当然,如今的中美关系,还不至于到阵营化对抗的程度。但中美之所以选择维也纳作为会谈地点,也有自己的考量。梳理过往的中美互动,我们不难发现,自从安克雷奇会议后,中方就很少派代表专程去美国开双边会议,更多是选在第三国,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比如说去年三月和六月,沙利文先后与中方代表有过两次高级别会晤,分别选在了罗马和卢森堡。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双方对本次会议的通告,都有什么侧重点,又反映了对中美关系怎样的愿景。从美方那边的措辞来看,拜登政府希望中美关系能“回到原点”,也就是过去大半年的不愉快都一笔勾销,基于去年巴厘岛峰会双方取得的各种成果,恢复中美在各个层面的常规性、系统性交流。

【秦刚外长前往欧洲前,与伯恩斯会晤】

不过,是否一笔勾销,拜登政府单方面说了不算。从我们的角度出发,美方这种表态,未免有投机取巧、推卸责任的嫌疑,也是在刻意淡化,甚至是正当化美国过往在政治、经济等层面对中国的各种围堵。以中美两国的体量,双边关系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程度,如果在外交层面存在这种甩掉包袱轻装出发的念头,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妥处分歧,求同存异。

至于我们这边,在对中美关系的表述上,则用了排除障碍、止跌企稳这8个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方上一次用止跌企稳去形容中美关系,是在佩洛西窜台之后,现在依旧用,显然是认定双边外交关系正处于持续滑坡状态。至于排除障碍,对应的是,首先明确中美关系为何会发展至如今的僵局,找到问题源头所在,然后需要双方通力排除。

【王毅主任此前与沙利文进行过通话,但那次谈话内容未公开】

那么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中美外交上的僵局,根本原因一目了然。无非是美国那边始终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对华认知,以零和博弈的思维去看待中美关系。特别是在台海问题上,持续试探中方底线。外交部在通告中着重强调,王毅主任就台湾问题全面阐述严重立场,未尝不是向美方表明,中美关系首先要排除的障碍,就是美方在台海方向上的出尔反尔。

至于美国那边,还在拿“气球事件”说事,说什么中美都有意愿绕过这桩风波。但回顾那场闹剧的始末,我们只看到了美国政治集团对双边关系的歇斯底里,中方对这起意外的克制并专业的处理方式,并未得到美国的相向而行。也不是说“气球事件”从此就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只是美国在开启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之后,外交形象已经大打折扣,再想重新建立信任,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美国那边还在拿“气球”说事】

最后,中美双方都同意,要继续利用好这一战略性沟通渠道。这段表述恰恰说明,中美这次对话,确实有不少的积极意义,但两国关系的破冰解冻,不会很快到来,在外交层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美关系风向的变化,需要从全局出发,结合近期的各种互动来看,至少在外交和商务层面,对话的频率和级别,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上来了。但这种势头能否保持,我们还需要持观望态度。

2 阅读:392

岁月星辰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