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党接头时忘记暗号或者说错暗号怎么办?

百晓声谈历史 2024-10-08 14:14:10

现在人们一看到“接头暗号”四字,往往联想到谍战剧中的场景:一个人紧张地原地等待,暗悄悄地打量着经过地每一个人,而另一个人眼看别处却缓缓走近,说出不明所以却看似正常的接头暗号,而前者则用类似的内容进行回应,来几个回合,确定了身份,两个人要么移步别处,要么交换情报,地下党接头的场景让人看得血脉偾张。

但真实的地下党接头果真是如此吗?

暗号“七十二变”:揭秘地下党接头的特殊暗号

回看“暗号档案”,时今,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全宗档案中,完好保存着一份甘工委1949年用以开展地下工作时的接头暗号。

当时,为了迎接人民解放军挥师西进,解放甘肃全境,甘工委的工作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到了顺应和配合解放军军事斗争的需要上来。

但同时,解放军也很清楚在弥漫着“白色恐怖”氛围的国统区开展此项工作,随时都有暴露的危险,因此绝对不能以普通、平白的话语推进工作通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这些联络暗号已然成为解密那个年代革命斗争历程的珍稀文献。这些五花八门的暗号与旧社会青帮中所流行的《海底针》之类的黑道暗语,电影《林海雪原》中所谓“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式的匪特黑语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一是用“土布”这一陇上土特产,指代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印发的“宣传品”。土者,意指“本土”,限定了地下工作者的活动范围,是甘肃这一片黄土地,同时,也喻指我党的指向:接地气的人民指向。布者,取的是发布、传播之意。综观这一词意,大意是“就地向群众广为印发、传播我党的方针政策”。1949年,中共金崖工委负责人杨春霖,就是以“买土布”为名在什川大搞党的宣传工作,同时发展了一批规模不小的地下党员。二是用“小麦”代称“人民武装起义”。又说每一斤“小麦”代指“10人”。如“陇西已运输小麦100斤”,即陇西有武装民众1000起义。以“小麦”作为暗语,并不脱线,小麦是甘肃首屈一指的大宗农产品,即使在日常交流中提起也不会引起敌人注意。“陇西人民武装力量”,即陇渭工委领导的武工队。武工队自1948年以来,在陇西40里铺、榆中清源乡、漳县盐官镇、通渭安远镇、会川门楼寺袭击敌人12次之多,打死打伤敌军、警、特多名,并缴获了大批枪支和物资,而这一活动,皆是在一次次“小麦贸易”中推进的。

三是用“马如林”这一特定人名隐语,代称我地下党“关于军事报告”方面的内容和事宜。“马”这一姓氏在西北十分常见,而众所周知,马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军事活动——军界最高长官被称之为大司马。以“马如林”巧喻我党领导国统区地下武工队呈送上级的军事报告,是十分之恰当的。四是以“药材”指代国民党驻扎“甘、宁、青的军队”。并规定每担(约为100斤)“药材”代1000人。若接头时说:“现在存兰药品10担。”那就是暗指“据目前情报,兰州的(国民党)军队有1万人”。将未经投诚改造的国军,比作急需施药救治者,更是巧妙隐秘。五是用“羊毛”指代“甘肃自卫队、保安队”,并规定每斤“毛”代10人。如果接头时提到:“平凉有羊毛100斤”,就是指“当地有国民党的保安队1000人。”羊毛未剪洗时,肮脏腥臭,用以指代为国民党卖命的保安队、自卫队,有道德上的指责意。这些联络暗号在一次次危急关头传递了关键情报,且并未出现失密破译情形,足以见得当年甘工委所作的此项工作卓有成效,同时,这亦透视了我党地下情报工作的一角。聚焦时刻:处处留心,步步惊心“老田没来吗?”“他常来。”“他还卖菜吗?”“对啦。”“您领我去看看他?”“有事吗?”“请他看场电影!”“好吧。”人们看到上述对话,一定以为是路上两个老友在随意地拉家常,其实,这几句朴实的对话大有来历——这是1948年国民党保密局北平站设计的专供潜伏于北平的特务使用的接头暗号,这份文件标注为《交通员联络办法》。彼时,也有人怀疑,这种接头暗号因为过于口语化、生活化,如果多说一个字、少说一个字,或者忘记了哪一句,是否影响联络和接头?

事实上,设置“暗号”多为对话式的暗语,一定要在双方交互对话、交流来往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出传递信息的功能,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并不会影响关键信息的传递。如《交通员联络办法》的执行者一个是保密局的局派员尹雨辰,用谐音化名田雨春,另一个则为下线王世明,其家住北平东四隆福寺大街118号。这套接头暗号的设计者是时任国民党保密局北平站站长的王蒲臣,文件明晰地标注了两人一见面,首先要“互道名字,以左手拉左手”。随后由尹雨辰先提问,再由王回答,一问一答,如此循环四次,确认双方身份无误后,这一次接头才能正式开始。由此可见,真实历史中特工的接头暗号非常朴实,没有冷僻的诗句,没有夸张的动作,如果一定要是参照小说中的情景,一定不会是《林海雪原》,倒可能是鲁迅的《在酒楼上》,如同老友见面,越平常得如同叙旧,越不起眼,就越成功。可若是在对方的提示下依旧未能对上暗号,只能说明此人并非接头下线,恰好排除可能,与此同时,考虑是否有暴露身份的风险,应当及时撤退。危急关头:即将暴露前的自我解救但若是因为外部势力的干涉影响——情报泄露、突遇盘查等等情况,一名优秀的情报人员又该如何自救呢?隐蔽战线名将陈赓曾经在一位战友被盘问、计划即将败露的情况下,与其成功接头。1927年,大革命失败,整个上海都被“白色恐怖”的阴影笼罩着,潜伏在上海的共产党员面临极大危险。彼时,年轻的陈赓刚从苏联情报部门学成归来,被周恩来派遣至上海中央特科情报科,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没有人会把这位“花花公子”和地下党联系起来,陈赓的真实身份少有人知,他化名王庸,成日里出入各大交际场所,从政要名流的府邸到街巷角落的歌舞厅,就算是机关单位的小科员、中心街道的报童、擦鞋匠,他也能聊上两句,外人看上去,着实是一个十分不着调的公子哥。

也正是因此,陈赓的人脉十分之广,从名门大拿到三教九流,与此同时,陈赓安插潜伏人员也成功进入了各个节点开始搜集情报。陈赓本人更是可以随意出入租界工部局巡捕房,这为我党的地下工作带来极大便利。1928年5月的一个夜晚,陈赓路过了地下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夏令匹克大戏院。他状似不经意地望去,恰好望见一队警探拦住一个人盘问,而此人就是后来的东北抗日联军缔造者之一的周保中。周保中证件齐全,身份背景也不应有问题,陈赓明知道如此,心却微微提起,此时,周保中因为浓重的云南乡音被盘问得有些紧张,引得警探纳闷:“你是云南来的?看证件不是啊?去过云南?你这口语也太重了。”陈赓不认识周保中,但他早早地得到了消息,知道今日戏院有工作人员负责接头,他站在原地,好似接着三分酒意喊道:“喂,张警长,今天的戏真叫座,明天还来看戏吗?”这实际是今晚两人的接头暗号,他在试探周保中。周保中当即听出这是今晚接头时上线使用的暗语,马上开始思考如何既能应对警探盘问,还能对上接头暗号。他望着不远处的陈赓,壮着胆子回了一句:“不去,明天我要到大世界去!”那警探“嘿”了一声,怪道:“这可没问你,瞎搭腔……”为了不让警探生疑,周保中语速飞快,对着盘查的警探道:“我是云南楚雄人,这不是来上海卖艺求生吗……”突然,周保中佯装有飞虫入嘴,“呸呸呸”地吐口水,巧妙地强调了接头暗号中的“不”字,接着又很自然地应对警探:“我就是一个来卖艺的,也会变点魔术,先生要是不信,明天我到大世界去,一定给各位露两手瞧瞧,到时候还请来捧个场……”周保中特意将“到大世界去”说得极为响亮,同时手上变了个漂亮的魔术戏法。

中央特科经常对情报人员进行魔术培训以便掩护,此刻,陈赓更加确定了周保中的真实身份,快步上前替他解围:“我看这位大哥技艺超群,我舍下有一小侄,酷爱这魔术戏法,如若不嫌弃,明日可否登门赐教?”警探认识陈赓,两人寒暄好一阵子,便将这位“戏法艺人”放走了,边放人还边数落:“就想骗大爷给你捧场,去去去。”就这样,陈赓在接头人被盘问的情况下,既确认了他的真实身份,还在敌人眼皮底下对上了接头暗号,最终带其成功逃脱。足以见得,一段精心设计过的接头暗语,不仅可以准确传达情报,而且可以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0 阅读:28

百晓声谈历史

简介:过去的一秒已成为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