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辈子胜仗的刘裕,最终也在立储上难逃儿子的教育问题

调侃历史 2022-02-25 08:31:24

在我国古代,大部分人在十六七岁时就已经有了子女。而作为南北朝名人的刘裕,在这一点上却有些另类。刘裕刚刚参军时,已年满三十五,而他那个时候才刚刚有了第一个女儿刘兴弟。

虽然晚是晚了点,但在这些年刘裕为国家政治、军事殚精竭虑之余,刘裕的老婆们还是没有闲着,她们想尽办法给刘裕生育了七个儿子。

由于刘裕的儿子们都出生得晚,因此,在刘裕称帝之时,几兄弟年龄都不大。最长的是刘义符,十五岁,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行规,刘裕称帝后封刘义符为太子。次子刘义真,十四岁,即二次关中战场的总导演,封庐陵王。三子刘义隆,与刘义真同年出生,十四岁,封宜都王。四子刘义康,十二岁,封彭城王。余下三子,由于年龄太小暂未封王,分别是刘义恭,八岁;刘义宜,六岁;刘义季,六岁。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裕的儿子们都是在刘裕四十岁以后出生的。但是,在行伍之中的刘裕在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之,.他自已却无暇抽身去对孩子们进行言传身教,他很忙。不光桌面上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他去处理,私底下他还要为自己能否实现梦想做最缜密的考虑。所以,他的孩子们都比较自由,而这种自由又给他的孩子们带来了几种不一样的人生走势图。

当搞掉了司马德文,刘裕终于可以回过头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这些儿子们时,他发现,有些人让他很失望。

刘义符小时候还算是个好孩子,史书载其"有臂力,善骑射,解音律"。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刘义符却并没有把这种好进行到底,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刘义符长到懂得享受的年龄后就开始了"我的青春我做主"。

生在一个权臣之家,刘义符从小就过着一种要什么有什么的生活,每天有好吃好喝的供着,身边有好玩好耍的伴着。在刘义符看来,这样享受绝对比读诗书及学驭人之术那种枯燥得掉渣的生活好上一万倍。

因此,刘义符拒绝了家教,每天和一群喜欢玩的小人物待在一起并日为了玩,他还根本不顾及时间和地点,反正该吃饭时不会饿着,该加衣时不会冻着,反正他老爹不怎么管他。

而到了现在刘裕真正想管他的时候,刘裕才发现刘义符已经很难管了。轻浮、奢糜的习性已经深入到了刘义符的每一根神经之中,也许自己在时,还能镇着这个冥顽的太子,但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刘义符如何能让他放心。

一番思量之后,刘裕打算易储。

表面上看来,刘裕有七个儿子,大家都有参赛的机会。但在刘裕看来。能进入复赛的只有三人∶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因为刘义隆以下诸子年纪甚轻,德行尚不显露,天知道这些人以后会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他们年幼,登基后也不大好控制朝政。相对来说,还算懂点事的就剩下这三兄弟了。

后来,又经过一番考虑,刘义隆也被刷了下来。刘义隆本来是个不错的孩子,但他生母胡婕妤曾因为家庭原因被刘裕一怒之下赐死。在刘裕看来,一个有问题的母亲生育的儿子自然也就被剥夺了做接班人的权利。

这样一来,能够进入决赛的也就剩下刘义符和刘义真两人。

第一个看出刘裕心思的是谢晦,他找了个机会开始向刘裕进言。谢晦的意思刘裕当然明白,于是刘裕问道:"你看刘义真怎么样?"刘裕很喜欢刘义真。尽管在关中战场上刘义真把战事弄得一塌糊涂,但他有两个优点,一是长得帅,二是聪明,喜欢文学。所以,刘裕相信通过努力,刘义真或许会成为个人才。

老板发了话,谢晦也不怎么好辩白了。不过,为着刘宋的千秋大计着想,谢晦还是表示去观察一下庐陵王。

谢晦带着刘裕的重托去了,但结果,却同样令他失望,令刘裕失望。刘义真虽然曾经打了一个大败仗,但他仍不知道啥叫天高地厚,总认为自己是块当皇帝的料。在谢晦这位刘裕身边的红人面前,刘义真开始一个劲地说自己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有才。谢晦对刘义真这一套非常反感,最后表示∶"你在王府等消息吧。"

谢晦没有食言。几天后,刘义真果真等到了关于他的消息。不过不是荣升为太子,而是外放为南豫州刺史。

谢晦回去后用了八个字来概括刘义真:德轻于才,非人主也。也就是说刘义真有德无才,也不是当皇帝的料。

刘裕沉默了,他没想到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在大臣中如此没有人缘,以后若是真正在京中为帝,谁肯服他?

就这样,刘义真也被刷了下来,太子,仍旧是刘义符。由于对手的拙劣表演,刘义符在没出场的情况下逆转晋级,并最终成功卫冕。

虽然刘义符高高兴兴地保住了自己太子的位置,但刘裕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刘义符不比刘裕。刘裕是精英,刘义符则只能用不成器来形容。但帝国这部机器还是必须要运转。所以,刘裕自己就需要给刘义符准备几位能够挑大梁的人物。

从自己的领导班子中,刘裕找到了四位可以依赖的人,同时也是他手中最重要的四张牌。

第一张牌∶檀道济。

在刘裕手下立下赫赫战功的猛将们,那个时期还留在世上的骨干就是檀道济了。而且一直以来,檀道济仗都打得好,据传《三十六计》就是此人所著,他的战略战术由此可见一斑。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刘裕更为看重的是他还非常听话,对刘裕忠心耿耿。这是一张非常理想的王牌。

第二张牌:徐羡之。

平心而论,徐羡之水平虽然不怎么样,但在当时的秘书人选中却确实没有多少人能超过他。不然,刘穆之死后,接替刘穆之的人选就不会是他。在工作岗位上,徐羡之也一直兢兢业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办事也还算比较靠谱。因此可以说,这张牌虽不是很理想,但比较实用。

第三张牌∶傅亮。

在刘裕的篡位之路上,傅亮赢来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初刘裕给大家打机锋之时,众人没有理解到的,傅亮理解到了,从此立下奇功,并得以跻身帝国高层。此后,傅亮在高层越混越好,让刘裕真正看清了他的实力,并一直委以重任。这张牌比较理想,也比较稳妥。

第四张牌∶谢晦。

在刘裕的领导班子中,谢晦是和刘裕走得最近的一位。而且谢晦有个本事∶懂机谋。会看相。每每刘裕有什么心事不决之时,第一个跳出来安慰刘裕的绝对是他,且实实在在地帮刘裕解决了不少问题。因此,刘裕很看得起他,但由于他玩政治玩得还不错,刘裕反而有点忌讳他。本来这张牌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但有个缺点是灵活,需要看出牌人怎么打。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五月,刘裕病情继续加重,眼瞅着自己的生命已经亮起红灯的刘裕再也不能等了,他急召太子刘义符进宫。

在病榻前,刘裕向刘义符传授了玩牌的秘诀∶"我很担心你是否有驾驭群臣的能力,现在,请你好好听我说。檀道济这个人是一将才,但终究不过是一介武夫,没有大的志向,不必担心。徐羡之、傅亮俩都是理政的人,且对我忠心不二,也应该不会有别的想法。你需要留意的是谢晦,此人几次跟随我作战,颇懂随机应变之术,难保他不会有异心。"

可以说,刘裕将四个人看得很透。

虽然刘裕在政治上玩得很勉强,若非刘穆之的理政之才,加上自己不地道的手段,他很难登上国家最高公务员的位置。但不管怎么说,刘裕也绝非低手,而且他还有一个优势:识人。由于他是老板,他就必须要学会管理。而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人才。正因为刘裕会识人,所以这帮了他的大忙。

而现在,不管刘义符能不能领悟,刘裕能教给他的也只有这些了。刘义符象征性地点头受教。虽然他其实并不懂,他也不会关心怎么去驭臣,但不管怎么说,刘裕给了他享受的权利,给了他挥霍的本钱,他很感激他老爹,因此他需要他老爹安心,他不想刘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变卦。

所以,在刘裕的教导面前,表面上刘义符会装着告诉刘裕他懂,而心理上,他却实在是为自己可以当老板而窃喜。

1 阅读: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