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进行之际,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因此,当意大利知名的左派人士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提出拍摄《末代皇帝》时,不久便获得了有关部门的批准。
为了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和多元融合,贝托鲁奇还被赋予了一项史无前例的“特权”,那就是可以进入拥有金銮宝殿之称的太和殿去实地取景。甚至于,就连拍摄溥仪登基大典时所使用的玉玺和龙椅,都是如假包换的真品,现在想来简直可以用“不可思议”形容。
在《末代皇帝》中,贝托鲁奇把溥仪的一生大体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紫禁城内、天津租界、伪满洲国、战犯时期和特赦以后。在2小时40分钟的电影中,他真实再现了这位末代皇帝困守“牢笼”、迷失自我和重获新生的心路历程。
1987年10月,随着《末代皇帝》在全球各地相继上映,立即获得了狂潮般的好评。之后,接连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日本电影学院奖、法国凯撒奖和意大利大卫奖等多项殊荣,成为足以影史留名的经典之作。
作为满清王朝的末代皇帝和整个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都充满了悲剧色彩,直到尝尽人情冷暖,直到看尽荣辱浮沉,才最终获得新生成为了新中国的自由公民。在看完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后,伟人曾经这样表示:
任何人的思想转变都要有一个过程,尤其对溥仪来说从皇帝到公民,不容易。
作为溥仪的弟弟,溥杰的命运同样坎坷多舛,大部分时间都在随波逐流和颠沛流离中度过。或许,“爱新觉罗”这个皇姓带给他的已经不再是登峰造极的荣耀,而是无边无际的苦海。
1907年4月16日,爱新觉罗·溥杰出生于北京最显赫的王府,父亲是世袭罔替的醇亲王载沣,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宠臣和重臣荣禄之女幼兰。虽然被软禁在瀛台,但他的伯父载湉依然还是当朝皇帝。
在封建社会中,为了保证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历朝历代都会严格限制爵位的延续,通常承袭者只能是降级继承。到了宋代以后,甚至还出现了不能被继承的爵位,更别提“世袭罔替”了。
何谓世袭罔替?“世袭”是指世世代代承袭,“罔替”是指不更替和不废除原有的爵位。有清一代,世袭罔替的王爵又被称为“铁帽子王”,由于地位尊崇而极少授予。
从努尔哈赤立国到溥仪退位,满清帝国一共只出现过十二个世袭罔替的王爵,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庄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其中,前八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功勋,第九位胤祥因为大忠大孝而被恩封,第十位奕訢因为辛酉政变和洋务运动而被加封,只有第十一位奕譞和第十二位奕劻有些“水”。
奕譞的资质和能力均属一般,飞黄腾达的最大砝码就在于迎娶了叶赫那拉·婉贞作为嫡福晋。因为,妻子是慈禧太后的胞妹,使他除了一个“小叔子”的身份外,还多了一个“妹夫”的身份。
同治皇帝在拥有“一后四妃”的情况下竟然没有子嗣,英年驾崩后留下偌大的满清帝国无人继承。为了解决皇位问题,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紧急召集王公大臣们前来养心殿西暖阁磋商。
乾隆帝确立了后世皇族的辈分表为“绵”、“奕”、“载”,道光帝又确立了“溥”、“毓”、“恒”、“启”。因此,同治帝之后的皇帝应该是“溥”字辈,王公贵族们最终推选恭亲王奕訢的孙子“溥伦”过继大行皇帝载淳后成为继位之君。
恭亲王奕訢颇具才干,除了是铁帽子亲王以外,还是当时的议政王和领军机大臣,在朝野的势力很大。因此,慈禧太后担心自己的大权旁落,坚决反对溥伦以同治嗣子的身份继承大统,反而推选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以同治弟弟的身份继承大统。
由于皇位传承历来都是“父死子承”,偶尔出现的“兄终弟及”也只针对亲兄弟,而载湉只是一个只有四岁的堂兄弟。因此,遭到了以恭亲王为首的宗室强烈反对,双方一度形成僵持局面。
为了尽快破局,慈禧太后甚至搬出了咸丰皇帝向恭亲王和众位王公施压,这才堵住了众人之口。据《翁同龢日记》记载:
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既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
就这样,醇亲王的次子载湉(长子已亡)入宫继承了伯父咸丰和堂兄同治的皇位,从此改称自己的伯母和姨妈慈禧为“额娘”。光绪登基后,两宫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并且把持着朝政,奕譞因为身份特殊而变得瞻前顾后,变得首鼠两端,甚至主动告病请辞。
光绪十六年底,醇亲王奕譞在留下“家也大业也大,子孙祸事也最大”的遗言后黯然离世,享年只有51岁,获赠谥号醇贤亲王。基本上,他是在窝囊和憋屈中度过的后半生,本就能力一般还得学会藏拙守愚,谨防遭来杀身之祸。
醇亲王奕譞过世后,第五子载沣作为最年长的儿子承袭了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当时,只有八岁的他自然不会得到任何差事,只能在母亲刘佳氏的照料下继续读书学习。
光绪
1898年,由于光绪皇帝过分支持维新变法而被慈禧太后镇压,几乎在丢掉皇位的情况下囚禁于瀛台之内。为了保持满清这个半封建和半殖民地政权的稳定,西方各国均表明了反对废帝重立的态度,这令慈禧极为不满。
伴随着直隶一带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贫苦百姓都加入其中,甚至还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因此,慈禧太后最终下定决心去鼓励和扶持,希望借助这股力量去打击洋人。
在清廷的暗中支持和不断怂恿下,义和团运动迅速壮大并且蔓延到了京城。很快,许多洋人都被波及,德国公使克林德甚至遭到当街杀害,最终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
清廷正规的军队尚且不能抵挡,何况是一些喊着“刀枪不入”和“撒豆成兵”的无知拳民。面对来势汹汹的八国联军,慈禧太后硬带着光绪皇帝一起逃往西安避难,途中还急调两广总督李鸿章改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协助奕劻与洋人展开谈判。
虽然十万分的不情愿,李鸿章还是不得不前来北京与八国联军谈判,又一次成为“背锅侠”并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除了巨额赔款、拆除炮台和抵押关税等苛刻的条件外,清廷还必须派出特使前往德国去赔礼道歉。
关于赴德的特使人选,德国要求不低于亲王的头衔,因而只能由慈禧太后亲自拍板。经负责谈判的奕劻和李鸿章推荐,未满十八岁的载沣终于获得了生平的第一个官派差事,那就是“出国道歉”。
说实话,这是一个丢人败兴和出力不讨好的差事,但载沣却没有选择的余地。自从兄长继承皇位后,自从父亲奕譞过世后,自从老福晋叶赫那拉·婉贞过世后,醇王府越来越遭到慈禧太后的猜忌。
1901年7月,尚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下旨任命载沣为满清特使,率领张翼和荫昌等人出访德国。抵达柏林后,他在面对种种刁难时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地等候德皇威廉二世召见自己,更坚决拒绝了对方要求下跪的诉求,只行鞠躬礼道歉。
载沣
载沣不卑不亢地完成了这次出访德国的任务,令慈禧太后和满朝文武都刮目相看,短短几年间便成为了军机大臣。之后,随着光绪皇帝驾崩,他的儿子溥仪登基成为了宣统皇帝,而他也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
为了替兄长光绪皇帝报仇,载沣立即对袁世凯展开了反攻倒算,不过在奕劻和张之洞等朝廷重臣的反对下只得作罢,以“足疾”为由将他赶离了朝堂。这次半途作废的“灭袁事件”,彻底证明他就是一个志大才疏和优柔寡断之人。
袁世凯表面上退隐,实际上一直都掌握着北洋的军权,处心积虑静待时局变化后卷土重来。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载沣却完全无法调动北洋军镇压革命,只得同意他重新出山并掌握了所有的军政大权。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软硬兼施下,隆裕太后偕宣统皇帝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布存续276年的满清王朝就此终结。于是,年仅6岁的溥仪就成为了末代皇帝,只是他对此懵然无知。
按照康熙皇帝订立的祖训,所有皇子都要在6岁时开蒙读书,溥仪自然也不能例外。除了选定陈宝琛作为末代帝师,还让他的弟弟溥杰和载涛的儿子溥佳也一起入宫伴读,据《我的前半生》这样记载:
我每天到毓庆宫读书,给太妃请安,游一次御花园,后面全有尾巴跟随。
溥仪比溥杰年长一岁,是醇亲王载沣的嫡福晋瓜尔佳氏·幼兰所生的同胞兄弟。除了同父同母的血缘关系,两人还经常在一起学习和玩耍,感情自然非常好。
隆裕太后过世后,紫禁城中便以端康皇贵妃为尊。她原是光绪皇帝的瑾妃,和珍妃一同入宫侍奉,妹妹被慈禧赐死后再也不敢造次,只好将侄女唐怡莹带在身边抚养。
唐怡莹自小在宫中长大,与年龄相仿的溥仪青梅竹马,可端康皇贵妃却深知宫廷的黑暗,实在不愿意看到侄女重蹈珍妃的覆辙。因此,她极力阻挠入宫选秀,而且还指定婉容成为溥仪的皇后。
1924年1月12日,在端康皇贵妃的撮合下,溥杰迎娶了唐怡莹为妻。不过,这对小夫妻谁也瞧不上谁,一个自以为门第高贵,一个自以为相貌出众。
清帝虽然退位了,但民国政府对于满清的贵族并没有赶尽杀绝,王公贵族们依然过着富贵的生活。因此,唐怡莹虽然夫妻感情不算和谐,但日子过得却很滋润,还能日日读书和看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报纸上看到了张学良的照片,立即就被这位风流倜傥的少帅所吸引。
当时,张作霖在赶走冯玉祥和段祺瑞后独自掌控了北京的政局,成为北洋时代的最后一任国家元首。因此,张学良也经常出现在京津地区,还在北京饭店偶遇过溥杰夫妇,这让唐怡莹更加不能自拔。
为了靠近张学良,唐怡莹可谓是不遗余力和不择手段,用“倒贴”来形容都不为过。在这位前朝王妃和风流少妇的主动攻势下,风流不羁的少帅自然没有客气,顺带将其发展成为秘密情人。
1928年6月初,随着蒋、冯、阎、李打着北伐的旗号逼近北京,奉系阵营已经全线崩溃。眼看已经朝不保夕,盘踞在北京的张作霖火速退兵撤回东北,途径皇姑屯时还被日军炸死了。
“皇姑屯事件”后,虽然张作霖被炸身亡,但奉系却没有四分五裂。在老将张作相等人的支持下,少帅张学良迅速稳住了局势,还在国仇家恨下宣布“东北易帜”,直接促成了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成为东北保安司令后,张学良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军政事务上,自然淡忘了与唐怡莹的感情纠葛。不过,生性放荡的她很快就有了新的目标,勾搭上了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
作为地方军阀,卢永祥和卢筱嘉父子俩虽然有人有枪,但由于缺乏资金而始终处于二流的地位。为了资助他们,唐怡莹甚至开始将醇亲王府的许多金银财宝都偷运出来变卖,又一次开始“倒贴”。
对于妻子的放荡行径,身为丈夫的溥杰并非一无所有,只是懒得搭理罢了,反正也从来没有爱过对方。而且,他和父亲载沣的关系也逐渐疏远,经常都会发生激烈的争执。
1929年,溥杰终于离开了这片伤心失望之地,兴高采烈地前往日本去就读陆军士官学校。不过,他的基础实在太差,语言能力也不行,没能考入军校只好转入一所贵族院校去镀金。
1931年,关东军的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和花谷正等人秘密炸毁沈阳柳条湖段的南满铁路,然后栽赃嫁祸于东北军所为,借此挑起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20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竟然不战而逃,致使12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尽皆沦陷,然后没羞没臊地去求助国联“主持正义”。
为了缓解英美等国的压力,也为了长期控制东北地区,日本决定以扶持代理人的方式间接统治。通过“千挑万选”,他们最终选定了废帝溥仪作为傀儡。
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溥仪带着皇后婉容和皇妃文绣搬到天津的静园居住,从此成为了寓公。虽然受到了满清遗老遗少们的礼遇,虽然各国公使依旧称呼他为陛下,但他深知这些都是表面的假象。
为了重现君临天下的美梦,溥仪开始频繁与日本人接触,甚至在“九·一八事变”后也没有停止。1931年11月10日,他在土肥原贤二的亲自游说下终于秘密离开天津,潜往关外开启了自己的傀儡生涯。
1932年3月9日,溥仪在长春前吉长道尹公署内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宣告独立建国并且定都“新京”,年号“大同”。不过,除了日本和萨瓦多尔以外,再没有第三个国家承认它的存在,实在是可笑至极!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天皇裕仁特意邀请溥仪前来东京“国事访问”,还进行了超规格的接待。受宠若惊之下,他竟然表示要去参拜靖国神社,简直毫无下限可言。
溥仪登基时还不满三岁,离开父母后孤独地成长在紫禁城内,身边只有一些太监和宫女相伴。还未大婚前,便在似懂非懂之下初尝禁果,最终搞坏了身体。据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
新婚的这一天,我感觉不到这是一种需要。婚后,我和婉容的生活也不正常,至于文绣和伪满时另娶的两个妻子,更纯粹是我的摆设,这四个妻子全过着守活寡的日子。
由于溥仪始终都没有子嗣,“伪满洲国”自然也就没有储君,身后的主子日本开始着急了。于是,他们开始寄希望于溥杰,寄希望于这个长期在日本留学的御弟,希望为他安排一名日本妻子并且诞下继位人选。
溥仪深知日本人的阴谋,更害怕拥有日本血统的储君后自己性命堪忧,随时都会被取而代之。于是,他一方面要求溥杰不可答应此事,另一方面又拿唐怡莹作为挡箭牌,声称弟弟己有妻室。
对于溥仪和溥杰的这种推脱,日本方面显然不能接受。于是,他们立即派遣吉冈安直抵达北平,还找到唐怡莹的弟弟逼迫他承认姐姐已经离婚。
一计不成又生二计,溥仪以兄长的身份为弟弟溥杰紧急物色了新的王妃人选,那就是被称为“最美格格”的王敏彤。不过,在关东军的强烈反对下,他的这次“选妃工作”也只能半途而废,还害得女方家差点儿倾家荡产。
为了彻底让溥仪死心,为了配得上溥杰的身份,裕仁亲自选定了侯爵嵯峨公藤的孙女嵯峨浩。不过,对方并不是特别情愿与伪满结亲,只是碍于天皇指婚才不得不答应。
当溥杰前往嵯峨家相亲时,包括溥仪在内的所有人都替他捏一把冷汗,认为凶多吉少。谁曾想到,他竟然凭借温文尔雅的气质通过了这次考核,在1937年4月3日正式迎娶了嵯峨浩。
进入1937年以后,日本明显加快了战争的准备工作。在裕仁的暗中支持下,在参谋本部的公开操作下,广田内阁和林铣内阁相继辞职,直到近卫文麿上台才获得了各方的认可。
1937年7月,日本驻屯军在宛平城外举行军事演习不断进行挑衅,还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立即就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拒绝。作为前线区区的联队长,牟田口廉竟然直接下令炮击城内,从而全面引发了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后,溥杰也结束留学从日本返回东北,可是并没有受到哥哥溥仪的热烈欢迎。到了9月份,已经怀有身孕的嵯峨浩也抵达了东北,夫妻定居在了位于新京的西万寿大街。
不出溥仪所料,日本关东军果然逼迫伪满颁布了《帝位继承法》,其中明确规定“帝不在且无子孙时,当传位于弟之子孙”。这下,彻底清楚了!溥仪甚至开始给自己倒计时,就等着侄子降世。
1938年2月,嵯峨浩顺利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爱新觉罗·慧生。看到是侄女而不是侄子,溥仪显得非常高兴,毕竟日本也认为女子不能作为皇位继承人,他暂时是安全的。
1940年3月,嵯峨浩顺利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取名为爱新觉罗·嫮生。接连两个都是女孩,溥仪和溥杰兄弟俩都很开心,日子在相安无事中度过。
1943年,面对兄长的不冷不热,溥杰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一同前往了日本去继续留学。当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步步反攻,东京经常都会遭到轰炸,他们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完成学业后,溥杰和嵯峨浩带着小女儿嫮生返回东北,将大女儿慧生留在日本继续读书。只不过,这次分别竟然成为父女之间的永诀。
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攻击关东军,以吹古拉朽之势不可阻挡。眼见形势不妙,溥仪和溥杰两兄弟竟然抛下嵯峨浩等人仓惶逃亡,准备从沈阳的东塔机场飞抵日本避难,不过遭到了苏军空降部队的逮捕。
嵯峨浩被遣返回日本后,幸亏得到家族的照顾才得以生存,抚养着两个女儿长大。不过,她从来都未忘记自己的丈夫溥杰,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消息。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和溥杰被苏联方面以战犯的身份遣送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得知消息后,嵯峨浩和女儿立即去信联系,终于在领导人的关怀下才恢复了信件往来。
在此期间,慧生与一名日本青年相恋却遭到了嵯峨浩的反对,一气之下竟然殉情而亡。溥杰闻讯后,难过得痛不欲生,哀切之下写了一首悼词祭奠女儿:
呜呼慧儿!吾伏枕哀吟,汝不可闻。我忏我恸,汝岂获知?呜呼慧生!汝其瞑目于地下,乃父将迎尔骨还吾故土。呜呼哀哉!
1959年12月,溥仪成为第一批获得特赦的人员,从抚顺回到了北京;1960年11月底,溥杰成为了第二批获得特赦的人员,也从抚顺回到了北京。当周总理邀请爱新觉罗的家族成员就餐时,得知远在日本的嵯峨浩一直都想与丈夫团聚,立即表示一定会积极促成此事。
1961年初,经有关部门协调,嵯峨浩终于带着女儿嫮生抵达北京与丈夫团聚。若干年以后,溥杰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当我挽着浩的臂膀时,总觉得这个漫长的岁月结束了,我们的新生活开始了。
由于女儿嫮生语言不通,也不适应中国的生活,故而选择回到了日本生活。1975时,溥杰和嵯峨浩一同前往日本去探望女儿一家,之后继续回国定居。
1987年6月20日,嵯峨浩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已经80岁的溥杰哭得像孩子一样伤心:“我的浩……,不要离开我”!遵照她的遗嘱,一半骨灰送回日本与爱女慧生葬在一起,另一半骨灰则留在中国。
嵯峨浩去世以后,溥杰一直都郁郁寡欢,始终没能走出丧妻之痛。1994年2月28日,他在北京平静地逝世,留下遗嘱将一半的骨灰葬于日本山口县嵯峨家神社陪伴妻女,一半的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溥杰
虽然,溥杰和嵯峨浩的结合就是一桩赤裸裸的政治婚姻,其中包含了太多的阴谋和阳谋。但是,他们二人却成为了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