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值得信赖吗?

杨梅说商业 2024-06-16 21:54:55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收益表和利润是不能人为调整的,管理者和会计师总能通过考虑这样那样的因素,对它们进行操纵。

   华尔街是一个到处都弥漫着数字的地方,数字无处不在,这场“游戏”玩的是数字。有了计算机后,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这场数字游戏中,而且他们能把玩的数字量更大了,这些数字的组合也更复杂了,这种宽度和广度绝对是陈腐、落后的前计算机时代人所无法想象的。数字可以反映目标公司的销售额和收益额。在任何人的系统中,收益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收益到底又意味着什么?这应该很简单。拿起报纸时,你就会看到:上市联合公司宣布公司本年度的净利润为100万美元,或者说,每股1美元。当齐尔克联合公司发布其年报时,报告则会说,公司的盈利是100万美元,或者说每股1美元。 会计师事务所会对这份报告出具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如下:他们已经审计了齐尔克联合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认为,报告所附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留存收益表,公允地反映了齐尔克联合公司的财务状况。我们的审计是依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进行的”。

  最后一个词是关键。我们可以把《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理解成:“上市联合公司的每股收益在0.50~1.25美元之间。如果完整阅读审计报告附注的1~16条,你就会看到,上市联合公司的收益数字就像吉他那样,任你去随意把玩,这完全依赖于我们把哪项收益计数在内,哪项创除在外。如果我们选择1美元作为该公司的每股收益,这个数字就和其他会计师对本年度的审定结果一致。明天我们将依情况而定。”

  数字意味着精确,因此,我们有些难以接受下述观点:公司净利润取决于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过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净利润变动甚至可以达到100%,尤其是在市场需要采纳这些收益数字推断趋势和增长率的情况下,如此不严肃的做法,的确令人不可思议。 即使所有这一切不涉及任何欺诈行为,也有可能让你银铛入狱。

  怎么会这样? 有的公司连年披露利润,但陷入破产境地?假设你是一家航空公司,刚购买了架崭新的“波音727”飞机。 购买飞机花费的成本为500万美元。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随着这架飞机使用寿命的终止,它的价值将变为零。因此,你必须每年按一定的比例用收入计提飞机成本。 那么,你的飞机寿命到底是多少年?你可以说,这架飞机的使用寿命是10年,这样,按照直线折旧法,今年需要通过收入补偿的成本就是50万美元,或者说飞机成本的10%。如果来源于旅客货物运输的净收人是100万美元,考虑到折旧费后的净收益就减少了一半。在这架飞机全面投入使用且始终处于运营状态的情况下,购买飞机年度的收益情况显然落后于下一年。如果在第11年还继续使用这架飞机的话,你的利润会变得更漂亮,由于在这个年度,飞机的账面价值已被完全注销,因而不存在折日费用。

  但是,这还仅仅是问题复杂化的开端。你的隔壁是另一家航空公司,这家公司也刚刚购买了 架全新的“波音727”飞机。这样在你报告同一时间段的收益额时,我们就可以把你的数据和这个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是吧? 实际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临近的这家航空公司说,他们买的这架飞机可以用12年。因此,他们可以在12年里对这架飞机计提折旧,这样,本年度提取的折旧比例是1/12,而不是1/10,因此,折旧对该年度收益的抵减额只有416666美元,而不是500000美元 按照这样的算法,这个竞争对手就能比你赚到更多的钱。 会计师就不能都对同样的飞机计提相同的折旧费吗?

  答案是不能,他们当然不能这样做。不过,证券分析师却不得不多费点脑筋,他们需要把各不相同的折旧率转换为常数。会计师并不是什么超然的权威机构他们只是客户聘请的专业人士。如果你说你的飞机使用寿命是12年就必须说明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来支持这个12年使用寿命的说法。上市航空公司“波音727”飞机的使用寿命为10年,而联合航空公司则是16年。 当然,航空公司的例子还是非常简单的。

  但两个第二代计算机系统会怎么样?比如说霍尼韦尔的H200和IBM1400系列,它们是否有相同的使用寿命?如果仅考虑使用,这是可能的:但假如你的用途是出售或交易,IBM的产品显然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但是,如果为了鼓励资本性支出,为购买新设备提供投资信用和税收优惠。情况又会如何?

  按行话说,这些投资信用是直接归属第一年,还是在设备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进行分摊? 如果每个企业都采用相同的折旧法和不同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就非常富有弹性了,但通常设备不采用直线折旧法:每年均采用相同的折旧率。有些公司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开始年份采用较高的折旧率,比如说按正常折旧率的150%进行折旧。还有一些则采用更有吸引力的所谓“年数总和法”。如果你真想了解这些方法和细节,不妨问问你的会计师,他会向你解释清楚的。 不过,这还只是开始。

  我们再来看看存货:有些公司对存货采取后进先出法计价。有些公司把研发费计入存货成本,有些则将研发费在若干年度之内进行分摊。 由此企业对暂未支付的养老金成本进行摊销;有些则根本不做任何摊销。有些公司在子公司取得收益时,提取所得税准备金;有些公司则在子公司向母公司上交股利之前不做任何预提在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个企业时,账目就会变得更加匪夷所思。收购可以是一次性购买,可以是一组权益的交易,也可以是两者兼面有之。在这个过程中,商誉既可以分摊,也可以不进行分摊。折旧的基数也会大相径庭。 简而言之,没有一家公司的收益表和利润是不能人为调整的、管理者和会计师总能通过考虑这样那样的因素,对它们进行操纵。

  之前,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一项研究,名为“《美国所得税公认会计原则》难道就不会误导投资者”。 通常(但并非一贯),如果一个证券分析师不需要花时间接电话、和顾客交流、向养老金基金兜售股票或参加会议,那么,他完全有利用几天的时间解析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这就意味着,他需要做点真正“笨人”做的工作,认真解读报表附注,进行比较,寻找突破口,剥去那些精心设计的外表,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分析师不得不接电话,买卖股票,参加会议,还要及时跟踪业内的最新发展动向。因此,并没有多少证券分析师做这些基本功。即使每个分析师都能做这些基本工作,但需求会更大:因为股票经纪人的数量或许是分析师人数的20倍,而更是有200倍于经纪人的客户迫不及待地等着他们回话。 因此,当电话铃响起,听到话简里说,“上市联合公司的收是每股1美元,市场价却只有收益的12倍”时,你会发现,谣言总是无处不在。

  另外,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事实并不一定会让齐尔克的股票上涨,真正左右上市联合公司股价的,或许是普通大众对上市联合公司的情绪和感受。 大多数会计师是诚信之人,尽职尽责。但是,雇佣他们的是公司,而不是投资者。他们是公司雇用的专业人士,经常要参与公司的税务和管理等事务。

  多年以来,华尔街一直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奉为诚信、 声誉和执业质量之本,尤其是那些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比如普华水道,哈斯金斯•赛尔斯(Haiskins&Sells,后并人德勤)和安达信(Arthur Andersen)等。 但随后的一些事件却让我们大跌眼镜:一些已经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并签字的财务报告,若千年后再次被推到公众的面前,人们发现,报告披露的利润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大幅降低。其中最著名、同时也广受关注的案例是耶鲁捷运公司(Yale Express)案,尽管该公司连年披露利润,但最终竟然陷入破产境地。目前,耶鲁捷运公司已按《破产法》“第四章”的规定进行了重组。 于是,愤怒的股东将此案诉诸法庭,起诉对象不仅有耶鲁捷运公司,还有在耶鲁捷运公司财务报告上签字盖章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今天,这个行业已经到处都是诉讼官司,当然,我们并不想深人探讨这个话题。我们想说的,在律师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成为不可或缺要素的大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开始关注一贯性问题,但是,即使是在会计师之间,在收益的真正含义这个问题上也存在混淆。他们认为,企业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因此,要反映不同业务之间的差异,就必须存在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情会计师们的两难处境。我一直对报告的数据持怀疑态度,因为接受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数据让我赔了很多钱,没有任何事比赔钱更能让人怒火中烧。

  一家大型华尔街出版社就曾指出,“CPA”这三个字符不应该是“注册会计师”的缩写,而是“注册公共杀手”的代名词。我想解释一下我反对注册会计师的根源,这或许会让你更明白。 如果我们用如此敬畏的心态来看待损益表上的利润数字,不久后,那些头脑灵通的家伙在创办企业时,想的就不再是合手逻辑的发展和进步,而是怎样杜摆出更漂亮的数字。 我们把这样的企业称为“集团式”公司或“自由式”公司,当市场进人黄金季节,这种公司形式尤为流行。集团企业就是一个靠收购其他从事各行各业业务的公司来实现增长的公司。

  在人们的心目中,集团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是一种全新的管理者,他们才华横溢而又独断专行,在他们的头脑里,游戏的思路就是接管一家冰激液制造公司,将其与真空阀公司合并,再并购面粉企业。 这个冰激凌制造公司、真空阀公司和面粉公司除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实现合并,没有任何形式和实质上的整合。但华尔街寻觅的是不断增长的收益,只要找到合适的会计师,就可以利用这个过程让公司收益疯狂增长。

  从此,资本主义也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很多上市公司只是按华尔街的喜好来包装。

  试想一下,假如美联储也像中美洲、南美洲发展中国家那样随心所欲地印制钞票,我们这些国民为什么不能也试一试?只要有市场,就会有人去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眼下,华尔街正在忙着激活那些交投清淡的大银行、大保险公司股票,他们想说的,无非就是他们没有在操纵“业绩”或者股价。

  华尔街证券公司需要的是盈利记录和新“理念”,他们必须为那 些早就无人问津的蓝筹股摇旗呐喊。喧器声散尽后,便是这些华尔街商人数钱时。其实,“反托拉斯”者们是在为这些集团公司验身正名。 何出此言?假如你买进一家非关联公司的股票,当然也就不存在反垄断问题了。大集团的管理者当然比蜂蜡师傅聪明得多。正如凯恩斯所说:不管做点什么,只要做了,就比什么也不做好。

0 阅读:6

杨梅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