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000亿半导体竞速与裂变

财经西部 2022-04-19 15:17:14

撰 稿:刘军伟

编 辑:史香玲

编 者 按

2022财经西部特刊《西安开新局》,聚焦西安综合能级的提升,深度解读支柱产业和产业链水平的构建提升,尤其是工业制造上的补足补强。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日前,中国商务部网站转载媒体报道称,三星电子近期完成了在中国西安建设的半导体二期扩建工程,并正式投入生产。此次扩建之后,三星电子的NAND闪存生产能力将占世界市场的10%以上。

就三星项目而言,其价值不只产值本身,更重要的是对西安半导体产业链的大幅带动——100多家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跟进,其中不乏美国空气化工、日本住友、韩国东进世美肯、华讯微电子等业内著名半导体企业,以及美光、中兴、阿里、京东等行业龙头不断在西安加码,甚至炬光、华讯、华芯等陕西本土品牌也集体崛起。

众多知名企业的聚集,助力西安已经形成了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制与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等较为完整产业链。

据统计,2011年-2020年,西安半导体产业销售总额从100.7亿元突破至1250亿元,半导体产业复合增长率超过30%,并且西安在国内半导体产业规模排名也由第8名跃升至第4名,仅次于上海、无锡及深圳。

但是,西安半导体产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比如,本土产业发展规模小、技术储备待转化、高端人才紧缺等。

西安官方提出“2025年半导体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面对该目标,如何打破掣肘、补足短板?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件事情。

西安半导体的两股力量

2022年2月,西安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西安高新区的表现比较抢眼。

据报道,签约落地西安高新区的项目,包括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投资31.72亿元的八寸线功率半导体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能60万片;宁波芯辉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朱樟明教授团队技术,在高新区投资2亿元建设激光雷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项目,计划于2025年上市……

这只是诸多半导体项目落户西安的一个缩影,西安近些年签约引进的半导体项目不少,整体产业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据统计,自2011年-2020年,西安半导体产业销售总额从100.7亿元突破至1250亿元,半导体产业复合增长率超过30%,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西安在国内半导体产业规模排名由第8名跃升至第4名,仅次于上海、无锡及深圳。

西安半导体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两股产业力量的释放。

一股是外埠力量的进入,英飞凌、美光、三星等众多国际巨头的引进,及国内企业的投资扩产。以三星为例,落户之前,西安的半导体企业数量仅有60家-70家,落户之后,美国空气化工、日本住友、华讯微电子等上百家配套企业跟进,并且建设了研发、生产基地,让西安半导体摆脱了产业基础薄弱的窘境。

另一股力量是西安本土半导体企业的成长。历史悠久的西安微电子所,曾研发航天集成电路——TTL双极小规模集成电路系列,如今,实力依旧位居中国半导体制造十强之列。

外埠力量的助推下,西岳电子、龙腾半导体、芯派、睿芯、杰源等众多本土半导体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比如,西岳电子此前所有的配套原材料都来自省外,甚至包装箱都要从沿海地区购买。三星到来后,这些企业的配套实现了本土供应。

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晓宁介绍:“西安现有半导体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2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人,形成了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制与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等较完整产业链。”

具体来看,半导体产品类目繁多,其中集成电路的市场份额占比大约超过80%。所以说半导体产业基本等同于集成电路产业,而西安的半导体产业中,制造领域的占比较高。

据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0年西安半导体销售总额约为1250亿元,其中制造业销售总额为760亿元,占比超过六成;其次为支撑业、设计业,销售总额分别为160亿元、140亿元。

千亿产值如何留住人才?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西安半导体的发展势头强劲,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

相关的数据也能印证,2021年,西安市国民生产总值10688.28亿元,其中,计算机、通信等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21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产业年产值超千亿的西安,在如何留住高端人才、形成人才聚集方面,备受外界关注。

据统计,陕西高校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近10万人,年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占全国的14%,但留在本土的从业人员占比并不高。

以设计业为例,据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布的2020年陕西半导体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陕西半导体设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4101人,到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仅为4195人。五年增长不到百人,这也意味着大量人才外流。

一位半导体业内人士表示:“相比江浙沪,西安半导体行业的选择有限,特别是工资较高的芯片设计领域,除紫光展锐和华为海思之外,其他大多数芯片设计公司要么是外企的边缘业务,要么是面向产业链中低端产品的芯片设计,因此很多芯片人会选择去北京、上海等城市。”

陕西半导体协会亦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设计业属于轻资产,作为产业龙头引领市场终端需求,但西安的特点是大企业偏少,中小企业居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在产品和市场方面,设计企业的产品销售市场都在沿海地区,与本地现有终端企业互动交流不足。

尽管,西安有三星等龙头企业,但从产业效应来看,三星主要是制造业,对人才的吸收有限,目前西安工厂约有5500名员工。公开报道显示,2020年,三星西安闪存芯片工厂实现产值超700亿元,也就是说,西安的半导体产业产值,有六成靠的是三星。

壮大本土半导体企业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目前的现状是西安本土成长起来的半导体企业,以细分领域民企居多,整体规模偏小,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也比较低。

不仅如此,本土半导体企业还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短板,公开报道显示,西安集成电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累计300多种,但是多数并没有形成生产规模,大部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主流的通讯、移动智能终端等领域参与度低,技术方向与主流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如何突破发展的短板?

在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如何突破这些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更好地赋能城市经济增长?

对照人口仅700多万、总面积不到西安一半的无锡,2020年GDP为1.24万亿元,其中半导体产业对经济贡献突出。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无锡销售过亿的半导体企业数量为42家,而西安仅为17家。

公开报道显示,无锡的半导体产值仅排在上海之后,主要是因为无锡拥有引领型的国有和民营集电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数量在国内城市中领先,这有利于建立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生成机制。

借鉴无锡经验,西安在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包括培育“专、特、精”中小企业,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等方面要做的还有很多。毕竟,半导体产业作为附加值高的科技型产业,培育孵化离不开相应的创新载体。

这一点深圳的表现亦非常明显,重视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中小民营高科技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列。西安只有做大增量,营造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解决人才外流、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家赵秋奇表示:“陕西有高校和人才培养的优势,要在吸引投资和吸引企业上下大功夫。

一是要大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包括公共技术平台、众创空间、产业孵化基地、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二是依托创新载体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中小民营高科技企业初创、孵化和发展,以人才、科研和成本优势,吸引海归和外地高科技人才来西安创业发展。”

当然,既要做大产业基础的增量,也要突出核心竞争力。这方面,依托科教优势,突破产业细分领域的关键环节,强化薄弱环节,是西安壮大半导体产业链的重点方向。

陕西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曾针对陕西半导体现状做专题调研,并明确提出,要重点开发SoC等产品设计、纳米级工艺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先进封装与测试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在重大产品、重大工艺、重大装备以及新兴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这也是国内不少专家对西安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共识。何晓宁认为:“从产业链发展角度来看,西安半导体产业在产业链结构上急需补充晶圆制造业代工这一环节,从而解决西安半导体产业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局面。

此外,还应引进包括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汽车等后端产业,从而对半导体产业链实现牵引;同时,在前端引进半导体装备、半导体材料等相关企业,完善整个产业链的支撑。”

西安已有所探索,正在建设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就包含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发挥载体与成果转换作用,并且已现成效。如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研发的650-3300伏碳化硅器件,多款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型号已实现量产。

随着“中国智造”的崛起,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不断增长,作为西部重镇,西安如何抓住机遇,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半导体产业能否实现产能裂变,将是一个重要观察点。

(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end-

1 阅读:3330
评论列表
  • 2022-04-30 17:11

    美光半导体在西安,除了高耗能高污染外,对西安半导体高科技没有任何贡献。只是封装老化其它美国一概保密,纯粹属于搬运物流行业。

  • 2022-04-21 12:59

    没钱

  • 2022-04-23 03:46

    但愿能强大起来吧

  • 2022-04-25 09:13

    一个三星撑起来越南大半出口,一个三星半导体撑起了西安半导体产值。数据是漂亮了,但是也只是数据

  • 2022-04-28 00:14

    西安目光要远大一点,要建成西部硅谷,西部半导体和高科技的高地,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之都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