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后人难以攀越的世界艺术高峰

祺祥阅览生活 2025-02-07 21:44:51

一、引言

世界上有这样一部作品,不管是同时代还是后来的读者,只要一提起它,无不肃然起敬,都想用尽世间最美的赞词对它尽情赞颂。面对创造了这部伟大作品的作家,即使世界上最自大、最自以为是的作家和艺术家,也不得不敛声屏气、由衷拜服。

二、后人对这位作家和作品的评价

中国当代作家张炜说:“他是赢得作家的尊敬最多的一个作家。没有一个人敢用轻薄的口吻去谈论他,没有一个当代艺术家不去仰视他。他的天才、难以企及的技巧,比较起他的伟大人格,似乎都是可以略而不谈的因素了。”

俄国作家巴别尔(1894—1941 ,代表作《骑兵军》)说:“人一生其实不用读太多的书,有个七八本便足矣;但是,为了找到这七八本最值得读的书,则必须先读完两三千本。在数以千计的俄国文学名著中,……这部最伟大作家的最伟大作品,无疑就是最该读的那几本书之一。”

英国作家朱利安·赫胥黎(1887—1975)说:“ 人们读了(这部书,笔者注,后同),就不再是原来的人了。仅凭……这一部作品,(这位大师)就可以雄踞世界文坛的奥林匹斯山巅。

这部作品就是世界名著中的名著——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其创作者就是名震寰宇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正在创作中的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

三、作品概述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长篇小说之一(另两部为《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共四卷361章,1120000字(草婴中文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煌煌巨著。

作品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中心,展现了前后二十年间(从1805年到二十年代初十二月党人运动酝酿时期)俄罗斯社会的生活图景,着重描写了1812年俄罗斯人民伟大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罗斯人民,他们是卫国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作品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规模宏伟,气势磅礴,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和一座巍峨的高峰。自问世以来,小说《战争与和平》一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托尔斯泰以他辉煌的艺术天才,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俄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俄国官兵和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书以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个贵族家庭的生活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前三个家庭是庄园贵族,而库拉金是宫廷贵族。作者对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持否定态度。这些人脱离人民,没有起码的爱国心。他们极端自私,极端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仍然过着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生活。他们只知追求享乐和争权夺利。作者对库拉金一家的丑行,特别是对库拉金的女儿爱伦的荒淫糜烂的思想与生活进行了猛烈抨击。罗斯托夫等三个贵族的成员出则比较接近人民,也具有民族感情,像安德烈和彼埃尔等都直接参加了卫国战争。最后,安德烈为保卫祖国而光荣牺牲。

《战争与和平》关于战争的宏大场面描写艺术水平是无与伦比的,作家在短短的一两个章节中,就能够将数万人拼搏的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这里有关于战争的真实描绘,有关于战争参加者的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绘。从总司令到普通士兵,都有描绘。对俄、法两军主帅库图佐夫和拿破仑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读之如在目前。

托尔斯泰 油画

俄罗斯白桦林

拿破仑侵俄大军

侵俄法军

俄法两军巷战

但托尔斯泰并没有否定整个贵族阶级。他着力美化罗斯托夫一家那种温情脉脉的庄园贵族的“品德”和包尔康斯基一家那种忠贞为国的古风。这也许是作品受时代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吧。

四、小说创作历史和有关史料的收集准备和引用

起初,托尔斯泰想写一部描写三十年后从西伯利亚流放归来的十二月党人(19世纪20年代俄国一批从事推翻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活动的青年军官)的小说,后来又打算描写与1812年卫国战争严峻而光荣的岁月紧相联系的小说主人公们的青年时代。但后来作家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因为一二年的战争又是和一八O五年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来全部小说就从那个时代开始了”。

为了创作《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几乎翻遍了图书馆关于1812年卫国战争时代的所有材料——书籍、报刊、历史文件、回忆录和信件进行研究,并到当年俄法两军最重要的一次战役——鲍罗金诺战役的战场遗址参观和停留两日进行凭吊、观察和思索,占有了大量历史人文资料,在《战争与和平》的手稿中至今还保留有作家在鲍罗金诺战场写的一页札记,“极目远眺,可以看出二十五俄里。……”后来,托尔斯泰还强调说,“当我写历史的东西时候,……我喜欢直到最微小的细节都忠于现实。”

史载,托尔斯泰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用来探索小说的开头,他“开始了无数次,又放弃了无数次”。在俄罗斯托尔斯泰档案库中,至今还保存着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开头的十五种异文。

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左)

原来,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在创作时既是如此勤奋、细致,又是如此的严谨和精益求精啊!佩服啊!

沉思中的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

五、小说创作所用时间、主要情节和内容:

《战争与和平》创作时间长达七年(1863—1869),讲述的是欧洲拿破仑时期在俄国所发生的事。

故事以1812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通过对四大家族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小说中人物多达559个,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充满了生命的灵动,人的欢乐、痛苦、各种内心思绪——在这篇巨著里都应有尽有。

俄罗斯女生

安德烈与娜塔莎 剧照

1805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之后,法国和俄国之间也发生了战争。可是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已有身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丽娅之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希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安德烈刚刚留学归来的好友彼埃尔·别祖霍夫,是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是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库拉金公爵看到这一点,便企图把美貌但品行不端的女儿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同年11月,安德烈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安德烈历尽种种艰难后回到秃山。当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时死去了。安德烈陷入孤独和绝望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埃尔发现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存在暧昧关系,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他与多勃赫夫进行决斗。在幸运地击倒对方后,彼埃尔即与妻子分居,他陷入了善恶和生死问题的困扰之中。不久,彼埃尔加入了共济会,得出了一套生活的哲学。他怀着宽宏大量之心,接回了妻子。

安德烈与彼埃尔在渡船上相遇并交谈

俄罗斯古典美女 油画

1807年2月,俄奥联军在埃尔劳与法军进行了一场残酷的鏖战,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当年6月,拿破仑与沙皇签署了和平协定,暂时的和平生活开始了。

1809年春天,安德烈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公爵。在公爵家里,他立即为充满生命力、美丽动人的公爵的女儿娜塔莎所吸引,娜塔莎答应了他的求婚。但秃山老公爵认为她不够富有,年龄太小而加以反对。最后双方相约一年后成婚。不久,安德烈出国了。娜塔莎伤心地答应等待一年,却又无法忍受寂寞。她结识了爱伦的兄弟阿纳托尔。在他的诱惑下,两人决定私奔。至此,她与安德烈的婚约宣告无效。这对安德烈骄傲的性格是一次极其沉重的打击,为此他痛苦不堪。然而由于军务缠身,他对此事又渐渐淡忘了。

1812年,拿破仑率先撕毁原来的和平协定,指挥军队跨过涅曼河,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年迈的库图佐夫将军决心阻止法军继续向前推进,但由于战术失误和其他原因,并未使俄军毕其功于一役。战役还不断进行着,双方损失都很惨重。最后,俄法军队在鲍罗金诺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争夺战。显然,这是俄军所进行的最糟糕的战役。库图佐夫不得不痛心地宣布军队无力保卫莫斯科,拿破仑则作为胜利者进抵又一座空城。

库图佐夫与他的将士们

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拿破仑

安德烈在鲍罗金诺战役中身负重伤。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意外地在伤员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安德烈。她向他谢罪,并精心地看护他。彼此间又旧情重萌,但为时已晚。安德烈伤口恶化,不久即在睡梦中逝去。

彼埃尔留在莫斯科,决意做一名民族英雄。他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在解救一位遭受法国士兵凌辱的俄国妇女时,他被捕成为俘虏。彼埃尔的妻子爱伦在战火中仍然难以抑止自己的放荡行为,最后,因误食堕胎药而死亡。

拿破仑的军队在空城莫斯科完全分崩离析,他疲倦地等待着,寄希望于沙皇要求他签订和平协定。但是这一天迟迟不来,他只好放弃莫斯科回师法国。在通往斯摩梭斯克的途中,法军彻底瓦解,成为一群落荒而逃、恣意抢掠的乌合之众。在哥萨克人的不断骚扰下,大量俄国战俘被解救,彼埃尔也重获自由。俄国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彼埃尔又回到了莫斯科,恢复了同罗斯托夫和保尔康斯基一家的友谊。娜塔莎吸引了他,而他也突然意识到娜塔莎已长大成人。于是时机一成熟,他就恭请她父母同意他们的婚事。与此同时,娜塔莎之兄尼古拉也正在考虑娶安德烈之妹玛丽娅为妻。

彼埃尔与娜塔莎结为伉俪,生活幸福。这位曾经单纯而轻信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妻子。他们结婚八年后,养育了四个可爱聪敏的孩子。娜塔莎完全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丈夫和孩子们。他们发现彼此的生活实现了他们过去的梦想。尼古拉虽然无法完全肯定自己对玛丽娅的爱,却懂得这桩婚事明智适宜。他们收养了安德烈的儿子尼古路什卡,生活也十分快乐幸福。

六、总结:

小说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生活的无数画面,描绘了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上至皇帝、大臣、将帅、贵族,下至商人、士兵、农民,反映了各阶级、各阶层的思想情绪,提出了许多社会、哲学和道德问题。它又是一部歌颂人民战争的史诗。

作为一部题材重大,卷帙浩繁的长篇史诗,的确表现出作者杰出的艺术才华。小说成功地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多方面的和平生活有机结合到一起,借助于庞大复杂而有条不紊的结构,描绘了十九世纪最初二十年纵横俄国城乡的广阔画面,其中一些主要人物形象流溢着作者所特有的心理分析的异彩,性格特别鲜明生动,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这部小说将主人公的生活,历史人物的活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及历史哲学的议论熔为一体,构成了一部兼有史诗、历史小说和编年史特色的杰作,不愧为世界文学巨匠的大手笔。作品一问世,就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几乎一致公认托尔斯为文坛盟主,认为这样独树一帜的小说使“他在公众心目中断然占据了首屈一指的地位”。

托尔斯泰

七、作家同时代的文学大师们对作品的评价和作品出版情况

《战争与和平》不仅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巨大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巍峨高峰。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读完这部小说后,对托尔斯泰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赞叹:“这是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

小说出版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世界 55 个国家、地区和语种调查,统计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书籍,长篇小说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雄居第一,光 1979 年到 1985 年间,三部作品的译版就达 144 版次。

作品评价:

《战争与和平》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这部规模宏大的作品中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这部作品以高超的技艺描述了本世纪初俄罗斯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战争与和平》使我们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罗斯的生活,这会胜过读几百部民族学和历史学的著作。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战争与和平》是十九世纪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它的场面广阔、人物众多,不但以前没有人写过这样的小说,以后也不会有人再写,是当之无愧的“史诗”。《战争与和平》是一幅有关一切人们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幸福和悲哀、伟大和耻辱的事物的完整画像。

——英国作家毛姆

“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近代的《伊利亚特》”。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附,写作本文的引用资料:1、《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外国文学作品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3、《俄罗斯文学大花园》(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出版)4、《托尔斯泰传》(天津人民出版社)

5、《域外作家小记》(作家出版社)

期待各位朋友的回复、评论、点赞和关注。

祝各位朋友蛇年吉祥,万事称心如意!谢谢!

0 阅读:0

祺祥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