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江青去看望卧病在床的张治中,张治中深感不安:我是小病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09 11:37:01

【前言】

张治中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挺有争议的一位人物,他的复杂之处就在于:一方面,他跟中共有着长久的深厚交情,另一方面,他又跟蒋介石关系紧密,像亲人一样。他这辈子,一直都在这些矛盾里找寻出路,挺不容易的。

在国共双方的和谈里,张治中那可是个核心人物。他一边卖力地跟对方谈,想让蒋介石满意,另一边呢,又老帮中共说话。在蒋介石跟前,他胆子可大了,好几次直接跟蒋介石讲:“要是能让共产党加入进来,对国民党来说可是个大好事,能焕发新生。”

张治中对蒋介石那是真心实意地卖力,但他跟共产党的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关系也挺好的,经常来往。要说在国共两边都能混得风生水起的,也就张治中这么一个特例。

【张治中和江青的交往】

张治中在政治立场上,一直坚守孙中山先生的理念,主张跟苏联和共产党合作。说到军事,他从不争抢兵权,也不搞小团体,更不会去搞反共那一套。到了1949年,国民党战场上快撑不住了,就派了代表去和共产党商量和谈的事。

张治中被选为了和谈团队的头号人物,负责到北平进行协商。

不过,谈判最终还是没能达成一致。张治中原本打算回去,他心里头一直记着蒋介石对他的知遇之恩,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不忍心在这种紧要关头抛下蒋介石不管。但不少好朋友都劝他留下来,毕竟和谈崩了,他这时候回去,处境也会挺尴尬。

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轮番找张治中聊天,都劝他别再回国民党那边,干脆留在北平算了。结果,还是周总理的一番肺腑之言,让张治中下定决心,决定留在北平。周总理到底跟他说了啥,让他改变了主意呢?

周恩来跟老朋友聊天时,直接点出了问题:“我觉得你思想上还是老一套,咋就光对个别人抱希望,不考虑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大事呢!”

于是,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还被新政府请去帮忙。张治中和江青在工作上没太多打交道,不过因为张治中经常和毛泽东见面,所以他和江青私下里也挺熟的。

张治中和毛泽东的交情,得从1945年重庆那次会谈说起。之前就提到过,每次国民党跟共产党要坐下来聊聊,张治中肯定是少不了的。重庆那次会谈能成功签下“双十协定”,不光是共产党真心诚意,愿意让步,张治中在里面也是帮了大忙的。

这次谈判时,张治中负责亲自接送毛泽东。而且,张治中还把自己原来的府邸让出来,特地给毛泽东在重庆期间暂住。

张治中总共跑了三趟延安,一方面是为了忙谈判的事儿,另一方面也想亲自瞧瞧延安是个啥样。他和江青头一回见面,就是在延安那块地方。到了1946年3月份,周恩来、张治中,还有马歇尔,他们三人组成的小分队,把军调处的工作查了个遍。查完后,张治中和马歇尔就被请到了延安,去参观学习了一番。

他们抵达延安,可是件大事。就在那个晚上,中共中央办了个热闹的欢迎晚宴,大家吃完饭,还准备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说到看节目的座位嘛,马歇尔被安排在最中间,他的左边是毛泽东,右边则是江青,而江青的旁边,坐着的是张治中。

那时候情况比较特别,江青和张治中只是简单握了握手,没咋多说话。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碰面,得等到1951年。那一年啊,淮河那边雨水特别大,结果就闹了很严重的洪水灾害。

毛泽东提出了“务必解决淮河问题”的倡议,呼吁河南、安徽还有山东这三个省份一起动手整治淮河。张治中呢,他是地道的安徽人,老家那边以前经常被洪水闹腾得不行,所以他心里特别惦记治淮这事儿。

要管好淮河,得花大力气,包括很多人手、东西和钱。为了让大家动起来,政务院决定派个考察队过去,队长是张治中。张治中一听这消息,立马就开始忙活起来。可没想到,就在快要走的时候,他突然身体不舒服,只能躺在床上。

张治中腿脚不太利索,这是年轻时落下的病根。辛亥革命那年,也就是1911年以后,张治中心里有了当兵的想法,就跑到上海加入了学生军的队伍,那时候他刚满21岁。

张治中这人挺有本事,读过不少书,算数厉害,英文也说得溜,所以在部队里,长官们都很看重他。但世事难料,有次意外差点让他的前程泡汤。那天,张治中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踢球,正跑得欢呢,结果被一个同学不小心用带钉子的球鞋踹到了腿,腿上划了个大口子。

张治中一开始没当回事,可腿上那伤口竟然发炎化脓了,情况一天比一天糟,连走路都变得费劲。那段日子,他上不了课,也参加不了操练,差点儿就被学校给踢出去了。还好,几个排长都挺身而出,说啥也不让开除他,张治中这才得以继续留在学生军里头。

张治中的腿受了伤,养了足足半年时间。伤好后,他去了武昌第二预备学校念书,后来又考上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他顺利完成学业,踏上了从军的道路。不过,那时候他的腿伤没处理好,留下了后遗症,时不时就疼一下。

1951年那会儿,张治中正要出门办事,可神经性腿痛的老毛病又找上门来,疼得他头晕目眩,连路都走不了。他心里头急啊,生怕耽误了国家的重要事务,于是赶紧给毛泽东写了封信请假。在信里,他提议让邵力子来当视察团的团长,继续把工作往前推。

毛泽东看了张治中寄来的信,二话不说就回了封信,还特意让江青跑一趟,亲自把信送到张家去慰问。虽说毛泽东和张治中两人平时书信来往挺频繁,但让江青亲自跑腿送信这事儿,可不常见。从这里就能看出,毛泽东对张治中那是真的挺上心的。

江青在动身前往张家前,先打了个电话询问。一听说张治中生病躺在床上,她就直接去了张治中的卧室探望。一见面,江青就把毛泽东亲手写的信递给了张治中,信里头写着:

文白兄:收到你的信啦。听说你生病了,真的很担心。现在有邵先生带着视察团,一切都没问题,你就好好养着身体,争取早点康复。祝你快点好起来!

你好,希望你一切安好!这句话就是想跟你说,希望你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没啥复杂的,就是简单的一句问候,希望你啥都好。

毛泽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漫长的革命道路,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出身农家,却凭借智慧和勇气,逐渐成长为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提出的许多理论和战略,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的思想和事迹,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国人不断前行。

五月初五那天,日子挺特别,就是咱们说的端午佳节。传统里,这日子有点年头,习俗也多,挺有讲究。不说别的,就说那粽子吧,家家户户都得包上几个,糯米、红枣、豆沙,口味多样,吃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还有那赛龙舟,江面上热闹得很,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参赛的划得带劲,看的也叫好连连。总而言之,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是庆祝、就是欢乐,传承着咱的文化,铭记着这历史时刻。

张治中一看江青亲自来了,心里头就七上八下的。再读了毛泽东的信,更是心头一暖,开口说道:“我这不过是小毛病,还让主席操心了,真是过意不去。特别是您还亲自跑一趟,我这心里头更是觉得愧疚。”

江青倒是挺风趣地劝慰道:“你能跑延安三趟,我咋就不能上你家里坐坐呢?”

聊起以前的那些事儿,张治中立马就想起了过去,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江青见状,连忙追问:“瞧大夫了没?大夫咋说的?你现在感觉咋样了?”

张治中讲道:“其实也没啥大病,就是感觉浑身没劲,头又晕又胀,站着坐着都不舒服。吃点药,再躺躺,应该就没事了。你跟主席说一声,让他别担心。”

江青讲道:“你现在都过了六十岁了,身体肯定没以前那么硬朗了,得少折腾,别太累。主席心里挂念着你呢,本来他想亲自来瞧瞧你,但手头有事走不开,就让我来代替他了。”

后来,他们俩又聊了很多,包括重庆谈判时的那些小事儿。谈判结束后,江青去重庆看了看病。张治中特地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摆了桌酒席,给江青接风,还把她介绍给了重庆文艺圈里的那些大牌导演和演员。

说到以前的事儿,两个人都挺惬意的。江青还和张治中的老伴洪希厚唠起了家常,啥都问,特别亲切。张治中和洪希厚感情深厚,他们从小就是夫妻,一起吃了不少苦。张治中只要没仗打、没工作,就老陪着洪希厚。他们一共有四个闺女和两个小子。

江青握着洪希厚的手,跟张治中讲:“你真有福气,找了个这么朴实、老实、又能干的老婆,两个人一起到老,多幸福啊。洪大姐这么细心地照顾你,你的病肯定很快就能好,主席和我啊,都特别放心。”

江青去张治中家里聊了会天,大概待了一个钟头,之后就跟张治中和洪希厚打了声招呼走了。

【江青邀请张治中跳舞】

1958年9月份,毛主席离开北京,去全国各地巡视,他邀请张治中一块去。其实,那时候江青也悄悄跟着,只不过没公开露面。这一路上,大家伙儿都在一起,张治中在很多吃饭和晚会的场合里,经常能碰到江青。一来二去的,两人也就慢慢熟络了。

张治中心里直犯嘀咕,毛泽东出席的那些政治场合,江青从来不参与,也不在人前露面。就连游泳这事儿,毛泽东和江青都是自个儿游自个儿的,张治中真是想不通。不过话说回来,毛泽东对党外人士一直挺尊重的,每次外出考察,张治中都能跟在毛泽东身旁。

在武汉那会儿,当地头头给毛泽东搞了个舞会,张治中也被请去了。毛泽东瞧见张治中光站在边上瞅着,不去跳舞,就问他:“你咋不去蹦跶两下呢?”

张治中回答道:“我跳不来。”毛泽东一听,挺吃惊的。毕竟张治中以前可是国民党里的大官,没想到他居然不会跳舞,这事儿可真新鲜。刚好江青在旁边,可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没过多久,她就走过来请张治中一起跳舞。

张治中碍于情面,没法拒绝江青的邀请,便和她一同跳了支舞。碰巧毛泽东瞧见了,乐呵呵地对张治中说:“哟,你也来跳舞啦!”

张治中笑着打趣道:“我可不擅长那个。我跳舞就是随心所欲,不顾音乐,不顾步伐,也不顾舞伴。”

江青在一旁乐呵呵地说:“怎么会不行呢,你跳舞真的挺棒的!”

毛泽东外出巡视时,走过了好多省份和城市,但之前还没踏足过安徽这块地儿。张治中这人特别念旧,老想着家乡,他不止一次地跟毛泽东说,要去他的老家安徽逛逛,还特别提到了黄山,说那儿的风景简直美极了。

毛泽东这回逮着空儿去了安徽,跟他一块儿的也都跟上了。到了9月18号,在合肥的那个交际处酒店里,张治中正低着头看文件呢,江青冷不丁地就出现了。江青估摸着就是来瞅瞅,挺关心地问:“这几天东湖那些景点都转悠遍了吧?乏不乏?身子骨还行不?”

张治中客气地说:“感激不尽,我身子骨还挺硬朗,这几天跟罗瑞卿部长一块儿把那些出名的景点都逛了个遍。这回出游,你身体感觉咋样啊?”

江青回道:“真是感谢,我现在身体比去年那会儿要好多了。老闷在北京可不行,这次出来透透气,让身心都放松放松。”

张治中换了个角度聊起:“我发现主席每天睡得挺少,就那么三四个小时,老这样下去,身体恐怕吃不消啊。”

江青答道:“没错,你说得在理。他昨晚一整夜都没合眼,一直熬到今天早上八点钟才去休息。”

张治中问道:“我在想,咋样才能说服他多睡会儿呢,你觉得咋样?”

江青讲道:“他这人就这样,一碰到事情就失眠,非得把事情解决了才肯安心睡觉。你不是腿上有神经痛的老毛病嘛,最近感觉咋样了?”

张治中回应说:“这病是老问题了,时好时坏,也没啥特效法子。”

江青讲:“我晓得北京有位挺棒的中医,给你推荐下,你回去试试,看能不能帮到你?”

张治中回应道:“行,感激不尽。”

江青再次询问:“这次出行,你咋没带上夫人呢?”

张治中讲道:“我家里小屁孩一堆,都得靠她亲力亲为地照看,实在离不开身。”

很长时间以来,江青对张治中都表现得挺友好,挺关心的。但到了1966年,江青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她开始讽刺挖苦张治中,老拿他以前的政治立场说事儿。说实话,江青这人就是把利益看得太重。

【张治中和邓颖超的交往】

说真的,张治中不光跟江青有来往,他跟邓颖超的关系那更是铁。1925年那会儿,张治中还在广州呢,他参加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婚典礼。那时候情况有点特殊,婚礼没办得特别隆重,但也请了不少人。除了张治中,像邓演达、熊雄这些人都去捧场送祝福了。

解放后,张治中和周恩来两家走得特别近,他们俩本来就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了。到了1961年,邓颖超亲笔给张治中写了封信,信里头说了些心里话。

文白老弟:我给你写点东西哈。咱平时聊得挺投缘的,这次想跟你说点心里话。你这人吧,我挺看重的。平时你的一言一行,我都挺留心的。你的那些想法和见解,我觉得都挺有道理的。咱们一起经历过不少事,每一次合作都挺愉快的。你总能拿出些新点子,让事情变得更有意思。有时候碰到难题,你也能沉着应对,找出解决办法。说实话,我挺欣赏你这点的。咱们以后还得继续一起努力,争取把事情做得更漂亮。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希望咱们的情谊能一直这么好下去。期待下次再见!

恩来说你治病需要虎骨胶,我这有两盒剩下的,给你拿来先用着。这药是他去年去柬埔寨时,当地华侨送的。还有,顺便给你带了盒燕窝,你收着。祝你身体早点好起来!

给嫂子问个好!

邓颖超是一位杰出的人物。她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邓颖超的名字,总是与坚韧和奉献紧密相连。她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默默付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邓颖超都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和品质。她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不退缩。她的智慧和勇气,让无数人为之钦佩和敬仰。邓颖超的一生,是充满奋斗和拼搏的一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担当。她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1961年10月12日那天,发生了些事情。

张治中老爷子神经性腿疼的毛病,一到晚年就越发折腾人,治起来特别棘手,用的药还特别金贵。周恩来呢,每次出国都不忘给张治中带点那些难得的药品和滋补品回来。

邓颖超喜欢叫张治中“文白老兄”,而张治中则亲切地称邓颖超为“邓大姐”。他们两家经常互相赠送礼物,这是常有的事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