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些汽车品牌,卖着卖着,突然就没了?
目前整个汽车行业都处于转型期,转型期必然会淘汰掉一部分品牌。在很多时候,某个品牌从产生危机开始,到最终倒闭或者跑路,中间的传导链条是比较长的,消费者往往是最后知情的那一个。

那么,什么样的汽车品牌容易暴雷,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又该怎么避坑呢?
传统汽车厂商是重灾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2023年全年汽车销量突破3000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常年维持在2000万辆以上,规模相当庞大。与此同时,中国汽车行业又在快速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因此,出现各种“暴雷”,是一种正常现象。
那么,什么样的汽车品牌,最容易暴雷呢?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所谓的“暴雷”,一般都是那些经营状况或者市场表现在短期内突然大幅下滑的品牌,像现代、起亚、马自达、标致等品牌,早在几年前销量就已经崩盘,目前正处于市场的边缘地带,消费者对它们并没有多少期待,客户群体也在不断萎缩,是谈不上暴雷的。

因此,比较危险的,恰恰是那些有一定品牌影响力、有较大销量规模、知名度又比较高的品牌。它们旗下的车型还在不断更新换代,经常做促销活动,在全国的渠道也比较多,这种牌子出问题,才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传统汽车品牌是“暴雷”的高发区。这种暴雷,不一定是品牌直接倒闭,而是经销商网络的突然崩盘以及4S店的大面积退网,品牌仍然在,但消费者的权益已经无法保障。

举一些最简单的例子,11月12日,天津永濠集团发布声明,旗下奥迪、红旗、本田三个品牌的4S店大面积倒闭,理由是银行突然抽回贷款,导致资金链断裂。这起事件导致大量车主在这些4S店的保养套餐、储值金来不及使用。

2023年,广东老牌经销商集团永奥旗下80多家4S店突然倒闭;2024年8月,国内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头部公司广汇突然摘牌退市;2024年10月份,宝马汽车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宝宣布停业。

根据业内人士的粗略估计,2024年全国退网的4S店数量将会达到4000家,相当于过去三年年均数量的翻倍。实际上,大量长期依托于传统厂商而生存的4S店都存在金融杠杆率过高、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在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的情况下,就很容易暴雷。
新势力加速洗牌
传统品牌的暴雷,往往体现在经销商网络崩盘上面。但新能源汽车厂商不同,这些新势力暴雷,往往都是整个品牌直接倒闭,背后则是销量的断崖式下滑。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在活跃的造车新势力,仅剩下了蔚来、理想、小鹏、小米、零跑、哪吒等几家,其它的已经基本退出市场,或者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而且,就算是在活跃的这几家,也并不安全,这里边比较典型的就是哪吒汽车。2024年10月份,哪吒汽车月销量仅为6002辆,与蔚来、理想、小鹏相比有明显差距,也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表现。根据记者的调查,哪吒汽车桐乡工厂已经停产将近一个月,在上海的部分门店也已经关闭。
而就在2022年,哪吒汽车还是国内新势力销量冠军。两年之后,它已经成了主流新势力品牌中最有可能暴雷的。

哪吒汽车的问题,是很有代表性的。首先,手里缺乏过硬的核心技术,它虽然也有一整套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但却并没有让消费者认可的“长板”,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这很难生存。
其次,哪吒汽车没有找到合适的“金主”,小鹏有大众的入股,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合作之后销量原地起飞,小米有整个小米集团的支持,哪吒汽车则是形单影只,在销量下滑之后,就很难翻身了。

除此之外,某些新势力品牌手中缺乏核心技术,靠“堆配置”去吸引眼球,最终也很难维持下去,今年8月份宣布重组的高合汽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消费者如何避坑?
厂商与消费者之间是有距离的,普通的消费者,不太可能了解厂商的经营状况。那么,在这种行业转型期,消费者该如何避开那些“暴雷”的品牌和经销商呢?

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越过50%的门槛,未来2-3年内很有可能提升至70%以上,整个大势已经不可逆转。消费者购车,需要注意大环境的变化,不要逆势而动。

因此,那些靠传统燃油车支撑、新能源转型缓慢、缺乏核心技术的品牌,出问题的概率是相当大的。汽车品牌本身并不一定倒闭或者退出中国市场,但它们的经销商会跑路、倒闭,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就是个“坑”,现阶段买车,应该有目的性地放弃部分传统品牌。

其次,消费者在进4S店购车时,应该注意观察4S店的经营情况,如果在周末客流量应该比较大的时候,4S店里却门可罗雀,顾客寥寥无几,那么这种经销商就很有可能出问题。
小结:行业转型期,汽车品牌暴雷是正常现象,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这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消费者购车,还是应该擦亮眼睛,注意观察。厂商暴雷不可避免,但自己要主动离开“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