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者威,得义者重

中华大家读书汇 2024-09-30 13:45:32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如果不庄重、稳重,就没有威严,如果不能持续学习,知识、品德就不会稳固。

将修己,必先厚重以自持,厚重知学,德乃进而不固矣,人生厚重自持,而知学进德;德进而不固化所学,方为自重之学。

自重者,必乐于学,又乐其习,既能坚信自己所学的真知灼见,又坚定地践履所学的道德真理,人生固其所学,笃行其所学,乃是人格“自重”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

晓知人生的轻重而自重,乃是好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内涵,心中的自重、自轻价值选择,人生惑于轻重,则必然惑于祸福,而行险侥幸,舍弃所学之真理,无以自重,自重者,尊德乐道,真学真知,必然知晓得道多助而自求多福,失道寡助而自招其祸。

人生学以笃定的一个重要价值坚守,便是正确看待权势的价值,自重而不擅权专断,自轻而不明者,看似轻看权势,实是轻看自身的责任,轻视自身的有为担当和道德修为。

一个学有所成之人,必然自重而不自轻。谦虚好学者,自重而笃定道德价值坚守,必然无以淫泆弃业、贫贱自轻和富贵骄盈等,保持初心,负重前行。

在人生的道德素养与功名荣辱上,“得义为重,失义为轻”,是认知所得的价值判断;“由义为荣,背义为辱”,是基于认知判断而来的价值抉择。

自重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畏,学习是提升学识和能力的关键;在交友时应该注重对方的品德和行为;要有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与态度。

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直面自己的过错和问题,勇于改正,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地寻求改正。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就向他学习,见到有缺点的人就反省自己,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对没有名气、不认识的年轻人,尚且抱有一种敬畏之心,说明孔子是以一种动态发展的思维来看人的,又怎么会轻视目前不如自己的人呢?

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重视友道、倡导“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正确做法,也是做学问的正确态度。

“过则勿惮改”。改正错误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是在与自我作斗争,要战胜自己,君子以忠信为主,所以要学习朋友的长处,不要因为他有缺点而轻视他。

自重实是要求自己尊重自身的人格,确立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和威武不屈的价值坚守。自重是重于自我修养,自身修行,而轻于外在不义的获得、获取。

自重者必廉,自能“威”,人生的威望、威信,往往来自自身的素养和品质,正如廉自能生威,有正气自能凛然一样,拥有高贵的品格和高尚的人格,自能令人敬仰,产生令人信服的威力和影响力。

人生自重而有此道德形象和素养表现,自然“俨然”而有威严,自能令人“望而畏之”,发生威慑力。

“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礼之修为有诸身,自然动化于外,形成威望、威严的影响力。人生自重而尊德乐义,则德动于内而理发诸外,令民众莫不承听、承顺。

民众的承听、承顺,既是在上者有礼之素养的人格感染力使然,又是礼之品德所形成的人格威力所致。人们瞻其正气颜色,自是弗敢与争;望其端庄容貌,自是不生易慢。

“人以义爱,是故德之所施者博,即威之所行者远;义之所加者薄,则武之所制者小。”

人生自重之威,或是“以天心动化”,“不怒而威”,或是“以精诚为之”的“怒而威”。反之,若是“以外貌为之”,不自重而虚情假意,则必是“怒而不威”。

自重者,珍爱自身,必欲成为君子,而修身立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自重者,珍爱自己的人格,必然非义不取,非礼不行。

人格自重之人,必重于生命内在的道义价值,而轻于外在的不义获得,人生自重而性分定,必然宠辱不惊,而非是患得患失,重视自己的修为,珍爱自己的人格,谨慎自己的行为,自重自尊。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2 阅读:48

中华大家读书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