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和有信 文和先生的骰資
2025年03月09日 20:50 北京
阅读提示:作者是经济学出身,目前为金融从业者。文章的目的很明确:给读者朋友提供投资机会,帮助大家以合理合法的方法尽可能快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文风遵循简洁、逻辑和常识的规则,投资偏向长期、低估、分散的风格。通过核心竞争力、成长空间、内在价值等三个方面的判断,寻找并买入投资标的。

最近,股市涨得很好。上涨的原因,来自于AI科技未来的发展潜力。2023-2024年,当美国的英伟达带着纳指疯涨的时候,国内因为没有可对标的公司,AI科技的炒作仅限于垃圾公司的投机。现在DeepSeek出来了,最近两会也在频繁释放利好声音,原来的预期终于有了一些实现的可能,国内的科技股貌似进入了投资时刻。
与科技行业投资热火朝天相对应的,是红利股和“价值投资”的门庭冷落。关于如何投资科技股,我在之前的文章《投资AI和机器人的正确时间》已经分析过了。结论是,我现在不会投资AI科技。根本原因还是我看不明白文章中所提出的三个问题。
AI 科技
首先,当前的大模型没有可靠的变现途径。聊天机器人、智能助理、搜索替代等,可以算是大模型未来的应用方向。但仔细思考一下,似乎都不好赚钱。比如聊天机器人,有人会花钱对着电脑一聊一天吗?好像很难。智能助理确实不错,大模型的出现能替代办公室的助理吗?比如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助理,或者董秘,能替换成大模型吗?智能助理也许可以作为助理的助理,但不能替代助理。可以告诉现实中的助理,去哪里买咖啡,但无法真正买咖啡。搜索替代上一篇文章说过了,也走不通。
其次,现在看不出谁能胜出。最近,AI科技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让人眼花缭乱。以国内为例,最开始是炒科大讯飞,然后是月之暗面的kimi,接着是字节跳动的豆包,再之后是DeepSeek横空出世,现在又出现了Manus。这才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换了好几轮方向了。以前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AI这里,每家公司只能领先几个月。钱烧完,还没等到盈利,就被新的公司赶超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是好事。但对于投资者特别是长期投资者来说,这就是灾难。
AI科技变化这么快,让我产生了一种疑惑。这种技术是不是门槛很低,只要稍微砸点钱,就能做出来。如果真是如此,那激烈的竞争会让整个行业都处于微利或者无利的状态。长期投资者总是喜欢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这种企业不是砸钱就能造出来的,比如茅台的品牌,投入数百亿也换不来。但AI变化这么快,让我疑惑这个行业有没有可能产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所以,现在投入科技行业,确实是为国争光(接盘)。但是不是能赚钱,我不太确定。当然,谈爱国的人不应该谈钱的。如果有人说我肤浅了,我是会虚心接受的。
小米和雷军
不管是投机还是投资,投资者在进行交易前,最好能够确定买卖的标准。如果有可能,尽量使用量化的指标。比如我最近在买美债基金,观察的指标是美债十年期收益率曲线,当前收益率为4.3%。等收益率指标降到1%左右时,就开始卖出。我不买国内的国债,原因也是目前国债收益率1.8%已经较低了,再下行的可能性虽然比较大,但最终投资获利并不多。
在这轮科技股投资热潮中,小米成了一个很亮眼的股票。股价不但超越了历史高点,而且上涨势头很猛,丝毫没有减弱的痕迹。之前我在特斯拉的分析文章中,讲过这一类科技股票的投资方法。这里借着分析小米公司,我再阐述一遍。
第一,投资科技最好选在创新产品出现之后。比如投资苹果公司,不管之前你有多看好触屏智能手机,一定要等iPhone4出现之后,再买苹果公司股票。同样,特斯拉之前造电车,普通投资者如果想投资,也一定要等到Model S出来之后。
投资科技股,最怕的就是满屏都是概念,却没有实际落地的产品。科技股因为前期炒作得厉害,股价虚高。一旦概念无法落地,股价会跌得很惨。这次小米的股价上涨,是有实际产品做基础的。小米的su7,虽然被人调侃抄袭保时捷,但在路上跑起来确实很好看。再配上20万的平民价格,这款产品很能打。
第二,投资科技股要选个好的管理者。在这里,好的标准很简单,就是有过成功的企业经营经验。比如特斯拉的马斯克,之前成功经营过PayPal等企业。比如苹果的乔布斯,之前成功经营过苹果公司。比如小米的雷军,成功经营过金山软件、小米手机等企业。
对于投资者来说,判断企业经营者的好坏很关键。但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做“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难测,怎么知道管理者的好坏呢?这里,我们不需要学习《厚黑学》,或者《增广贤文》、《菜根谭》之类的文章。只要从生意上考虑,管理层没有侵害股东利益就可以了。
小米的雷军是个很好的例子。
雷军总的成长几乎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轨迹。改革开放之初,基础薄弱,百废待兴。能够依赖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同样,雷军总好学勤勉的性格,正是国内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完美体现。雷军的创业经历,大都是模仿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小米手机模仿苹果,WPS模仿微软,xiaomisu7模仿保时捷。同样,国内各行各业也都是从模仿做起,俗称“山寨”。“山寨”行为虽然是贬义,但绝对不可低估。俗话说得好,徒弟学成的那一天,就是师傅丢饭碗的那一天。没有人是天生就能成功的,都是后天靠学习改进才超越的。
除了勤勉好学,雷军总还是个营销天才。我最早用的手机是诺基亚,然后短暂使用过小米。我记得当时小米手机是第一款用线上渠道销售的手机,模仿的是戴尔电脑直销模式。雷总的“饥饿营销”,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至今仍然在使用,而且依然很管用。相比于创新能力,雷军总的营销能力很突出。另外,因为小米定位低端,成本控制很重要,所以供应链管理也是雷总的拿手好戏。这又是模仿的供应链大师库克。我发现,国内不少企业家都是营销才能突出。虽然创新能力一般,但营销模式玩得飞起。
作为企业管理者,雷总还有两个优点,是投资者所看重的。一是对消费者和客户很友好。雷军总对友商可能并不是很谦虚,但对消费者,态度一定是热情礼貌的。不像某些企业,店大欺客甚至道德绑架消费者。二是对股东很尽心。雷军总对股价很重视,据说早期有一个战略投资人,因为股价下跌,跑到雷军办公室,把他数落了一顿。雷军惭愧得汗流浃背,很长时间都睡不好觉。这态度可比某些管理者好多了。一般来说,在A股,不骂股东已经算很好的管理者了。
第三,在稍低点的时候买入。这个还是长期投资的理念。从我的文章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我非常重视低估。根本原因还是,我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很高。科技股天生具有高估值,股价波动很大,如果不在低点买入,亏损会很高。当前,这个低点不能设定在我们按照之前的方法计算的合理价值范围,科技股很少能来到这个位置。真来到这个位置,意味着科技股基本上开始走向衰退了。我自己的交易习惯是,如果股价来到前面低点的正负百分之二十之内,就可以确认是稍低点。不过,每个人的交易习惯不一样,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风格设定买卖点。
如果按照上面的三个原则去投资科技股,我相信投资收益肯定可以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以上是文章所有的内容。欢迎关注本号,我们下一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