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期看腾讯、阿里的投资价值不如茅台、伊利

文和先生 2025-04-12 11:57:05

原创 文和有信 文和先生的骰資

2025年02月15日 14:07 北京

阅读提示:作者是经济学出身,目前为金融从业者。做事遵循简洁、逻辑和常识的规则,投资偏向长期、低估、分散的风格。通过核心竞争力、成长空间、内在价值等三个方面的判断,寻找并买入投资标的。字随其人,文章也是以上思路和风格。

当写下上述标题的时候,我就能预判到,肯定有很多人会嗤之以鼻,甚至怒火中烧。股票市场最近涨得好的股票,都是与AI有关,而原来风光无限的白酒行业被市场抛弃,股价阴跌不止。我上面的判断显然是与市场相悖的,被批判是毫无意外的。

根据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我总结了几个简单的生存法则。第一条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情,有收益就一定有成本,不存在只有收益的好事,也不存在只有成本的坏事。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事情才具有可行性和持续性。第二条是,“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人多的地方,竞争太激烈,永远无法获得超额收益,但却承担了超额负担。本质上,也不符合第一条原则。

所以,对于随大流的事情,我总是非常谨慎。比如最近大火的电影《哪吒》,我就不会去看。即使真的好看,也会等到喧嚣的舆论平静之后。这样一种行事风格,同样被我带到了投资当中。基于这个逻辑,我才做出上面的判断。

看到标题不高兴的朋友,在批评之前,先等一等,让我解释一下。

首先,我说的是长期,这个期限至少是三年,具体到白酒行业,可能需要五年以上。

其次,长期的投资价值来自于核心竞争优势,优势的持久性决定了价值的大小。我们都知道,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伊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品牌,而腾讯、阿里等核心竞争力是海量的客户带来的流量。

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会发现,对于茅五泸汾、伊利,品牌来自于长期饮用形成的习惯。有时候,这种习惯会产生独特的心理和味道,且牢固不变。比如喝惯了茅台的人,就不太喜欢和汾酒。同样,喝惯了汾酒的人,也不太喜欢喝茅台。牛奶的味道本身比较难区分,所以伊利的核心竞争力就不如茅台。对于白酒消费者,他们希望自己喜欢喝的酒能够恒久不变。也就是说,他们就是想喝那个味道,变了就没有味道了。所以,白酒企业就类似于经典可口可乐,只要不瞎折腾,核心竞争力就会越来越稳固。

相反,腾讯和阿里作为互联网企业,属于变化较快的高科技行业。虽然他们都坐拥海量客户,看似不可撼动,但客户转移的成本很低,很容易被其他更好的产品替代。比如阿里先是被京东,后是被拼多多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经常有文章说,腾讯和阿里有强大的网络效应,使用的人越多,使用者就越是离不开。但这是不能持久的。

下图是超级app增长1亿用户所用的时间,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积累客户越来越容易,时间也越来越短。只要你的产品好,通过网络能够迅速积累海量客户。与此同时,一个产品如何不能持续进化,也会很快失去客户。

所以,高科技企业,要想长久维持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创新,不停地改变。只要落后一步,就可能掉队。这里就存在一个悖论。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最开始为了积累客户,总是不计代价地投入。等待客户稳定,建立了较高的行业门槛,企业壮大之后,才开始慢慢收费并给股东返还收益。比如苹果和腾讯,不停地回购;微软,开始大手笔分红。

然而,一旦企业成熟,股东开始要求分红,企业就会减少投入,为了业绩好看,砍掉看起来不盈利的业务。这种行为导向,最终会导致企业失去创新动力。比如柯达胶卷,他们最先发明了数码相机,但因为早期无法盈利,迫于股东压力,把数码相机业务砍掉了。加之,企业规模变大后,官僚主义盛行,求稳的文化盖过了创新的氛围,大批创新人才流失,创新动力不足。大部分创业者,都是受不了原企业的形式主义才出来创业的。最终,创业者成立新企业,干掉老企业,成为新的巨头。

所以,与什么都不做就能保持优势的白酒企业相比,必须时时刻刻内卷的高科技企业天然就存在劣势。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标题中说,从长期看,腾讯、阿里的投资价值不如茅台、伊利的原因。

另外,根据历史的经验,每次发生技术革命,大部分原来的企业会被淘汰,而不是原来的巨头利用新技术变得越来越强。这一轮AI革命才刚刚开始,现在还看不到革命性的产品和技术。但我大胆揣测,原来的互联网巨头,会有80%被淘汰。即使强如苹果、谷歌、英特尔、腾讯、阿里等,也逃不过被历史碾压的命运。

当然,现在还为时尚早。

0 阅读:5

文和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