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卖出招商银行股票的考虑

文和先生 2025-04-19 09:20:59

原创 文和有信 文和先生的骰資

2025年02月27日 12:13 北京

阅读提示:作者是经济学出身,目前为金融从业者。文章的目的很明确:给读者朋友提供投资机会,帮助大家以合理合法的方法尽可能快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文风遵循简洁、逻辑和常识的规则,投资偏向长期、低估、分散的风格。通过核心竞争力、成长空间、内在价值等三个方面的判断,寻找并买入投资标的。

我持有的银行股为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从第一次买入到现在大约有两年多的时间,目前招商银行的总收益约35%,平安银行的总收益约30%。加上期间收到的分红,以及为了摊平成本进行的低买操作,目前大致实现了年化15%的收益率水平。

熟悉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要求的投资回报是至少达到年化15%的收益率。并且,当持有的股票或资产收益率达到要求,便来到了第一个卖点。关于卖出股票的详细解释,参见《我是如何卖出股票的》、《何时应该卖出股票》这两篇文章。之前,我经常说投资的目的是赚钱,我们投资者不是明星的粉丝,来到资本市场不是来花钱捧场、给人叫好甚至当炮灰的。我们把真金白银拿出来,是希望市场能连本带收益地再把真金白银还回来。但赚钱还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花钱,是消费,是享受生活。所以,浮盈再多,如果不兑现,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除了可以吹牛炫耀,没有任何用处。

资本市场经常盛行一种传说,那就是某个人买入一只股票,几十年后成了巨富。先不说这个传说靠不靠谱,假使这个人真的成了巨富,那意义何在呢?他30岁投入钱,50岁成了巨富,20年健康美好的身体没有享受任何金钱带来的快乐。更有甚者,突然的暴富导致精神出了问题,或者家庭为了财产发生纠纷。财富不但没有带来幸福,反而带来一地鸡毛。所以,相比于巴菲特,我认为芒格更是一个合理的生活榜样。赚钱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花钱。

本来,按照合规要求,我不能提供投资建议,也不能公布自己的持仓,虽然大家都希望了解这些东西。但实际上,该说的和能说的我都说了。而且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投资逻辑,而不是那些交易操作。我第一次在本号上发布关于招商银行的文章,那时候股价大致在28-29元/股,如果持有到现在,收益率也很不错了。但是我估计很多朋友没买,因为他们和市场认为的一样,银行的不良太大了。虽然谁也证明不了,但大家都信。也许,我现在准备开始卖了,很多人又开始买了。

下面,我详细解释一下这次卖出银行股的逻辑。

银行是个非常古老的生意,历史悠久程度甚至可以与赌博业、色情业并驾齐驱。作为长期投资者,对历史悠久的生意天然有一种偏好。因为,一方面,生意之所以能长久地存在,肯定是根植于人性的某些特征。人性不变,生意模式未来也不会变。这种稳定性是我喜欢的。另一方面,生意存在的时间越长,可用来分析的资料就越多。相比于新兴行业,我们对古老生意的了解会更透彻。之前有读者朋友说我是old money,虽然是讽刺,但不得不说确实很恰当。

关于银行的生意逻辑和商业模式,我在之前招行和平安银行的文章分析得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我之所以现在考虑卖出,还是因为我对行业基本面情况不是很乐观。

银行的基本面

首先,经济压力下,社会上资产的整体收益率在下降。银行是金融中介,以利差为收入来源。之前人民银行曾做过一个分析,结论是1.8%的利差是银行稳定发展的红线。目前,商业银行的利差已经来到了1.52%,远低于这个标准,说明未来发展的根基不稳定。近期,有传闻称国有资本将对大行进行注资,以稳定金融体系。利差跌破红线,且持续下行,没有止住的痕迹,是注资的根本原因。

其次,现在银行的生意非常卷。任何一个生意,即使再古老,再赚钱,也逃不过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前我说茅台是个好公司,但并不意味着它就能安然无恙地躲过经济周期。业绩下滑是必然的,即使更换管理层也无济于事。银行也一样。因为激烈的竞争,长期贷款的利率已经接近3%,甚至有的地方商业贷款利率低于公积金贷款利率。消费贷在内卷下可以做到2.5%,刨除掉管理成本,最终银行的收益率可能与购买国债大致相当。也就是说银行折腾半天,还不如把钱存起来买国债。国债最好的好处就是没有风险,银行放贷出去还要承担很大的回收风险。所以,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银行的生意因为竞争已经不再是个很赚钱的生意。当然,相比于其他行业,银行仍然比较赚钱。

对于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我很看重他们的零售业务。因为做零售业务,天然具有收益高和风险低的特性。给一个企业客户贷1个亿,它要是垮了,1个亿就没了;但是要给个人贷出去1个亿,需要300-400人,这么多人不可能都垮掉,所以,亏损的概率比企业小很多。而且对于个人来说,银行属于强势方,比对企业更有话语权,也可以要求更高的利率。但现在这个优势也在激烈的竞争之下,逐渐减弱。

以信用卡为例,之前我一直使用招行的信用卡,有年费,但每年刷6次后减免次年年费。后来陆续办理了其他银行的信用卡,发现大部分都已经取消了年费。于是,作为优质客户,我向招行申请了年费一次性减免。但招行说现在无法做到。招行一直以优质服务著称,但现在服务水平似乎有些倒退。我担心,招行和平安银行迫于经济周期,不再以零售战略为主。现在看确实有这个迹象。

另外,对于财富管理业务,我一直持中性态度。招行的财富管理确实做得好,我的一些基金都是在招行平台上买的。不过财富管理是个看天吃饭的生意,跟券商业务类似,牛市的时候赚的多,熊市的时候赚的少。招行本身只是一个中介,无法帮助客户真正做好投资,只能优化投资的流程,价值和作用很有限。财富管理业务不是一个稳定、能够产生较大价值的业务。所以我不是很看好。目前,招行积累了一批高净值客户,除了收手续费,我想不出未来能做什么。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财富业务也会缩水。

以上是基本面的分析。除了基本面,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那就是价格。

价格

其实,投资说简单也很简单,跟摆摊做小生意一样。比如我想在路口摆个摊,买一些小饰品。我要想赚钱,无非是选择人们喜欢的好东西,然后进货价格低一些。这样等我卖出的时候,可以赚到更高的差价。基本面分析就是判断公司的好坏。如果我们判断这家公司是好公司,比如茅台,下面就是看价格了,比如当前的价格就不是一个有性价比的价格。

如果我们是拿自己的钱投资,那么,保证本金不亏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极端情况。假如我现在买入,即使出现极端情况,顶多也就亏个30%,我就很放心。在后面继续持有的时候,也能稳住不动。现在茅台这个价格,我无法放心。

之前分析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时候,分析过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假如真的出现白酒行业下跌50%,那么股票价格也会跟着下跌50%,这种跌幅超过了我忍受范围。而且更关键的是,当前的趋势确实是向着下跌的方向在走。现在喝酒的人确实少了,而且二手酒的收购价也在跌。之前我3500元/瓶出手过屯的茅台,后来涨到了4000元,现在2700元也不收了。当然,我认为现在人不喝酒不是因为文化等主观不可见的因素,而单纯是没钱了,未来收入预期差了。所以,如果我要买入茅台,也不会在这个位置,最高的入手价也需要低于1000元/股。

回到银行股,我认为现在招行的股价已经回到正常的位置,平安银行距离正常位置还差一些。考虑极端情况,现在这个价格已经没有性价比了。如下图所示,是日本银行指数的历史走势图。可以看出,从1990年开始,银行业整体上呈现出下跌的趋势,整体跌幅为90%。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反弹,但是,反弹之后便是继续下跌,一直到2020年,整体经济回升。

当然,我认为国内不会重复这个过程。但是招行当前的市净率为1倍,也即是市场认为招行的资产都是足值的,不存在隐藏的不良资产。然而,除了一线城市,我们现在说房地产市场企稳还为时过早。如果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成交量继续萎缩,房地产价值还会继续下降。那么银行的资产,仍然会继续出现不良,当前的1倍市净率就是不合适的。

面对经济泡沫和经济周期,通常有两种方式可以应对。一种是美国的模式,快速出清,价格瞬间跌到底,个人把资产甩给银行,银行大规模破产重组。这个过程很痛苦,有可能引发不稳定,没有好的法治基础想要平稳度过难度不小。但这个方式可以轻装上阵,快速恢复。另外一种是日本的模式,拖着,拖三十年,拖到一代人自动消失,财富和社会重新流动。到最后还是得出清,不过过程好受些,毕竟拖到大家都受不了了,也能接受最差的结果了。

我现在也不清楚国内的情况会走哪条路,不过考虑极端情况,现在开始卖出银行股,我认为是明智的选择。但是,以上仅是个人的判断,不是提供投资建议。我很可能是错的,而且我也希望自己是错的。毕竟,经济好起来,整个社会也会更好。

欢迎关注本号,我们下一篇见。

1 阅读:402

文和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