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皮定均不幸遇难后,邓小平找杨成武:到了用一用你大名的时候

丘常好 2025-03-20 10:08:11

1976年对中国来说真的是个特别的一年,好多大事情都挤在这一年发生了。周总理、朱老总,还有毛主席,这些大人物都一个个离开了我们。唐山那边还遭了大地震,真是祸不单行。还有啊,那场闹腾了十年的大动乱也终于在这一年收了尾。所有这些事情加在一起,就好像给我们的历史在这一年打了个深深的烙印,让人忘不了。

邓小平同志重新出山后,他碰到的情况挺棘手,到处都需要赶紧稳住,特别是军队这块儿,更是重中之重。所以那时候,他就找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将军,打算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那是在1977年12月的时候,杨成武将军,当时担任军委的第一副总参谋长,突然接到了上级打来的电话,让他赶紧去人民大会堂一趟。接到这个通知,杨成武心里就嘀咕上了,感觉这次肯定是有啥大事儿要发生。

没错,杨成武一推开办公室的门,不光瞧见了邓公,还意外撞见了聂荣臻和叶剑英两位大元帅,这下子,他心里头的猜想算是得到证实了。

一碰面,杨成武就赶忙认真地跟三位老领导打了招呼。邓公瞧出他有点紧张,便笑眯眯地拽着他坐下,接着就聊起了杨成武以前那些了不起的功劳。

老友重逢,先别急着谈正事,先夸对方几句,这往往是心里有事想求对方的信号。

果然,邓公话锋突然一转,对杨成武笑道:“你还年轻着呢,身体倍儿棒,怎么说都还能再拼二十年。现在,是时候让你的大名派上用场了。”

说实话,杨成武那会儿都六十三岁了,按现在的标准,早到了该享清福的岁数。但话说回来,像杨成武这样的老将,那绝对是块活宝贝,不管年纪多大,都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别说邓公那时候都七十三岁高龄了,还在为国家操心出力,这么一比,杨成武正值壮年,更应该大展拳脚才对。

氛围已经炒得挺热了,邓公也就不拐弯抹角了,他直截了当地对杨成武说:“你去福州军区,担任司令员吧。”

“福州军区司令员这个位子?”杨成武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他琢磨着,自从皮定均将军不幸去世后,这个位置就一直空着,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挑大梁,确实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稳住局面。

说起来,福州军区可不仅仅是个地方的军事组织,它过去可是解放军里的八大军区之一呢。从1956年开始,福州军区就负责管着福建和江西这两个省份的军队,算是咱们祖国东南边的一大军事要地。

再说了,福建和台湾挨得近,台海这事儿一直让咱们心里不踏实。福州军区呢,就成了咱们家门口的第一道防线,直接跟那些国民党留下来的势力对着干。

这么说来,福州军区那可是相当重要,它的头三任司令员,分别是叶飞、韩先楚和皮定均。

韩先楚将军,人称旋风将军,从1957年起就坐镇福州军区,担任司令员,这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1973年,情况有了变化,毛主席下了命令,让八大军区的司令员来个大调换。这么一来,韩先楚将军就去了兰州军区,而原本在兰州的皮定均将军则调到了福州。

皮定均对福建挺熟的,他一开始就是在福州军区干的,那时候他是叶飞手下的副司令。现在再回到福州军区,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上任后,他也是卖力工作,把军队管理得井井有条。

1976年7月8号那天,皮定均打算亲自指挥第二场三军联合演练,于是他就搭飞机到了漳州的空八军机场。

就在前一天,皮定均突然得知了一个让人心碎的消息,朱德元帅已经离世。听到这位老领导的去世,皮定均心里头特别难过,但他是个军人,所以还是硬挺着没让情绪流露出来,表现得挺沉稳。

悲伤的情绪没持续多久,皮定均就收拾好心情,毫不犹豫地坐上了飞往漳州的航班。

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了,皮定均正准备前往前线,却被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蒋亭给拦了下来。蒋亭对他说:“今天的天气状况实在不好,我看您还是别冒险去了吧......”

皮定均一听这话,立马火了:“都这时候了,咋能说不去就不去了呢?前线还有那么多将士眼巴巴等着呢!”

蒋亭一看这情形,明白继续劝也没用。这时,空八军的副军长走过来缓和气氛,说道:“天气是差点儿,但飞机起飞没问题。咱们可以一路上沿着公路,跳着往前飞,万一不行了就找个地儿临时降落。”

这时候,皮定均的语气才缓和下来,他跟大伙说:“这次演习可是中央军委点头的大事儿,一点马虎不得。总司令昨天刚走,那边可能会趁机搞点小动作,我不去前线心里真不踏实。”

说到这儿,大伙儿总算是明白了皮定均的想法,都觉得这次飞行没问题,同意了。

过了没多久,大约十分钟的样子,一架米格-8直升机准时升空,皮定均他们一行人就被载往前线去了。

可没想到,上午11点14分一过,那架直升机猛地就跟指挥中心断了联系。这事儿一出,整个军区都炸了锅,立马派了好多人去四处寻找。

大家搜了个底朝天,直到下午才听到一个坏消息:皮司令的飞机撞山了,机上那十三个人,一个都没活下来。

一位传奇将领,在灶山脚下跌落英魂,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无尽的惋惜。难过之后,大家开始琢磨,福州军区司令的位置空了出来,谁能接上皮定均的班呢?这时,刚刚重回舞台的邓公心里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杨成武。

杨成武是解放军里的一位勇猛将领,他来自福建长汀的一个客家家庭,爸妈都是种地的农民,家里头过得挺清苦。但就算生活不容易,杨成武还是念过书,有点文化底子。

福建一直以来都特别看重教育,要说进士数量嘛,以前也就浙江能比福建多一些,其他省份都差得远呢。能有这样的成绩,主要还是因为福建人对教育特别上心。

也许是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心里盼着后代能有出息,杨成武的爸爸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他情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省吃俭用攒下钱来,让儿子去上学。

那会儿真是难上加难,杨父在冻得直哆嗦的大冬天里,没办法只能用纸裹着自己当棉袄穿,就想多攒下几个子儿。

杨成武在老爸的教导下特别上进,十四岁那年就考上了省立第七中学,到县城里去念书了。就在上中学那会儿,他碰到了一个叫张赤男的老师,这位老师的出现,真可以说是彻底转变了杨成武的人生轨迹。

这位老师其实是个地下党员,他教的东西让杨成武实实在在明白了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也让他头一回懂得了“社会主义”是啥意思。

杨成武出身贫寒,家里头不富裕,他怎能不理解父辈们吃过的苦呢?社会主义的理念,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的路,让他内心充满了真切的希望。

在张赤男老师的鼓舞下,杨成武加入了共青团,十五岁那年就投身到了闽西的农民起义中。起义胜利后,他直接成为了红四军的一员,跟着红军部队到处打仗。因为战事紧急,杨成武连跟爸妈说一声再见的机会都没有。

几年后,就在杨成武即将踏上长征路的前几天,他意外碰到了十几个汀州的老乡。一瞅见他们,杨成武惊讶得不行,原来走在最前面的竟然是自己的老爹。父子俩好不容易见上面,立马就抱头大哭起来。

简短见面后,杨父心里头那叫一个满足,能见着儿子一面他就知足了。他明白儿子身上有重任,就鼓励他别担心家里,而后就领着乡亲们回去了。

从那以后,杨成武总算是安心地南征北战,开启了他那传奇的军旅生活。得提一句,1950年的时候,杨成武的父母被接到了天津,他们一家人分开了十几年,这回总算是团圆了。可惜啊,杨父杨母在1968年之后,就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人世。不过,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聊聊杨成武在革命那会儿的事儿,他可是个出了名的能打、敢拼、专挑硬骨头啃的家伙,就连聂荣臻元帅都晓得,他手底下有这么个了不起的小伙子。

有一次,杨成武受了重伤,聂荣臻元帅立马就赶了过来看他,心疼地嘀咕:“你咋就不知道躲一躲呢?怎么把脚都给弄伤了?”

不只是聂荣臻,邓小平同样对他记忆犹新。记得那次,红军在青石嘴成功打败敌军两个连,收获了许多布匹。邓小平得知后,便去找已经是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对他说:“听说你们团这次缴了不少布,给宣传队那些小战士做几套新衣服咋样?”

杨成武爽快地答应了,多亏了他们的关心照顾,那些历尽千辛万苦的小战士们才换上了全新的军装。打那以后,邓小平和杨成武的关系也慢慢变得亲近起来。

说起杨成武在打仗那会儿的表现,那真是有好多地方值得好好聊聊。不管是抗日战争那会儿,还是到后来的抗美援朝,杨成武都有过特别亮眼的表现。

聊到抗战时期,中学历史课上肯定提到过那个著名的“平型关战役”,杨成武将军就是那场战斗的亲历者之一。在那场战役里,杨成武的主要职责是阻断日军的补给线,给友军创造机会去歼灭敌人,这同样是个大功劳。

他不仅在平型关战役中出过力,还参与了黄土岭那场大战。就是在黄土岭,日军的大头头阿部规秀被干掉了,这可是抗战开始后,被打死的日军最高级别的将领呢。

说起杨成武这辈子打过的仗,要挑一个他最出彩的,那抗美援朝战争肯定是榜上有名。在这场战争中,杨成武的表现那是相当亮眼。要说他一生经历过的战斗里,哪场最让人印象深刻,还得数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一打响,杨成武就带着20兵团,在1951年进了朝鲜战场。那年秋天,他指挥部队打破了美国人的“坦克突袭战术”,一口气干掉了一万七千敌人,还让美军两个顶尖师元气大伤。这事儿,在整个朝鲜战争里,都是单月杀敌最多的纪录。

在整场战争里头,杨成武带领的67军和68军表现超群,他们分别干掉了87800和74800敌人,在志愿军27个军里头,战绩排第一和第二。这么牛的成绩,杨成武绝对是人民军队里闪闪发光的明星将领,没跑的。

可这事儿还没结束呢,杨成武不仅是个打仗的高手,在阅兵方面也是一把好手。现在说到阅兵,大家都知道人民解放军的阅兵式是全球顶尖的,但也许大家不清楚,杨成武可是咱们中国阅兵的开创者。他前后参加了九次阅兵,还五次挑起了总指挥的大梁,为阅兵的事儿立下了汗马功劳。

看完中国的阅兵式,那个美国教官由衷地赞叹道:“中国的阅兵队列,那真的是世界顶尖水平啊!我就想问问,杨成武将军到底是怎么训练出这么棒的队伍的?”

这些美国佬哪晓得,杨成武在操练阅兵方阵时,巧妙融入了咱们中国古代的军阵智慧,这可不是他们那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能轻易琢磨出来的。

由于杨成武立下赫赫战功,做事又既勇敢又细心,毛主席对他特别信任,每次重要的外出几乎都带上他。毛主席还经常挂在嘴边说:“我觉得成武对我那是忠心耿耿。”

后来,毛主席离世了,杨成武站了出来,他成了叶剑英和聂荣臻之间的联络人,帮他们一起对付江青那帮人,算是帮毛主席完成了最后的心愿。

搞定江青他们之后,杨成武还干了一件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助力邓小平重回政治舞台。打从革命那会儿起,杨成武和邓公关系就挺好的,两人一直挺合得来。

你知道吗,他们不仅是老朋友,还住得很近呢。邓公家就在西山大院的25号楼,而杨成武家嘛,就在不远处的5号楼。因为住得这么近,所以他们俩经常来往。杨成武还帮邓公做了不少联络的活儿呢。

那时候,好多人都想见邓公,可西山大院门槛高,进不去。最后,大家伙儿都是靠搭杨成武的顺风车,这才进了门。慢慢地,就有人开玩笑了:“杨成武的车,都快变成邓公的私人座驾了。”

一个经验丰富、本领高强的老将,能得到连续两任领导的信赖和重用,这真的很不容易。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明白邓公为啥会挑杨成武来顶替皮定均的位置了。

其实一开始,邓公心里盘算着从福州军区挑个将军来挑大梁。但转念一想,不管选谁,都可能让军里的高层心里不痛快,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可就要打折了。所以,他才琢磨着找个更有威望的老将来带这个头。

杨成武这人,本事大,经验丰富,还参与过金门炮战的指挥呢。他又是在福建长大的,对那边特别熟,所以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邓公的这个抉择真是太明智了。不管是台湾那边,还是美国人,一听说朝鲜战场上赫赫有名的杨成武将军来了,立马就收敛了不少。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一带都安稳得很。

说到这事儿,杨成武挺幽默地笑道:“嘿,美国和中国台湾那边儿对我倒挺手下留情的,算是帮了我个忙,让我多了点儿喘息的时间。”你瞧瞧,这不仅要人命,还得让人心里难受,虽然听起来不太厚道,但确实挺逗乐的。

说实话,杨成武一到福州,马上就忙起了皮定均将军的后事。他先去看望了皮将军的家人,还着手调查飞机为啥会失事。弄完这些,他又接着指挥登陆演习,算是替皮将军完成了他的心愿。

忙完这一系列任务后,杨成武赢得了所有人的点赞,福州还有台海那边也都安稳下来了。

后来,杨成武一直在福州军区待着,直到1983年才退休。时间一晃到了2004年,这位打过无数仗、名声在外的老将军,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九十岁。

都说“临危受命”,杨成武就是在那样一个特别的时候,接过了皮定均的担子,当上了福州军区的总司令。这可不是个小任务,不说他是八大军区的大头头之一,地位不轻,光是对着台湾的前线位置,就让他成了大家眼里的焦点。

由于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得找个特别厉害的大将来稳住场面,杨成武无疑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杨成武,这位长汀客家的杰出代表,能力超群,大家都看在眼里。他既是经历过红军岁月的老将,也是抗日战场上的大功臣,还在朝鲜打响了名气。论起这个职位,他绝对是最佳人选,无人能及。

邓公真是有远见卓识,才让国家在关键时刻没让台海问题绊住脚,顺顺利利地搞起了改革开放,这事儿真的太棒了。他的决策,真的为国家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

1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