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一卷.)
在封建社会,还有一套虚伪的“父父子子”、家庭伦理;但到了资产阶级那里,“面纱”被撕下了,家庭关系完全是金钱关系。
什么爱情、忠诚,都扔到爪哇国了,男女恋爱、结婚,不过是利益交换,像张爱玲说的,“婚姻不过是长期卖淫”。女人选对象,看的是钱,不是什么品德、感情。兄弟姊妹,也不再有手足之情,而是金钱利害的交换。有钱,就是好姊妹;没钱,就是王八蛋。
甚至父子之间、母女之间,也是金钱关系。什么母爱、父爱,完全是用钱衡量的。至于“爱情”,更是狗屁垃圾,首要条件是钱。
一个女人,搔首弄姿,体验着爱情;但是,当足够的钱出现,石榴裙拜倒在钱的脚下。女人与女人的差别,无非是“价格”不同。
马克思把对金钱的崇拜,称为“拜物教”,就是说一个社会对金钱无比膜拜。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呢?是因为钱可以购买一切、一切都可以用钱买,什么官职、美女、生活资料等,都可以用钱买到。人们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膜拜金钱;假如,金钱什么都买不到,那样的话,谁会在意钱?
在平常看来,父母兄弟姊妹、舅舅姑姑姨姨,应该是比“外人”亲近一些。但是,在资产社会,这些亲戚关系,反而成了定时炸弹。为什么呢?它给了人合法伤害的权力,打了人、骂了人、伤害了人,反而振振有词:“这是我外甥!我就能打他!”还由于关系亲近,见面的几率大于“外人”,更给了亲戚伤害的机会:一有时机,就背后扎一枪。
所以,亲戚除了互相沾光、互相利用、互相伤害,是最庸俗、最卑鄙的一种社会关系。
“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许多人小时候都看重、重视“亲戚”,觉得亲戚好、是“亲人”,但长大后、以及长大的过程中,受到亲戚的伤害、“毒害”,才明白:许多痛苦和不幸,恰恰是亲戚制造的。
尤其是有个别亲戚,如果当官或有钱,就千方百计阻止其他“穷亲戚”发达起来,子女后代只能继续“穷下去”,如果想靠读书改变命运,富亲戚则想法阻碍、破坏,甚至陷害。
所谓姊妹、兄弟、姨姨、姑姑、老师、同学、朋友、老乡等等,都是“狗屎”;当受到他们的欺负、伤害,就会明白这个道理。甚至“父母”,也不希望你好;有个青年,结了婚,他的父亲“公公烧媳妇”,和儿媳通奸,打骂儿子。这类父母,和仇敌又有何差别?
普通家庭是这样,如果家里有点“权”,更是你死我活,“杀兄屠弟”,暗杀、投毒······如果家里“有矿”,老一代的死了,下一代为了争夺财产,对簿公堂打官司。
家庭家族,还带一点“血缘关系”,尚且如此,没有亲缘关系的“外人”,情况是怎样的,就可想而知了。“人对人是狼”,互相伤害、互相欺负,羡慕、嫉妒、恨,嫌你穷、怕你富;恨你有、笑你无······人和人的“关系”,成为彻底的金钱关系。人间不再有温暖,“温暖”是标价的、售卖的,就像大冬天进入一个冷冰冰的“金库”,都是金钱的味道,但只能等死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