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成武上将的记忆中,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惨痛的遭遇是他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1941年的时候,杨成武将军担任着晋察冀一分区司令员,也是在九月的时候,晋察冀一分区的绝大多数根据地都被日军进行了扫荡。
杨成武将军
为了保证队伍的安全以及根据地的人员的安全,杨成武带领着部队进行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之中,杨成武遇上了一些在白求恩卫生学院求学的女学生们,这些女学生们在此时此刻变得十分冷静,配合着部队一起突围。
但是在随后的突围过程中,因为日军紧密的包围圈,加上这些女学生们并不强悍的行军身体素质,导致她们被日军包围在了梯子沟,在梯子沟,好几十位女学生被日军谋害,除此之外,还遭到了日军的暴行。
杨成武将军知道此事之后,大声怒吼,等他带着部队赶回去救援的时候,日军已经离开,只留下一地狼藉,以及大量革命同志们的身躯。
聂荣臻元帅
这件事情当时引起了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的震怒,杨成武将军作为此事的亲历者,多年以来未曾释怀,那些年轻鲜活的面孔,只能永远活在他的记忆之中。
1941年9月28日,这一天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晋察冀的山脉间,却无法掩盖即将爆发的血腥暴行,日军的扫荡再次席卷了这一片原本沉寂的土地,而这一天,也正是狼牙山五壮士壮烈牺牲后的第三天。
1940年下旬的百团大战让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数万伪军被歼灭,这让他们恼羞成怒,开始集中更强的兵力进行报复性清剿,1941年9月,日军集结了7万余人,分成三路向我军进行合围,目的明确,就是要彻底消灭晋察冀一分区抗日根据地的主力部队。
当时,杨成武司令员所率的部队正在从顺平县向狼牙山撤退,就在撤退的过程中,他们一行人突然遭遇了日军的包围,这场突然的包围,是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又一次报复。
面对困境,杨成武与副司令员高鹏、参谋长黄寿等指挥官开始商讨新的撤退路线。
狼牙山原本是他们的目标,但形势危急,狼牙山一带的敌情严峻,于是杨成武决定调整方向,选择附近的花塔山作为新的撤退目标。
然而,敌人也并不轻易放过这群正在撤退的抗日战士和百姓。日军不仅仅包围了我军主力部队,还将重点放在了根据地的医院、兵工厂以及葛公村附近的白求恩卫生学校,企图一网打尽。
为了甩掉敌人的包围,杨成武指挥部队穿越了龙潭湖大峡谷,最终成功爬上了花塔山,此时,杨成武通过无线电得知,一些受伤的战士已被当地百姓救出,并被转移至后方医院,这让他稍微松了一口气。
但危险并未就此远离,夜幕下,杨成武察觉到山下不远处有日军扎营,他原本以为自己的队伍已经成功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可是日军显然比他预想的还要狡猾,迅速展开了反扑。
混乱中,白求恩卫生学校的政委俞中良带领着一部分学生和伤员也成功逃了出来,他们与杨成武一行人汇合。
根据一贯的战斗经验,在各部队编制以及分工不明确的情况下,杨成武询问了身边的干部,确定人数,再划分部门,最终分配工作。
杨成武随后确认自己的队伍大约有三千余人,
队伍中各部门的人都有一点,有冀中军区的后勤、白求恩医校的学员、伤员、以及当地的百姓。
经过判断,杨成武知道,突围的主力还是自己手上的部队,确定了情况之后,眼下必须做出迅速且果敢的决定,首先,队伍中最脆弱的,莫过于白求恩卫生学校的学生们。
这些学生们大多来自大城市,而且都是女孩,这些女孩们不仅学识渊博,有着专业的后方医疗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们也是前线部队需要拼尽全力保护的对象,杨成武深知,自己必须尽全力保护她们,把她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与此同时,敌人的包围网已经紧紧将他们困住,杨成武与他的战士们被迫在这片狭小的山地中寻找生路。
也是在困局中,意外的转机出现了。
一位地方百姓告知杨成武,西北有一条山谷,叫做梯子沟,如果他们能从这里突围,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只不过,梯子沟的地势极为险恶,水沟长达十几里,水深且泥泞,脚底不但容易滑倒,还可能会被伤害,这里能困住日军,也同样会困住自己的部队。
杨成武思考了一下,如果被敌人发现,这条路的生还几乎为零,但是不试一下,更没有任何希望,所以面对敌人逼近的压力,他和队伍成员最终决定赌一把。
刚开始的突围进展并不顺利,日军从四面八方逼近,炮火不断轰炸,山谷内的战士们、小学女生们以及伤员们都拼尽全力,在泥泞中艰难前行。
杨成武站在山岗上,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敌人有所动作,赶紧指挥队伍加快了行进速度,除了日军的威胁以外,前方的山崖同样危机四伏,因为山路的不平整,稍有不慎就随时会跌落。
就在大家艰难前行时,突然收到消息:
日军发现了梯子沟的出口,并准备从另一侧发起猛烈反击。
这个消息令杨成武脸色巨变。
杨成武忽然意识到,情况已变得更加复杂,因为不仅仅是我军知道梯子沟,日军可能通过胁迫当地百姓,也得知了这条路线。
此时,情况陷入更加危急的状态,杨成武为确保后方的安全,他指示侦察兵在梯子沟两侧死守,试图阻挡敌人的追击,同时带领一部分骨干突击队,前往后方医院救援伤员。
这次救援任务并不轻松,杨成武说着时间不等人,伤员们必须尽快转移,否则一旦被日军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经过紧张的行动,杨成武与一部分白求恩卫生学校的骨干成功抵达医院,迅速将伤员们转移。
根据前方的侦察兵汇报的敌情,此时的日军集结了大约七千兵力,围住了他们的所有退路,并且一刻不停地逼近。
日军的步步紧逼,加上沉重的伤员转移任务,导致很多白求恩卫生学院的学生们跟不上撤退进度,他们提出暂时休息一下,面对这种情况,杨成武非常无奈,但也知道职业军人和一般学生之间的差距,所以他也想着先带着部队往前突围,帮助学生们扫清情况也是好事。
“你们休息太久,敌人可能绕到梯子沟北口来,继续前进,保持警惕”。
杨成武低声告诫队员们,他知道,战场上没有任何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刻。
可就在他们继续前行时,白求恩医校的学员和冀中军区的工作人员却因过度劳累,最终还是未能及时跟上,最终遭遇了日军的围攻,在道士观附近,白求恩医校的学员们、冀中后勤人员以及伤员们在无力的抵抗中相继牺牲。
冀玉泽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内心悲痛不已,他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日军已经肆无忌惮,完全不顾及这些无辜百姓和伤员的生命,数百名伤员和医护人员在日军的刀锋下命丧黄泉,其中许多是无法动弹的伤员,依靠仅有的几杆枪勉力抵抗。
左克,这位21岁的年轻副指导员,身患疟疾,但仍然拼尽全力掩护队员撤退,最终因身体虚弱而昏倒,被日军俘虏并惨遭杀害,而他的牺牲,也成了这段历史最为悲痛的记忆之一。
方敏,这个年仅15岁的女孩,她的笑声曾在校园中回荡,在撤退的过程中,她拼尽全力掩护伤员,也因此成为了日军首要谋害的对象,她的生命也在这场血腥屠杀中终结。
除了左克和方敏以外,在这场无情的追击中,冀中军区的伤员和医护人员,以及白求恩医校的学员,相当一部分被日军残害,这些曾在革命队伍中奋勇抗敌的年轻人,在这片大山深处,变成了永远沉寂的英魂。
当杨成武赶回去的时候,通过逃出来的女学生进行询问,总共一百多将近200名女学生,只剩下不到60名逃了出来,其他的遭遇了日军的毒手,杨成武心痛的泪洒当场。
这个事件后人也称之为“梯子沟惨案”。
日军在这场屠杀的惨烈程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根据其他知情者的回忆,除了白校学员和冀中军区人员之外,还有更多无辜的群众也在这场血案中丧命,那些身无分文的平民,未曾持枪的普通百姓,在日军的扫荡下,亦未能幸免。
他们的尸体被随意丢弃在山沟中,或被狼群吞噬,或被腐烂的尸体填满山谷。
也是从这个惨案中,能够看出日军真正的面目,他们凶残以及压抑着疯狂的内心中,透露的都是人性最直接的恶,在随后的岁月里,杨成武指挥部队更加奋勇杀敌,给予这些侵华日军重创,杨成武也只能依靠如此,来告慰那些牺牲的女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