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迎来了一批新的中层干部,当时担任着14团一营营长的王子衡听到有新的干部来了之后,第一时间就跑到团部“申请”要一个教导员,而王子衡看到了团里的副政委之后,气不打一处来,因为这个副政委,不久之前还是他的教导员。
副政委看着老搭档生气了,于是和气地笑起来:
“老王,这件事情不用着急,我一定给你安排一个最好的教导员”,
王子衡随后就回到了自己部队的驻地,等待着教导员的到来。
没有教导员的日子,王子衡军政两样工作都要一肩挑,压力可以说是很大,或许是因为老搭档知道一营作为主力营工作量是真不小,所以很快给他安排来了搭档,听到了教导员到部队之后,王子衡兴冲冲外出迎接,可当他看到教导员的面容,大声指着他惊呼出来:
“你不就是那个刘家地主的儿子吗”?
那么王子衡和这个刘家地主的儿子有着怎么样的渊源呢?
1940年年初,八路军的战斗形势风起云涌,敌人对他们的抵抗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发展敌后根据地的工作在这个时候更加迅速。
从时间上来看,此时距离百团大战还有半年,八路军的战力不断增强,而在敌后战场上,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也让日军焦头烂额,无法将所有力量集中在正面,必须分兵驻守,以防突袭。
日军分兵驻守,我军也沉着应对,那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建立相应的根据地,
但也是在这样一个如火如荼的时刻,基层部队的人员短缺成了无法回避的现实,尤其是那些对文化要求较高的职务,常常成了空缺,导致整个军队的日常工作都受到影响。
而在基层的工作之中,最让人头疼的便是营里的教导员职务,教导员的职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中层政工干部。
这个职位既能够连接各连队的指导员,又可以与团和旅的政委进行汇报,是八路军部队之中非常重要的中枢。
王子衡深感这一困境,在他的老搭档升级为了团副政委之后,为了应急,组织曾让他暂时兼任这一职务。
面对繁重的工作,王子衡疲于奔命,每天的时间几乎被分配得面面俱到,常常是白天指挥作战,夜晚还要处理与教导员工作相关的事宜,身心俱疲。
那段时间,他常常在深夜对着灯光发愣,渴望能够有一个人来分担这份压力,帮助自己减轻负担,某天,王子衡正在办公室里加班,忽然接到上级的通知:新任教导员已经选定,马上就要到营里报到,让他准备迎接。
这个消息让王子衡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几乎没有停下来休息,便立刻收拾好自己的事情,准备去迎接新来的教导员,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一种解脱,更是一次能让自己稍微喘口气的机会。
他并没有摆出任何官僚的架子,像个普通的战士一样早早地来到营部外等候,他站在寒冷的风中,心情的紧张和兴奋交织在一起,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因为这个新来的教导员而改变什么。
没多久,一辆军用吉普车缓缓驶进营部大门,王子衡眼睛一亮,迅速向前迎了过去。车子停稳后,他迈开步伐,朝着下车的人走去,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准备欢迎新同事的到来。
然而,当那个人从车上走下来,王子衡的笑容瞬间凝固了,心中一片震惊。他定睛一看,心头的一阵复杂情感涌上心头,嘴角的笑意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眼前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他曾经在家乡见过的那个面孔,这个面孔他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就是地主刘向武的儿子:刘一希。
那时,王子衡还是个孩子,家里贫苦,父母为生计忙碌,却始终无法逃脱地主的剥削。
王子衡是蓬莱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身,他从小为了生存下去,就只能给地主干活。
刘一希作为地主家的儿子,每次到王子衡家里收租的时候,总是穿得整整齐齐,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和王子衡一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王子衡记得清清楚楚,当时自己在田间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刘一希却总是在外面洋洋得意,那时候,王子衡还不明白这背后的深层原因,但从父母的叹息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家的困苦正是由于像刘一希这样的地主子弟的剥削。
现在,眼前的这个人,竟然成了八路军的教导员,王子衡的内心充满了震撼和不解。
他不禁冷冷地问道:
“这不是曾经常来我家收租的地主儿子吗”?
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怒,也带着不解。
刘一希听到了之后,也只是笑了笑,但他在心里也有一阵恍若隔世的感慨,随即回应道:
“王同志,我改名叫刘景连了”。
虽然语气平静,但两人心中都明白,那段往事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彼此的心头。
两人沉默了片刻,王子衡的脸色依旧沉重,没有对刘景连做出任何热情的回应,只是简单而冷淡地带着他回到了营部,那一刻,王子衡的心情像是被厚重的阴云笼罩着,所有的过去涌上心头,难以释怀。
从那以后,王子衡对刘景连始终冷眼相待,他的心中有太多的疑虑与不满。
毕竟,刘一希是地主的儿子,他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压迫,而现在却以革命者的身份出现,如何能不让人心生疑窦?
王子衡看不惯他在八路军中的身份,始终怀疑他是否用过不光彩的手段才能进入革命队伍。因此,他对于刘景连的态度始终冷淡,甚至在日常工作中故意与其保持距离。
但是,刘景连并未因为王子衡的冷漠而有任何明显的反应,他知道,王子衡并不认同自己,也清楚自己曾经的身份让王子衡难以接受。
但作为教导员,刘景连就是要平衡部队的思想工作,营长的思想工作,也同样是思想工作,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在一次夜深人静的时候,刘景连主动找到了王子衡,拿着两瓶酒走进他的办公室。
他们并没有立刻开始交谈,而是沉默地喝了几杯酒,酒香弥漫的空气中,气氛略显压抑。
终于,刘景连开口了:
“王同志,您凭什么一直看我不顺眼”?
语气虽然平静,但其中的坚持和不满显而易见。
王子衡没有回避,也没有再装作沉默,他直截了当地回答:
“你是地主的儿子,凭什么能当教导员?我不相信你能凭自己的努力和正当手段进入八路军”。
刘景连深吸了一口气,心头的怒火一时也有些上涌,因为他被质疑自己的革命经历也非常不满,刘景连很想告诉王子衡,自己也是从前线的士兵之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平静地说道:
“我能当教导员,是因为我在北平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凭借自己的努力,我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提拔。虽然我曾是地主的儿子,但现在我也是一名革命战士,和你一样,都是为人民而战。”
听到这些话,王子衡的心中一阵触动。
他开始意识到,刘景连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那个高高在上的地主少爷,变成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战士。
随着交谈,刘景连告诉了他这些年各种各样的经历,王子衡越听越惊讶,原来刘景连吃的苦一点都不比他少,也是因此,王子衡的心结逐渐解开,过去的那些误解和偏见也开始慢慢褪去。
他意识到,刘景连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人,他已经和自己一样,加入了革命队伍,为人民而战。
从那以后,王子衡对刘景连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人不仅在工作中合作得更加默契,而且开始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同志,过去的隔阂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深厚的革命友谊和共同的奋斗目标。
在1940年6月,日军对胶东地区发起了大规模的“扫荡”,王子衡与刘景连带领山东纵队14团1营,与日伪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在招远灵山,刘景连带着部队和日军作战的过程之中,不幸被日军开枪击中,刘景连因此永远留在了抗日的前线。
当王子衡听到了此事之后,顿时流下了眼泪,那位在他心中地主的儿子,最终也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王子衡的心中对他钦佩不已,也为自己过去的狭隘看法感到愧疚。
1955年,王子衡被授予开国大校军衔,距离开国少将仅有一步之遥,王子衡后来也担任了广州军区的炮兵副司令,刘景连同志的革命历史始终在他的心中鲜活地呈现着,令他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