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三公山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1-07 18:47:06

内容介绍:

汉末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长期占据青、徐一带。其中昌豨占据东海,以三公山为根据地,多次反叛曹操,张辽只身上三公山说降昌豨。最终昌豨被曹军剿灭。

汉末天下大乱,兖州所属的泰山郡,地处兖、青、徐三州交界处,郡内“连接山海”,以“泰山险阻”而闻名。当地民风彪悍,历来为盛产精兵之地,被当时人称为“泰山兵”。

何进谋诛宦官时,即派部下泰山人鲍信回家乡泰山郡募兵,后来泰山人王匡也回到家乡募兵,鲍信和王匡都凭借掌握着一支“泰山兵”而成为汉末割据诸侯之一。

除了鲍信和王匡外,因黄巾之乱,泰山郡当地的豪强也纷纷拉起自己的武装,这其中最著名的是臧霸、孙康与孙观兄弟、吴敦、尹礼、昌豨等人,他们都是泰山郡人,都各自掌握着一支“泰山兵”,被当时人称为“泰山诸将”。

此时徐州刺史陶谦正募兵镇压徐州的黄巾军,于是臧霸与孙康、孙观、吴敦尹礼、昌稀等帅众依附陶谦,参与镇压黄巾军。

诸将中以臧霸势力最大,孙氏兄弟、吴敦、尹礼、昌豨等将共推臧霸为首领。因剿灭黄巾之功,陶谦任命臧霸为骑都尉,令其率泰山诸将屯驻在琅琊国的开阳县。

陶谦去世后,刘备成为徐州牧,泰山诸将又依附于刘备。诸将中屯驻最南边的昌稀与刘备关系最密,多有交往,昌稀很是敬佩刘备的为人。这昌豨本名昌霸,因与泰山诸将的首领臧霸同名,便改名为昌豨。

不久,兖州大将徐翕、毛晖率部前来投奔臧霸。原来二人都是兖州人士,曹操入主兖州后任用二人为将,后来二人叛曹降了吕布,吕布被曹操逐出兖州后,二人走投无路来投臧霸。臧霸以二人都是兖州同乡,便收留了二人。

后来吕布又从刘备手中夺取了徐州,泰山诸将再次依 附于吕布。

由于州牧的频繁更替,州内一些郡守开始拥兵自守,琅琊相萧建就在治所莒县据守,不与吕布往来。

吕布自称徐州牧,见萧建不听调遣,便派人给萧建送信:“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是因为有田单之故。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

萧建得书,很是害怕,立即遣主簿赍笺上礼,给吕布贡上良马五匹。

这时同在琅琊屯驻的臧霸一直想占有琅琊国全境,见徐州牧频繁易人,觉得机会来了,臧霸派人引诱萧建出城,设伏兵将萧建斩杀。

臧霸乘机袭取了莒城,萧建的资实都被臧霸所得,琅琊国全境也被臧霸占据。泰山诸将见臧霸据有一郡,也都各自向外发展自己的势力。孙康、孙观、尹礼向北发展,最北到达北海郡,吴敦、昌稀向东南发展,进入东海国。

吕布也贪慕萧建的资实,闻听琅琊被臧霸窃据,大怒,立刻要点齐人马去讨伐臧霸。

吕布的部将高顺劝阻道:“将军亲自诛杀董卓,威震夷狄,只需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有损威名,不是小事。”吕布不听,执意出兵。

吕布的凶暴天下闻名,臧霸的泰山兵虽然勇猛,然而兵少且不及吕布势大,因此不敢与吕布正面交锋,只得在莒城据守。

吕布所率的并州兵,以骑射驰骋见长,攻城并不在行。莒城攻打了几天,竟然无法攻下。吕布望城兴叹,只得怏怏撤兵,回下邳城去了。

臧霸担心吕布再来报复,派人赍厚礼送与吕布。吕布乃是见利忘义的反复之人,得了臧霸的厚礼,便不再追究,与泰山诸将重归于好。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派人去河内太守张杨处买马,半路被刘备的人马劫掠。吕布大怒,派大将张辽、高顺进攻刘备,又令臧霸率泰山诸将一同出兵征讨刘备。

刘备兵败后投奔了曹操,并引曹操大军来征讨吕布,吕布很快就被曹军包围在下邳城。

臧霸及泰山诸将一向畏惧吕布的凶暴,担心不出兵相救,将来曹操撤军,吕布必来报复。于是臧霸等集结人马,准备南下救吕布。

然而不久,下邳城破、吕布被斩杀的消息传来,臧霸与泰山诸将大惊,没想到不可一世的吕布就这样被曹军剿灭了。

臧霸与泰山诸将这时才知道曹军的厉害,顿觉大祸临头,于是大伙决定弃城逃入山中,以避风头。

在下邳城休整的曹操,闻听泰山诸将逃入山中,即刻下令悬赏捉拿其首领臧霸。重赏之下,很快有人揭发了臧霸的藏匿之处,曹军设伏将臧霸擒住。

臧霸被押解到曹操处。曹操见臧霸其人甚是雄壮,很是喜欢,亲自为其松绑。

曹操设宴热情招待了臧霸,请臧霸去招降孙氏兄弟及吴敦、尹礼、昌豨等泰山诸将。臧霸很感激曹操的礼遇,决心投靠效忠曹操。

臧霸很快便将青、徐山中藏匿的泰山诸将招来。臧霸引孙康、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人来拜见曹操。

曹操便分琅琊、东海、北海三郡国设立城阳、利城、昌虑等郡,泰山诸将全部为郡守、国相。其中臧霸为琅琊相,孙康为城阳太守,孙观为北海相,吴敦为利城太守,尹礼为东莞太守,昌豨为东海相。众将都领命拜辞而去。

这时曹操想起当年在兖州背叛自己的大将徐翕、毛晖还在臧霸部中,就让刘备转告臧霸,把徐、毛二人的首级献上来。

刘备来见臧霸,说明了曹操之意。臧霸闻听,对刘备说: “我之所以 命。但建立王霸之业的人是可以义动之的,希望将军能够替我说明一下。”

刘备将臧霸的话转告了曹操,曹操听后大为感叹。

曹操立即召见臧霸,对他说:“这是古人才能做到的事情,而您却做到了,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啊!”

曹操不仅赦免了徐翁、毛晖的罪过,还让臧霸将二人带来,亲自任命二人为郡守,委以重任,徐、毛二将感激涕零。

不久,曹操任命车胄为徐州刺史,嘱以青、徐事务,曹操自己则带着刘备等收军回许昌了。

第二年,刘备被曹操派遣东征袁术,刘备乘机袭取了下邳城,斩杀了徐州刺史车胄,竖起了反曹大旗,一时徐州震动,一些刘备在徐州的旧部都纷纷响应,起兵反曹。

却说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感激曹操的知遇之恩,并不为刘备所动,各据城自守以抗刘备。

泰山诸将中唯有东海相昌稀素与刘备相厚,见刘备据徐州造反,昌稀第一个在东海起兵响应,也举起了反曹大旗。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刘备。刘备大惊,不及抵抗丢下妻子、军队投奔袁绍去了。孤守下邳城的关羽,被曹军围困,只得献城投降。

曹操又派军队来攻东海的昌稀,昌稀见大势已去,也只好献城投降。

曹操当时正与袁绍对峙,需要借助泰山诸将在东面青州地区牵制袁绍,因此曹操厚加抚慰了昌豨,命其官复原职,仍回东海镇守。

曹操迅速平定了徐州叛乱后,马上率军回到了官渡与袁绍对峙。

为了缓解曹操在官渡的压力,臧霸与泰山诸将率领精兵多次进入袁绍统治的青州境内进行骚扰。

由于臧霸在东方的出击,使得曹操不用担心东方青、徐一线的事务,可以专心在官渡对付袁绍,不久火烧乌巢,击败了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却说昌稀自从官复原职回到东海后,一直担心是曹操的权宜安抚之计,现在曹操击败了袁绍,昌豨觉得曹操会回头来收拾自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昌豨在东海再次扯旗造反。

昌稀担心东海国治所郯城在沂水边的平原上,无险可守,于是将家眷、辎重等都迁到东北的三公山上,三公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昌豨又命人依照山势修筑堡垒工事,这里也成为昌稀的大本营。

曹操闻听昌稀又反,命大将夏侯渊、张辽率军前来围剿。

昌豨得知曹军来讨,立刻弃了郯城,退守到三公山。夏侯渊、张辽所率曹军赶到,将三公山包围了起来。

双方在三公山下展开大战,昌稀依靠山势地形,箭石齐下,打退了曹军一轮轮的进攻,数月过去未有任何进展。

昌稀在山上被困数月,身心疲敝,有些后悔不该草率起兵造反了。这日,他来到山边堡垒巡视,正好对面曹将张辽也在巡视曹军阵地。昔日泰山诸将依附吕布时,昌稀与张辽相识。今日再次相见,四目相对,并不答言。

接连几日,昌稀命手下人少射箭,只是据守。每次与对面巡视的张辽碰到,只是注视,并不说话。

曹军粮草渐少,统帅夏侯渊召集众将商议,准备撤军。张辽便讲了这几日在阵上遇到昌稀的情况,认为昌稀现在心存犹豫,没有力战,这时候可以去诱降他,或可成功。

夏侯渊同意了张辽的建议,立刻派人到山前喊话:“曹公有令,使张将军传与昌将军。请昌将军下山答话!”

昌豨闻报,立刻下山与张辽相见。张辽说:“曹公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将受大赏。”劝昌稀早降。

昌稀表示愿意重新归降,但心中仍怕有诈,便请张辽只身到三公山上一叙,张辽欣然允诺。

张辽随昌稀朝三公山上而去。曹军众将见了无不担忧张辽的安危,同时也都佩服张辽的胆略和勇气。

张辽与昌豨一路谈笑,朝山上昌豨家走去,只见两边山势陡峭,果然是一个易守难攻的要地。

到了昌稀家,昌稀请出自己的妻子与张辽相见,并大摆宴席,热情招待了张辽。随后昌豨兴高采烈地与张辽下山,同夏侯渊相见。并随二将同回许昌,去见曹操。

曹操在许昌接见众人,仍然让昌稀官复原职,继续回东海做国相,昌豨大喜,辞别曹操回东海去了。

等昌稀走后,曹操责怪张辽说:“你这不是一个大将应有的做法!”张辽承认不妥,解释说:“我这样做,是因为您的声威显扬天下,我奉您的命令行事,昌稀一定不敢加害于我。”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在南皮斩杀袁谭,河北平定,于是大会诸将。臧霸率孙氏兄弟、吴敦、尹礼等泰山诸将都去赴会,唯独昌豨推托有事不去。

南皮大会上,臧霸请求把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送到邺城。曹操说:“诸君忠孝,何必在乎这个!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光武不逆,我如何能改变啊!”于是答应了泰山诸将的请求。

当时东州扰攘,臧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为曹操击败袁绍、平定河北立下大功,于是曹操封臧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其余泰山诸将皆封列侯。

却说昌稀听说臧霸等人送家属到邺城做人质,还被封官进爵,泰山诸将中唯独自己未去赴会,也不打算送人质到邺城,这必然受到曹操的猜忌,既然这样不如再次反了,昌豨便第三次在东海扯起了反旗。

消息传到南皮,臧霸等泰山诸将纷纷请战去讨昌稀。昌稀头两次的叛乱,因泰山诸将要防御青州的袁绍势力,都没有参与平叛,现在袁氏已灭,没有了后顾之忧,加上泰山诸将为了撇清与昌稀的关系,所以都积极请战。

曹操便令夏侯渊为统帅,率于禁、臧霸等泰山诸将去讨昌稀。于禁为先锋率军进入东海界,被昌豨军截住,一番大战,于禁军被阻住不能前进。

不久夏侯渊率大军赶到,与于禁合兵,大败昌豨。昌豨退守三公山去了,东海境内十多屯,都投降了曹军。

于禁率军紧追昌豨,包围了三公山,攻山甚急。于禁治军一向以严厉著称,在于禁指挥下,曹军不敢退缩,奋力攻山。

昌稀见此情景甚是心惊。原来于禁也是泰山人,与昌稀既是同乡,也是少时好友。当年昌稀在泰山郡自己拉起一支队伍,而于禁则投军到了鲍信麾下,鲍信战死后,于禁便归属了曹操,成为了曹操手下的大将。

昌稀回想自己两叛两降都被曹操原谅了,这次对方大将于禁又是自己的同乡好友,不如再次降了,曹操必定再次放了自己。于是派人向山下喊话,愿意出降。

于禁听说后,亲自到营门迎接昌稀,并请昌稀到大帐中叙话。

刚入大帐,于禁立刻下令将昌豨擒住,推出斩首!众将大惊,纷纷劝阻,大家都认为昌稀既已投降,当送到曹操处发落。

于禁对众将说:“诸君不知道曹公平常的法令吗?凡是围而后降者不赦。按法令行事,乃是事上之节。昌豨虽是我的旧友,我于禁怎可因此失节呢!”众将听了都默然不语。

于禁来到账外对即将被处斩的昌稀涕泪交加,挥泪作别。昌稀三叛三降,没想到最终死于同乡好友手中。至此盘踞东海十余载的昌豨势力被彻底清除,东海平定。

此时曹操进军到北海郡的淳于县,闻听昌稀降于禁而被斩,不禁叹息道:“昌豨投降不来我这,而去归降于禁,岂非命中注定啊!”

后来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长期为曹魏驻守青、徐一带,直到曹丕称帝,臧霸赴京城洛阳任职,至此汉末叱咤风云几十年的泰山诸将和泰山兵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0 阅读:7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